杨文军:好剧本很势利

来源 :影视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w8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锐电视剧导演,执导筒十五年来,作品类型涉列博杂,商业人文转换从容,他的创作理念,始终围绕史诗和情怀。
  主要作品:《新乱世佳人》、《记忆之城》、《暗香》、《老马家的幸福往事》等。
  
  编剧是一个人的战斗
  
  影视圈:编剧团队和导演的碰撞合作,怎么算是良性的?
  杨:尊重和善待编剧。说实在的,他们这活儿太苦了。像导演这个工种,你可以在现场跟几十个人耗,有了问题你拿掉它就OK了。但编剧永远是在跟自己较劲,永远在挑战自己。有时候你写一个东西,突然卡住了,可能一个月都过不去这个坎儿,想死的心都有。我尝试过把自己关在一个地方想东西,真的一整夜想破脑袋都没结果,但身边有个人谈谈就会好很多。编剧就属于一个人的创作,特别难,所以要善待他们的作品,即便未必是成熟的,但有特别闪光的地方,要与他们沟通挖掘,把闪光点发挥到最大。其实,没有任何一部影视剧是照着剧本完全拍下来的,优秀的影视剧是团队的作品。
  影视圈:那在您看来有无剧本荒一说?
  杨:这个现象是不存在的,好的剧本太多了我都来不及拍,太多时候在忍痛割爱。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创作者,包括现在网络上也冒出很多有灵气的写手,可能他们缺乏的只是经验,加以引导都可以拍摄。其实,现阶段所谓的好剧本也是很势利的,就像好演员大家都去抢一样,好剧本也挑人,要看主创团队够不够分量,要看你有无诚意,有没有缘分能拿到。
  创作,永远都要把剧本摆在一个宝贝的位置上,不要以为自己随便拿来就可以拍,这也是尊重编剧的劳动。
  影视圈:我们常常说作品要接地气,具体表现在哪里?
  杨:就是创作者的视角要高,但身段要低。要深入生活底层,去触及普通老百性的情感,深入到他们的人物命运里,去抓住真实的生活细节,要有诚意。你首先要用这些东西抓住观众,然后才能表达创作理念,理念永远要藏在故事背后,让大家看完后觉得恍然大悟,明白你是通过几个人在讲一代人的命运,而不是你一上来就说我这个东西是接地气的,或者说我这个剧是史诗剧。
  影视圈:观众需要怎样的剧?创作者应该引领还是迎合?
  杨:主流的还是史诗性的作品,有强烈的悲剧感的东西很抓人。要么就是喜剧,非常轻松娱乐,大家看了开开心心的,像《武林外传》什么时候看都觉得喜感,是好作品。
  作为创作者要有眼光和审美,要来引导市场,但要了解观众的审美口味,把握他们的审美习惯,因势利导。让大家喜欢你的表现方式,又明白你创作的深意和用心。
  影视圈:您去年的作品《老马家的幸福往事》拿到了好几个卫视的收视冠军,这是一部接地气的作品吗?当时拿剧本的过程是怎样的?
  杨:这部剧的确创了好几个地方几年内的收视新高。是一部很好的作品,讲我们身边人的故事,讲人物命运和国家命运的结合,而且近五十集的信息量特别大。可以说这个本子是慈文抓了很久的一个项目,它跟公司其他商业剧的运作都不太一样。我当时拿到剧本一看,前十集的戏份是文革刚刚结束,当时特别震撼,这戏的内容太吸引我了。故事到后面有些问题,就是写到当代可能牵涉到审查制度和敏感话题,很多人物性格就展不开,你要换一种态度讲。我们整个编剧团队,好几个人,耗了几个月的时间,在不断的碰撞,包括演员进来后也给了很多好的建议,把人物拔高加分,让敏感话题改编得更符合时下的特点,用大量细节丰富人物。这个选题从一开始方向就没有偏过,它就是一部典型的接地气的作品。
  
  影视行业没有原创
  
  影视圈:现在不少导演和制片人都在自己创作剧本,是因为什么?
  杨:我觉这种事还是少,最多就是导演和制片人会给故事润色、加工,或者说共同创作。拿我来说,我就做不了编剧,这个职业太难了。
  首先要看你的文学修养够不够;第二要看你的历史积淀、人生阅历够不够;第三要看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不是观众乐见的,以及你对社会现状的剖析,对民生的了解,等等,就算这些你都有,还要看你是否有笔力表达得出来,还要看你是不是有毅力耐得住一遍遍的修改。这真的不是谁都能做的事,现在编剧这个职业,也都有不同的侧重。一部剧要表现那么多性格特点不一的人物,有时就会减弱故事的节奏。要做到深度,还要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是很艰难的。所以,我只能配合编剧,或者在我擅长的地方引导一下。
  影视圈:剧本转到您手里会经过哪些环节?
  杨:一般都是制片方筛选过的,有的在他们手上已经滚了两三年,到我手上时都很成熟,我基本没看过只有个故事大纲之类的戏。这也是我跟慈文合作这么多年下来,制片人知道我对剧本的要求是怎样的,总的来说都是好剧本。
  影视圈:您会在什么地方加入自己的表达?
  杨:可能我涉猎的面会比较广。一部剧总有很多优点和缺点,有的导演会觉得这个缺点是绕不过去的坎儿,是他特别不喜欢的东西。但我选剧本则是看里面有没有我强烈想要表达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缺点是可以通过沟通修改的,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
  比如说,我自己有写作爱好,我做电视剧,会比较不甘心直白的、仅靠演员来讲完故事,而是会运用旁白这种手段。从我的第一部电视剧开始,都会加旁白进去,我拍的电视剧起码有一半以上都是自己来加旁白。我想通过旁白来提升剧本的厚重感,以及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
  影视圈:原创乏力、跟风剽窃、雇佣枪手,等等,您怎样看待目前编剧圈的一些不良现象?
  杨:先说跟风的现象,如果是题材和类型的跟风,这很正常,这也不是中国影视市场特有的现象,韩剧、日剧、美剧中一大部分都是跟来跟去,是一个模式下复制出来的东西,很多故事在题材和叙事上都相似。观众喜欢看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会成为经典,而经典就是被模仿的,只看你模仿得是巧妙的还是拙劣的。比如说港产片的警匪、武侠等题材到现在还是盛行的,我觉得剧本不要怕题材的跟风,你写得好不好,跟题材或类型没有关系。
  影视圈:这样会不会影响作者原创的动力?
  杨:影视行业没有原创,任何你自以为是的原创,都是前人在文学作品或者其他艺术门类里涉猎过的。无非是看你能不能用影视这种手段传达出不一样的信息。
  前阵子我看《黑天鹅》,非常棒,是特别打动我的一部电影。但拨开它的内核去看,故事就是讲一个舞蹈家的心灵迷失,但用现代的、惊悚的手段去包装,再加上演员非常优秀的演绎,你就会觉得很有新意。影视创作,是要用现代人读得懂的形式,通过新颖的包装,设计新鲜的看点,要旧瓶装新酒。这两年一直说谍战剧跟风严重,走到头了,但最近出来的几部我觉得都很不错。
  再说枪手现象。我从事这行已经十五年,虽然一直没有大红大紫过,但我愿意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成长,去跟优秀的创作团队磨合。在我认识的编剧里,大多是这样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当然,我不排除有一批编剧在走捷径,靠剽窍剪接,或者拿别人的东西改头换面。但这样你一两部戏能混得过去,时间久了,业内都知道你是怎样的人,大家心里都有底,会不会有人再用你自然不言而喻了。
  影视圈:市场更认可年轻编剧还是有经验的编剧?
  杨:应该是比较有实战经验和人生历练的编剧,特别在电视剧这块,更要看编剧的阅历。因为大部分电视观众的年龄层面摆在那里,你的故事没有深度、没有人生经历和生活细节很难说服他们的,最起码一个编剧要过了三十岁以后才会有更多的人生体会。当然,像专门的网络剧、偶像剧是专拍给年轻人看的,自然会用更有时代感的青年编剧。
  影视圈:目前电视剧市场上哪种类型的剧集比较好卖?
  杨:应该有这么几种:第一类毫无疑问是家庭伦理剧,不管放在中国还是外国,只要有家庭的地方,老百姓都爱看。第二类是比较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史诗剧,战争戏,年代大戏;第三类是这两年冒头的,受年轻观众欢迎的具有独创精神的、话题性强的都市情感剧。
  影视圈:您每年大约要接到多少剧本?能拿来拍摄的要占多大比例?
  杨:这几年可以说看到的好剧本越来越多,公司交到我手里的本子每年大约有十五部到二十部之多,以我的创作要求来看,有一半以上是不错的。当然,我这个不错指的是类型和故事都有卖点,但要提练出好的剧情,做到特别出色,要看整个后续创作团队的合力。
其他文献
获得过五个一工程、飞天、金鹰等国内电视剧大奖的一线优秀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制作中心主任、导演,主持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制作中心“阎建钢导演工作室”,中国导演协会常任理事长。  主要作品:《尘埃落定》、《红顶商人胡雪岩》、《大祠堂》、《中国地》等。    剧本量大,好剧本荒    影视圈:您每年看多少剧本,存在剧本荒吗?  阎:我每年要看的剧本海了去了,几十部,看得累死了,但能入眼的也就三、五部,这算
期刊
继《林家食铺:瘦身篇》之后,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准备和制作,林依轮又推出了另一本时尚美食新书。5月5日,《林家食铺2:妈妈的味道》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在书中林依轮和5位好友回忆了妈妈亲手烹饪的数十道家常菜肴。  林依轮说:“这是一本带着感情的食谱,不仅仅只是食谱那么简单,妈妈的味道更是一个概念,包含对天然食材的不懈追求,对地道家常菜肴的探究,对各地华人最富特色的地方菜式的演练。更重要的是,它是对纯真年代
期刊
提起国内的悬疑大剧,很多人不自然的会想到《大宋提刑官》,剧情的悬疑元素以及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曲折剧情,令悬疑剧成为观众喜爱的类型。由浙江海纳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投资的大型悬疑搞笑武打电视剧《七品芝麻官》正在横店热拍,该片汇聚了郑则仕、苑琼丹、刘仪伟、刘庭羽、巩峥等两岸三地实力偶像派的加盟。《七品芝麻官》主打悬疑,却处处渗透了搞笑的影子,几大主演的卖力表演以及极具张力的剧情,让这部在搞笑中通过悬疑剧情
期刊
由北京爱工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KAMA爱·音乐节5月17日在京举办了新闻发布会。KAMA爱·音乐节总策划著名DJ张有待,著名音乐人东乐唱片老板张亚东、名模春晓、音乐人曹方、郝云、张萱妍以及乐队未来脚踏车、旅行团等作为代表出席了记者会。   于6月5日及6日端午节小长假期间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中心南侧广场举办的KAMA爱·音乐节融合了多元的音乐元素,大量汇集优秀欧美及港台的知名音乐大牌参与。同时,
期刊
2011年4月28日晚,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闭幕式暨第十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颁奖典礼在北京奥体中心圆满落幕。三千名大学生观众迎来属于自己的电影的狂欢节,他们与葛优、范冰冰、冯小刚、董洁、徐铮、姚晨、文章、马伊琍、黄渤、吕丽萍、李光洁、倪萍、张一山、林雪等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电影之夜。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承办。本届参
期刊
石钟山:著名作家、编剧。著有《激情燃烧的岁月》、《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大院子女》、《天下兄弟》、《追逃》等多部影响深远的热播剧。    编剧要有骨气    影视圈:2010年8月以制片人身份在华谊成立工作室,对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石钟山:以前没有意识到一部戏的成功跟编剧是多么重要,现在意识到了。严格来说一部戏是否成功,编剧应该占70%的责任。有些人说是60%,我想应该要超过60%。  影视
期刊
于正,别名余征,1978年生于北京,是一位职业编辑、制作人。1999年跟随香港著名导演李惠民先生学习编剧,2002年离开李惠民工作室独立编剧至今,现在多担任电视剧制作人。代表作品有《大清后宫》、《胭脂雪》《美人心计》、《宫》等。    我不需要维权     影视圈:你觉得“剧本荒”吗?  于正:我觉得剧本挺荒的,我们中国人的思想受桎梏比较深,然后一代一代传承的不是很细腻,所有的东西受到很多固定思维
期刊
国内著名金牌制片人,1997开始从事电视剧的制作与发行。他以制作拍摄婚姻情感剧而见长,其拍摄的《中国式离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新结婚时代》、《家常菜》等一系列影视作品均获得良好的口碑与收视率。    拿不到好剧本,  是因为用心不够    影视圈:作为金牌制片人,您如何看待当下的剧本荒?您选择剧本有什么标准吗?  朱质冰:在我看来好剧本并不少,如果你拿不到好剧本,是因为你用心不够,某些制作
期刊
金英马集团资深制片人,先后制作过《国家使命》、《康定情歌》、《突出重围》、《士兵突出》、《父爱如山》等作品,曾多次在中央一台的黄金时段播出,并创造了收视热点。郭宏尤其擅长制作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作品。    剧本不强,是手艺欠佳    影视圈:您从事电视剧制片多年,在您看来,当下影视圈是否匮乏好剧本?您拍摄的军事题材剧集较多,是对这个类型有偏爱吗,您挑选剧本有什么原则吗?  郭宏: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
期刊
这个市场非常残酷,导演如果被动了,很容易被淘汰。曾有两个导演,因为年龄大了而被制作人淘汰掉,我觉得寒心。导演跟演员一样是吃青春饭的,我想到我老的时候,一定要有自主权,想拍的戏自己可以拿出钱来拍。    走进王小康工作室,室内甚是清幽,他的作品剧照像展品一样布局井然,错落分列,颇像一个小型展览馆。这些影像记录,可直观看出他的作品风格。王小康坦言自己是个能赚钱的导演,他说,去年拍了120集,整个发行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