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孩子的童年弄丢了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l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老听到一年级的老师抱怨:“这班孩子基础太差,数字数字不认识,拼音拼音不会读。幼儿园的老师越来越不像话了,什么都不给孩子好好教,就知道领着玩。”听到这样的话我有点哭笑不得,如果我不是曾多次参加学前教育培训,可能还会跟着这位老师发上几声牢骚,可偏偏我接受过关于学前教育的知识,听到这样的话就不可能无动于衷。其实,类似这样的抱怨我何尝不是常常听到,有些是来自家长的,有些是来自一些社会人士的,甚至还有些就来自幼儿教师的,他们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这些人的行为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并没有因为学前教育的发展销声匿迹,相反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要改变这种现象,须对其形成的原因加以剖析,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行动中采取有效措施,真正做到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办园,确保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一、幼兒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1.家长错误的观念
  在很多家长眼中,儿童虽然拥有鲜活的生命,却没有独立的人格。不少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和家教经验比较匮乏,教育观念还比较陈旧,他们认为:我家长的需要就是孩子的需要,我要孩子做什么,孩子就应听我的,我的希望就是孩子的希望。他是我的孩子,我肯定是为了他好,为了他的未来好。再加上各种媒体和某些“专家”、机构对早期教育作用的不当宣传,使许多家长接受了“早期教育决定论”的观念。他们认为送小孩到幼儿园是学习的,不是去玩的,而且也以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会数到多少数来判断幼儿园办园的质量。所以,从家长的观念出发,当然是知识学得越多越深越好,技能也是越多越精越好。
  2.幼儿园办园理念和生存竞争的影响
  生源是幼儿园生存的命脉,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生源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而影响生源的原因主要来自幼儿园办学模式和师资素质两方面。从办学模式看,多数民办幼儿园甚至公办幼儿园,如果没开设小学课程,那么许多家长就会不满意。鉴于此,一些幼儿园不是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和身心健康作为办园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这些幼儿园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和社会拔苗助长的心理,不顾年龄实际,向幼儿提出过高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幼儿教师素质偏低
  眼下不少的幼儿园,尤其是县级以下(含县级)的幼儿园,真正出自师范院校的教师很少。绝大多数教师只有初中毕业学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幼儿师范教育。他们既缺乏应有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如不懂“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以及“什么是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幼儿园的培养目标”等,他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的、成功的,传授的越多越好。由于幼儿教育缺编,许多小学教师调整到幼儿教师岗位上后又缺乏必要的岗位培训,用教小学的做法教幼儿班。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园与小学是分别对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教育,两者有不同的任务,存在着质的差异。向幼儿提前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小学化教育方式,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无疑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它无益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危害明显。
  1.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的天性是好奇好动好玩,应让他们在轻松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获得体验、感知和快乐,培养其自信、独立、专注等品格,及探究兴趣和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中获得各种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说得严重点,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幼儿人性的粗暴践踏,是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摧残,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严重影响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2.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对其后续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一些幼儿园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在幼儿园的教育阶段,儿童就已经学习了拼音、写字、算术,有的甚至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等内容。这种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扼杀和挫败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生。他们步入小学以后,还要再一次学习这些内容,因为他们已经学过一遍,所以对小学的学习便没有了兴趣,这对他们的后续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3.拔苗助长,抹杀了幼儿的童趣
  幼儿园是儿童迈出家庭以后、进入正式学校教育以前的一个重要的集体组织,是儿童早期经历中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也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早期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小学化”教育下的某些幼儿,从表面上看,在进入小学前文化知识也许能赶得上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但他们所得到的东西却是表面的、暂时的,因为他们失去了人生第一课应有的科学的教育机会,失去了宝贵的童稚时代。试想,在这种错位的教育下,在这些孩子的童年记忆中,除了书本和习题,是否还有特别喜欢的白雪公主、拇指姑娘?是否有用积木堆成的高楼大厦?是否拥有和同伴一起带着洋娃娃充当爸爸妈妈的快乐?是否有曾经装成“圣诞老人”的好朋友?如果没有,这对于孩子的童年算不算一种缺失?
  三、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由来已久,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协作。
  1.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人们一定要把幼儿当作有意识、有能动性的个体来看待,幼儿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且不断发展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遵循他们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他们应当享受本应属于他们的幸福、快乐、自由,而不能把我们成人的那套强压在他们身上。我们要“以幼儿发展为本”,从长远看待幼儿的发展,注重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让幼儿在自由、快乐中健康地成长和学习。可以普及科学育儿常识,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从侧面反映出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的普及却相对滞后。因此,社会各界都应来关心儿童的健康与成长;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科学育儿常识的宣传力度;幼儿园应开办家长学校,系统地对家长进行幼儿教育理论与教育技能培训。
  2.政府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出台相关政策
  首先,要健全幼教监督机制。应该加强幼教督导机构的作用,每年对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幼儿发展状况进行抽查。其次,全面提高办园质量。各级管理部门要严格办园标准,提高个体幼儿园的整体水平。对申请办园且符合办园条件者经审批合格后发给准办证;对不具备办园条件的,坚决不能审批; 对已非法设立的幼儿园要进行评估清理,防止因个体园不规范的“小学化”教育而导致生源方面的恶性竞争。
  3.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重视教师专业化标准建设
  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不仅在于幼儿园教了孩子一些知识,更主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忽视了其他更为重要的东西,诸如人格的培养、智能的发展、创造性品质的形成等。因此,必须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建设,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以适应信息化时代下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同时要加强幼儿园课程、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幼儿教育心理、幼儿教师教育技能、幼儿教育技术等学科的研究,使幼儿园教师在幼教实践中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结合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教育。
  法国学者卢梭曾经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我们造就的只是—些老态龙钟的儿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应该把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作为工作的原则,并身体力行,还童年给孩子,还童年给游戏,千万不要成为弄丢孩子童年的元凶。
其他文献
我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弱势群体的形成首先是农村社会经济落后的历史延续。虽然有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市场经济在农村也已经生根发芽,但长期生活在农村的老一代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低,观念僵化,思维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质量低下,生存和发展能力十分薄弱。他们目前仍然依靠效益较低的单一粮食种植业来维持生产和生活,收入增加难度很大。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和措施,但在这一部分农民群体中,农产品卖難、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的重要依据。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要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現机
期刊
近几年来,我校狠抓有效德育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质态不断优化,教育品位不断提升。通过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开展有效德育活动,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行为习惯得到了培养,综合素质得到了增强。  我校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只要抓好学校德育建设,就能促学生素质发展。  一、认识德育的价值  无论做什么工作,认识是前提,认识是关键,认识是保证。作为教育者,只有充分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掌握教学艺术的执行者。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把挖掘教材的内涵和联系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使课堂生动有趣。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想从原则和方法两方面来探讨高中英语课堂。  一、导入要坚持“四化”原则  1.生活化原则  英语课堂导入的设计要努力寻求高中英语知识与学生社会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
期刊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教学有助于深化理论教学的效果,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作风。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口语。学生英语水平的衡量标准不再只是他们笔试成绩的高低和词汇量的多少,而是要掌握正确的语法和标准的发音,还要能与人进行顺畅的英语交流。在现代外语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口语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口语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它也是学生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 口语能力 口语交流 途径  通过口语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语言知识转换能力
期刊
青少年犯罪被称为社会一大公害,当前,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一、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合格学生  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提高教育水平。学校教育要做到“三个结合一个联系”,即: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落实普法工作相结合;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法制教育必须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期刊
摘 要: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相同的授课内容而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构思。对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研究,主要基于本人所在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采用了比较研究法,探求语文教学的最优化,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同课异构 实施策略  “同课异构”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活动,它不仅可以改变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而且能够更好地提升我们的业务水平。它
期刊
摘 要:化学教学过程中处处隐藏着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时机,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又往往忽略了。本文通过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化学史、科学家的生平业绩、教材内容、媒体消息)、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时机的分析,以期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化学教学 人文教育 教育时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
期刊
摘 要: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的好坏密不可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至少应体现出“五感”,即归属感、平等感、主人翁感、时代感、距离感。班主任在一所学校的工作中起着上通下达的枢纽作用。  关键词:归属感 平等感 主人翁感 时代感 距离感  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角之一李云龙挂在口头边上的一句话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话听着有点俗,但很有道理。一个班集体就像一支军队,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就是“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