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践行劳动教育的方法探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xi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从译林版小学英语教科书蕴含的劳动素材入手,通过分析其中隐含的劳动教育价值,探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以期实现劳动教育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为劳动教育的学科融合提供启示。
  关键词:劳动教育;译林小学英语;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0-0012-02
  引 言
  传统的学校劳动教育重点在“劳动”二字,尤指体力劳动,如扫地、擦黑板等,教师多将其作为一种惩戒手段,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导致小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观念不清晰,最终使劳动教育的实质作用微乎其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中小学生劳动能力的价值,强调通过劳动教育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
  目前,开展劳动课程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基本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需要探寻新的劳动教育模式,不仅要设置全面系统的劳动课程,还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各项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科融合扩充劳动课程的内涵[1]。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2]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科目之一,在完成英语语言教育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对青少年时期学生核心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的可行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和教材内容,把教材中的语言知识和隐藏的劳动教育素材相融合,在模拟真实情境中,利用多种课内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将总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系统、完整且循序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教材中的多个单元内容融合了丰富的劳动教育内涵。借助英语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使劳动教育日常化。本文对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素材进行了整理,见表1。
  二、劳动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一)通过教材内容树立劳动意识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内容。教师要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教材,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知识背后的劳动概念。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其中很多教学内容与劳动有关,因此,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研读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形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增强劳动意识。以下教材内容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素材。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的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 的Story time板块,主题是帮助父母做家务。课文中出现了很多与劳动有关的词组:clean the car(洗车),clean the table(擦桌子),make the bed(整理床铺),sweep the floor(扫地),wash clothes(洗衣服),wash the dishes(洗碗)等。教师可以借此对学生渗透劳动概念,并补充其他类型的家务劳动,如clean the chair(擦椅子),clean the window(擦窗户)等。通过总结各类家务劳动的英语表达,学生能够形成家务劳动概念,拓展英语语言知识,从而热爱劳动,树立自觉劳动的意识,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
  又如,在六年级下册的Unit 2 Good habits 的Cartoon time板块,Tina带领她的朋友们参观她和Bobby的房间。Tina的房间虽然不大,但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有序;Bobby的房间,书本和玩具随地乱丢,杂乱无章。最后妈妈很生气,批评了Bobby,要求他整理房间。通过幽默有趣的课文阅读,学生能够意识到在生活中要保持房间的整洁干净,如果房间杂乱无章,会受到父母的批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应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热爱劳动,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劳动技能
  加强劳动教育,教师一要坚持思想领航,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劳动常识和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二要坚持真实感受,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参与真实的项目[3]。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语言输入与操练的机会。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劳动实践创设情境,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渗透劳动教育,使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根植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在五年级下册的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观察父母平时做的家务活动有哪些,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接着,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模拟真实的家务劳动情境,让学生尝试做出相应的劳动动作。一节课下来,学生既掌握了家务劳动的英文表达,又学习了家务劳动知识,了解了 家务劳动的具体完成过程,进而提高了做家务劳动的技能。
  基于项目的主题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学习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整合已有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升语言和劳动技能。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每册设置了2个综合语言实践项目(project),每个project是对前面4个单元学习内容的总结与拓展,每册教科书的每个project都要求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围绕不同的主题,制作不同的项目产品,主要涉及制作手工小玩具、英语版旅游手册、英语宣传海报、英语个人简历等。学生可根据项目内容,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动脑思考,动手制作,在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锻炼合作沟通能力,在体验劳动辛苦与快乐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升劳动技能。
  (三)通过课外活动践行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渗透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劳动项目、拓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以笔者所教班级的英语角布置为例,每期英语角的内容必须结合该期黑板报的主题,笔者邀请对主题感兴趣的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从素材内容选择到每个板块布置,都由他们自主决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相互合作,付出劳动,当他们辛苦设计的成果获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赞赏和肯定时,他们便会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从而热爱劳动,崇尚劳动,进一步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除了布置黑板报、英语角等课外活动,教师还可以在与家庭活动相结合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师在每节课后需要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可以是口头朗读形式、书面作业形式,也可以是自主拓展形式。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Unit 5 Story time后,教师布置家庭实践作业,要求每位学生每个星期做1~2件家务,并用英语简要记录操作过程与体验感悟。这项课外活动既在日常劳动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英语知识,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自主劳动意识,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
  结    语
  在学科课程中融入劳动元素,是践行劳动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译林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中蕴含的劳动素材,探讨了劳动教育在小学英语学科中的实施途径。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劳动情境,开展劳动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最终实现劳动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张润田.劳动教育的无本课程化与实践路径探究[J].中小学德育,2019(08):27-2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01).
  冀晓萍.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 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路径: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就《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答本刊记者问[J].人民教育,2015(17):27-29.
  作者簡介:朱冰洁(1991.12—),女,江苏淮安人,二级教师,曾获2020年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竞赛小学英语组二等奖。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区域活动要求教师围绕幼儿的发展需求和科学教育目标,创设综合性、立体化的育人环境。教师应在科学活动教学中融入新颖、有趣、多样的游戏环节,有效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究热情,促进幼儿想象力、观察力与合作交往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游戏化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目标,梳理了游戏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联系,阐述了从“做中学”的幼儿科学区域活动的实践价值和应用路径,以期丰富幼儿科学教学方法,
期刊
摘 要:新时期,随着各级学校的不断扩招,学校的占地面积及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有利于促进校园建设及发展步入新的发展局面。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公共安全危险。校园中公共安全事件的频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究其根本,还是由于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及防控机制不到位、不健全。对此,文章在对校园公共安全现状进行审视与反思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几点针对性建议。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与探索,能够为校园公共安全建设提供有
期刊
摘 要:班集体管理是班主任教学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班级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因此,和谐的班集体氛围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尤其在当前新课改模式不断推行的社会教育背景影响下,初中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更好地基于学生视角出发。文章对“软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软管理”实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考试题难度的增加,备考复习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是学生查漏补缺的最佳时机,是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过程。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高考备考的新要求,为了提高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创新学习方法,文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这一课为例,在适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形成“四性教育”模式,效果显著。  
期刊
摘 要: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的提升主要与观察与比较、分析与判断、总结与归纳、批判与创新等思维技能有关。文章主要围绕如何在英语读写结合课中运用思维技能,以译林版小学英语checkout time版块教学为例,探究教师如何在英语读写结合课中搭建框架,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技能;读写结合课;思维品质;译林版小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幼儿教育中艺术领域活动的重要地位,要求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活动作为艺术领域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通过实践,探索出了美术绘本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是将具有趣味性、开放性、生活化的绘本作为载体开展的创意美术活动,可以丰富幼儿的美术情感体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
期刊
摘 要:我国民间传统游戏多种多样,且大部分的民间传统游戏都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民间传统游戏的支持,要想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教师就需要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及热情,还能体现体育教学课堂的人文性。对此,文章就民间传统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体育教师能不断创新并优化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体
期刊
摘 要:高层次思维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更是信息智能时代人们应对挑战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文章以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为基础,设计了“课堂引入:问题导入,引发认知冲突”“课堂生成:问题串深入探究”“课堂深化:问题深化、迁移知识、加深理解”“课堂总结:问题总结、激发反思”四个课堂教学环节,以期促进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发展。  关键词:高层次数学思维;数学教学;PBL学习模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作文的主体。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能够消除由教师全批全改的传统低效的作文评价模式的弊端,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期刊
摘 要: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对学生积极情感和良好品质的培养,要求教师挖掘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通过“智慧生物实验室”校本课程案例,分析了如何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生物技术课程。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校本课程;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