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探析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un58023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构建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实现其职业理想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应做到的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构建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b)-0035-02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加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机制的引进,使得就业难的矛盾更为突出。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弱势文凭”的持有者,在就业的分叉路口茫然矗立。虽然从就业率统计看,高职院校并不逊于本科院校,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相对而言,高职学生的就业层次普遍较低,就业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不强,发展前景不尽人意。这与国家当初发展高职院校的初衷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相比有不小差距,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学期间高职学生缺乏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目标进行系统而针对性的规划与准备。因此,构建有效的高职院校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重要而现实的课题之一。
  1 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完善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帮助个体明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择业,然后通过努力使自己各阶段的目标变为现实。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有机的、逐渐展开的过程,是分阶段的,既要有长远的方向性规划,也要有阶段性的具体打算。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针对三年大学阶段的规划,目的是为就业打好基础,以过硬的专业素质、合格的职业标准应对5~10年内所要从事的工作。高职大学生能否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的客观环境,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2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力量薄弱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因而对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具有相对较高的要求。要求指导教师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善于沟通交流,有就业指导的实践经验,及时掌握最新的就业政策和形式。就目前情况而言,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主要是由辅导员、班主任以及部分从事行政工作的教师组成。相对成千上万的学生,指导教师人数有限,也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指导技能和生涯规划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不全面、不到位,脱离实际需求。
  2.2 课堂辅导为主,依赖理论教育
  虽然各高校应教育部要求纷纷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为必修课,但高职院校大多处于摸索阶段,不足之处甚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于低年级,侧重理论教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生涯规划只是概念上认识,没有实际行动。学生对于自身、所学专业和社会职业状况的认知仍处于模糊粗浅阶段,制定职业生涯規划无从下手,与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职业生涯规划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于实践,不能等同普通的知识传授。
  2.3 统一授课辅导,缺乏针对性
  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就业道路会有很大差别。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前景和竞争态势有所了解;在制定规划后,需完成不同任务、取得不同成果才能达到规划目标。而现状是:生涯规划课程全校性的统一讲授或辅导,指导教师不可能全面了解各专业的生涯规划在执行阶段需要做好哪些具体的准备,也就不能给予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造成外行指导内行的状况。即使学生觉得生涯规划很重要,却很难制定可行性高的规划并付诸切实的行动。
  2.4 学生的规划意识淡薄,认知不足等问题
  据调查显示,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淡薄,不少学生入校后没有专注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即使有学习如何进行生涯规划的机会也没有珍惜,采取应付态度,没把生涯规划落到实处。虽然不少学生重视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但因为自我、专业、社会认知不足,缺乏对社会职业环境的分析,导致自信心不足,学习方向性、目的性不强,职业理想模糊。也有学生对生涯规划认可程度高,但没有重视时效性和延续性;重视实践活动对自身发展的作用,却没有真正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
  3 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合理设计职业生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为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能够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构建相对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立稳定的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取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质进展和突破,培养专业化师资队伍是关键。数据表明,近10年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的仅3万人,其中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3000人,可见我国专业化职业指导人才紧缺。
  职业生涯规划是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工作,指导者不仅要有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知识,能客观分析当前社会的职业状况,能将实验、调查、访谈等方法在职业生涯辅导实践中应用。因此,要加强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进行系统的职业理论、职业生涯规划、企业用人标准、就业指导技巧等培训,强化生涯辅导技能,积累辅导经验,提高辅导水平,促进职业生涯辅导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3.2 引进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自我探索和自我认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了解各种职业类型、了解自我能力类型、发现自我职业兴趣、建立个人职业理想,为实现职业理想积累经验,并通过深化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而合理调整自己规划目标。学校应引进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学生完成这个过程。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和倾向性等,并给学生提供发展建议。科学的职业测评对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起到一定作用。教师可以此为依据,针对性的给予学生生涯规划辅导。   3.3 从新生入学开始至毕业全程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在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设置相关的课程及实践活动。而学校从刚入学的生涯设计到毕业前的就业指导中间往往出现断层,使得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辅导缺乏时效性和延续性。要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应把握好整个大学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结合学生各阶段生理、心理和专业学习的特点,针对性的制定阶段性目标,保证辅导教育在各阶段之间的连贯性和衔接性,形成完整的生涯规划全程链条。
  3.4 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等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参与
  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该课程专职教师的任务,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思想教育的所有教师都有责任推动和促进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尤其是我们的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都应发挥其相应的教育功能。
  辅导员、班主任在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能力、价值观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学生认知不足、目标模糊的时候进行个性化辅导,起到深化认识、明确方向的作用;在学生毕业后,辅导员班主任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更新調整生涯规划内容,优化实现生涯规划目标的路径。
  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实验实训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训练;专业课教师作为学生实习阶段指导教师,在实习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进行有效的指引。
  3.5 以就业为指导,全面整合教育资源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和职业岗位要求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向导,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了解客观环境,形成明确的奋斗方向和合理的职业目标。学校应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尽力帮助学生制定生涯规划目标,并有效付诸实践,使学生实现职业理想。
  首先,调动高职学生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使得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辅导安排,而是主动认知、主动探索、主动思考规划的目标和实施策略。其次,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之间相互配合,以生涯规划教育为己任,通过各种途径指导学生向生涯规划目标迈进。再次,就业指导部门、校企合作部门努力为学生和企业牵线搭桥,密切联系用人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使用人单位走出既对高职毕业生缺乏相关从业经验不满,又不愿意投入人力、财力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指导的恶性循环;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全面了解职业需求,构建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能力和素质结构,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构建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实现其职业理想具有非常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各方面职能,有的放矢地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让学生们都能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开端。
  参考文献
  [1] 刘鲁峰,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现状、问题及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
  [2] 王韬.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 闫彩红.以人为本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社科纵横,2011,26(8).
  [4] 李莉芳.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能[J].经济师,2008(3).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基因表达载体”,属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技术范畴,是基因工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载体的定义、分类,基因表达载体的构件与作用,如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绘制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资料查阅和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基因表达 载体构件 绘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024
制度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当制度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转化成一种心理习惯时,制度也就凝固成了一种文化。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
【正】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教育和教研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研活动一般是以现场活动为主,每次活动虽然有主题,但活动与活动之
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增加,在一个教学平台中,增加个性化教学资源推荐是教学平台的一个正在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现在的个性化推荐服务和个性化推荐技术,总结了个性化推荐
患者,男,67岁,以“糊涂40d”为主诉,于2007年6月21入院。患者40d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颈部不适,在当地医院按脑供血不足治疗,未见好转,随之出现恐惧感,感觉自己在荒郊野外,上厕所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初中生作文,更是“望题兴叹”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素材积累、说写合一、以改助写等成了作文教学中难以突破的“瓶颈”。为此,笔者不断探索、实践,经过几年的摸索积累,现将突破初中生写作“瓶颈”的实践过程与方法阐述如下。    1 调动激情,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可是绝大多数学生一提到作文却感到头
自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着社会财富与物质文明,但同时也严重破坏着地球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当我们的社会相继经历了多次产业革命和
在教育生态学的视野中,一个班级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中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多个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生态关系。当这些生态因子之间互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皮质内Fas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FADD)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用半定量的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缺血半暗带皮质
"幽默"一词源自于拉丁文,原意是动植物体内起润滑作用的液汁,今引申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是一个百分百的外来词,但这个词所带来的快乐却是每个人都乐于接受的,并且被广泛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