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作文教学发散思维训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ann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能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思维能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运动,在发散过程中产生灵感,使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驾驭与可调控。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也可以通过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点发散;思维可以在对比中展开,也可以在类比中进行……总之,发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要从模仿入手,指导学生逐一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
  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思维,我引导学生从学习赵丽宏的散文《峡谷》入手。《峡谷》的构思是在寻找不同事物的相似点中进行的,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峡谷”与“社会生活——文化大革命——我们国家噩梦般的大峡谷”的共同特点——难以逾越,告诫人们必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像江河冲出峡谷一样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峡谷”。模仿《峡谷》的构思,我要求学生在动笔写《大地与安泰》一文前从安泰离不开大地出发,寻找具有“离不开”这一相似点的不同事物。比如鱼儿离不开水,万物离不开太阳,孩子离不开母亲,党离不开人民……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由“形似”到“神似”从而对《大地与安泰》这一特定的情境展开思路,引发出了对党与人民之间鱼水之情的议论。
  除了逐步积累发散思维的方法,以供使用时检索与提取,每一种思维方法应分解成几个步骤反复训练。巴金的《灯》由眼前到回忆,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边到古希腊……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维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运动,是不会有那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灯”和“光”供作者运筹、供他作为主观思绪的寄托的。
  模仿“灯”的构思,将作者的思维分解成下述几个步骤,我指导学生书写了题为《黑板》的抒情散文。“由眼前想到过去”,学生想到幼时父母教他识字的小黑板,小学里黑板上的加减乘除,中学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从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摇篮”的认识。“由此地想到彼处”,于是学生想到了学校长廊上的、居委会门口的、医院门诊处的、法庭外的、食堂里的种种黑板报,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会万花筒”的结论,并意识到自己从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众多方面。“由一般想到特殊”,学生想到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学习文化,想到《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写在黑板上的“法兰西万岁”,于是发出了要珍惜现有条件的肺腑之言。
  在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点时,读散文《枕木》,我把指导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分解为两步。第一步是启发学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点: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排列整齐,有序伸延;承载重压,稳如泰山……第二步是由这些不同的特点出发,寻求与其一致的精神状态: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典范,大无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伟大。一位同学在《拥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写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竖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们成人了!从战争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桥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场的烈士,从挥着热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着掘土机巨臂筑起杨高路的年轻一代,他们走过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过了洒满金色光辉的油田,在血汗浇铸的轨迹上,走向未来。这便是我们的民族,一个无比坚强、无比团结的民族,用无法抗拒的脚步,一步一步走着自己坚实的路!“既然我们都是这样的枕木,就应该毫不吝啬、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奉献给这条路”。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文能否立意新颖、感受独特、构思时能否浮想联翩、思绪如天马行空。这种思维发散活动建立在知识与经验的积淀上,是思维操作方法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整个高中阶段应将发散思维方法的训练按单元有计划地安排在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
  发散思维方法可以按单元进行教授。每单元教会一种发散方法,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1.方法辅导。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維发散的模式,并按此发散方法练习作文。
  2.巩固练习。重点为讲评本单元所传授的方法掌握运用的情况。如写作《桥啊,桥》一文,一位同学由面临高、初中难以衔接产生的苦恼希望能为自己建立一座桥,让这座桥将她引向所爱、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对比中展开,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延伸,文思泉涌。
  3.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点为比较已教授过的几种发散方法,培养运用检索与提取的能力,进行综合运用的示范。
  每个单元要完成三至四篇作文,有的借助“相似点”发散思维,有的对比不同点,有的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是一个由简到繁、由运用单一的方法到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由以教师引导为主逐步过渡到学生运用为主、由模仿到形成方法系统的过程。发散方法的训练是反复练习、不断强化,并呈层进式的结构;思维方法的训练与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既为同步发展,又有着明显的阶段性。思维训练可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掌握教学艺术的执行者。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把挖掘教材的内涵和联系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使课堂生动有趣。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想从原则和方法两方面来探讨高中英语课堂。  一、导入要坚持“四化”原则  1.生活化原则  英语课堂导入的设计要努力寻求高中英语知识与学生社会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
期刊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教学有助于深化理论教学的效果,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作风。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口语。学生英语水平的衡量标准不再只是他们笔试成绩的高低和词汇量的多少,而是要掌握正确的语法和标准的发音,还要能与人进行顺畅的英语交流。在现代外语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口语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口语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它也是学生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 口语能力 口语交流 途径  通过口语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语言知识转换能力
期刊
青少年犯罪被称为社会一大公害,当前,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一、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合格学生  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提高教育水平。学校教育要做到“三个结合一个联系”,即: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落实普法工作相结合;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法制教育必须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期刊
摘 要: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相同的授课内容而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构思。对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研究,主要基于本人所在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采用了比较研究法,探求语文教学的最优化,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同课异构 实施策略  “同课异构”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活动,它不仅可以改变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而且能够更好地提升我们的业务水平。它
期刊
摘 要:化学教学过程中处处隐藏着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时机,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又往往忽略了。本文通过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化学史、科学家的生平业绩、教材内容、媒体消息)、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时机的分析,以期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化学教学 人文教育 教育时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
期刊
摘 要: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的好坏密不可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至少应体现出“五感”,即归属感、平等感、主人翁感、时代感、距离感。班主任在一所学校的工作中起着上通下达的枢纽作用。  关键词:归属感 平等感 主人翁感 时代感 距离感  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角之一李云龙挂在口头边上的一句话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话听着有点俗,但很有道理。一个班集体就像一支军队,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就是“將
期刊
最近老听到一年级的老师抱怨:“这班孩子基础太差,数字数字不认识,拼音拼音不会读。幼儿园的老师越来越不像话了,什么都不给孩子好好教,就知道领着玩。”听到这样的话我有点哭笑不得,如果我不是曾多次参加学前教育培训,可能还会跟着这位老师发上几声牢骚,可偏偏我接受过关于学前教育的知识,听到这样的话就不可能无动于衷。其实,类似这样的抱怨我何尝不是常常听到,有些是来自家长的,有些是来自一些社会人士的,甚至还有些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过程。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
期刊
什么是评价?简单地说,评价就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测量和评估。从广义来看,评价是评价目的、理论、方法以及过程的有机统一体。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评价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一、优化评价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1.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做出及时的评价  教育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