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班主任工作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573338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的好坏密不可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至少应体现出“五感”,即归属感、平等感、主人翁感、时代感、距离感。班主任在一所学校的工作中起着上通下达的枢纽作用。
  关键词:归属感 平等感 主人翁感 时代感 距离感
  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角之一李云龙挂在口头边上的一句话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话听着有点俗,但很有道理。一个班集体就像一支军队,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就是“將”、“领头羊”、引导者,起主导作用,班主任工作与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密不可分。我个人认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若能体现出“五感”,即归属感、平等感、主人翁感、时代感、距离感,班主任工作应该算基本到位了。
  一、归属感
  要让学生在班里体会到归属感,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有爱心、耐心、平常心。爱学生,视如己出,发自内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能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爱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做”出来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的才能到达心的深处。”有人说教育是凭良心吃饭的职业,班主任更是如此,良心是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倘若一个班主任连最起码的良心都没有,那爱学生、管理班级之类的只能去“秀”,责任心就更是无从谈起。古人讲欲速则不达,教育学生更需要耐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一个班里,学生的性格、人格、修养、心理素质、习惯等千差万别,需要班主任用心地去了解每一个学生,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了解学生的方式也需从细节入手,诸如谈话、出操、课外活动、上课发言等。只要耐心观察,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他的可爱之处。班主任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看待学生的发展,帮学生找到发展的平衡点。是人都会犯错,班主任不能纵容学生犯错,但也要允许学生犯错,要记着自己也是“过来人”,用非打即骂的简单方式处理学生错误的方式早已不适应这个时代的教育了!学生取得一点儿成绩也无需捧得完美无瑕,走极端不行,冷嘲热讽更不可取。教育家陶行知有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极端、挖苦打击的方式会让学生混淆是非观念。
  班主任有了大爱之心,凭着良心,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用一颗平常心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散发出的人格魅力才会感染班级的每个成员,学生才会留恋自己的班级,才能体会到家的感觉,即归属感。
  让学生有归属感的同时,要让学生能体会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人格的平等。
  二、平等感
  班主任处事一定要公平、公正。墨子认为,爱是一种无差等的爱,要求人们抛弃血缘和等级的差别。所以,我认为,不管是城里的还是农牧区的学生,不管学习成绩好点的还是差点的,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班主任必须做到一视同仁。诸如班委的任免、班费的开支、举行班集体活动等,都需要民主,适当尊重学生的意愿。班主任只是引导者,勿做“独裁者”,当然做毫无主见的“和事佬”也不行。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是多角色的,要适时适地地充当师长、父母、兄长、朋友的角色,尤其是对自卑心理较强的学生,更需多点实事求是的表扬与奖励。颜清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只有班主任处事公平公正,学生才能体会到平等感,学生的个性才会彰显更大的张力,潜能才会更好地被激发出来。
  在一个集体里有了归属感与平等感,学生才有可能视自己为班级的主人,但主人翁感的确立,对一个班级向心力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三、主人翁感
  作为一个班集体的引导者、组织者的班主任,有必要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健康而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沟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活力,进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而良好的班风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主人翁感的产生,是需要熏陶、感染的,若主人翁感和良好班风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同时也会慢慢让学生认可自己。而悦纳自己,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首要任务。这种自觉性、上进心的升华才是学生一辈子享用不尽的东西。假如一个学生在一个班级里虽然成绩优异但时时有一种罪恶感、被遗弃感,恐怕这种素质教育就会大打折扣。荀子讲:“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所以,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时时刻刻把育人放在首位,让学生在集体的大熔炉里体会到做人的责任感、成就感,体会到集体温暖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主人翁感,与集体融为一体。
  在培养归属感、平等感、主人翁感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时代感,与时俱进,在读圣贤书的同时,闻点窗外事。
  四、时代感
  作为班主任,若是抱着老观念不放,倚老卖老,只会让学生生厌;而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了解、理解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当然,我说的时代感不是让班主任只知道怎么跟模特“比赛”,刻意地去打扮自己,而是在内涵、修养、文化见解、教育观念等方面与时俱进。比如针对中学生早恋、使用手机等一些问题,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需要从社会的发展趋势、家庭教育、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问题,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换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做到推心置腹,这样才能知己知彼,更好地疏导学生的心理,才能化被动为主动。高中生正是心理上、思想上向独立性过渡的时期,劈头盖脸的打骂、讽刺、挖苦、打击只能让有些学生逆反心理更强,从而造成师生关系恶化。比如学生用手机,单凭打骂制止的方式是不是过于简单?我们在制止学生之前是否需要给学生讲一些道理,做好正面的引导?现在是信息社会,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而不是一味的“堵”。若只是做到了表面上的服从,只能让学生觉得班主任面目可憎,那对班主任的教育可能最多只是表面的应付,而不是发自内心的佩服。这是作为教育者的悲哀,更是对学生精神上的一种戕害。因此,要让学生跟上时代的发展,班主任的思想观念必须走在时代前列,关键是做好对学生心理上、思想上的疏导工作,苦口婆心的劝阻或强行的制止有时收到的只是表面上的效果。所以,我认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对于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关键是“疏”,而不是一味的“堵”。
  当然,归属感、平等感、时代感的确立过程中都渗透着对学生的爱、对这份工作的爱;若让爱缺席,所谓的归属感、平等感、时代感只不过是个空壳。不过,对学生的爱一定要有一定的度,所谓度,就是距离感。
  五、距离感
  好的班主任需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强调的是心相通,互相尊重,互相平等,互相理解,但要亲密“有间”。学生和老师都是有相对独立性的人,是人都需要点个人的生活空间,只有亲密“有间”,才可能建立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真正的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情感。要始终记住,学生也是人,学生也有学生的秘密,其实班主任若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不会无孔不入地去监督学生,把师生关系搞成警察和小偷似的关系了。
  总之,把握好师生关系的“度”,把握好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师生有点心灵呼吸的空间,让每个人能体会到灵魂的自由,学生的思想才会更阳光。
  当然,要做班主任,容易;要做一个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难;要持续不断地做好班主任工作,更难。我所说的“五感”是有机统一的,因为学生是有喜怒哀乐、有尊严、有人格的人,班主任需要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才能培养出更多阳光而又有责任感的大写的人。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作为引导者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工作过程中,只有以身作则,把学生看成有喜怒哀乐、有尊严、有个人空间的人,用大爱之心架起理解与信任的桥梁,营造平等、宽容、和谐的氛围,遵循中学生自身成长与教育发展的规律,用慧眼识出不同的“千里马”,才不致于时代的“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才能让学生各展其才、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才能让班集体散发出特有的活力,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格、心理的健康发展,那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才不会是句空话。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语文老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可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思想教育。可以以课前演讲为支点,寓思想教育于故事中;以课文为载体,融品德教育于课堂中;以笔谈为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以任何一个切入点进入思想教育,教师在一旁点头与他们会心地微笑,师心与生心、教学与教育也就真正达到“完美统一”的境界了。  关键词:语文学科 课前演讲 思想教育 个别教育  我作为语文老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一直尝
期刊
我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弱势群体的形成首先是农村社会经济落后的历史延续。虽然有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市场经济在农村也已经生根发芽,但长期生活在农村的老一代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低,观念僵化,思维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质量低下,生存和发展能力十分薄弱。他们目前仍然依靠效益较低的单一粮食种植业来维持生产和生活,收入增加难度很大。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和措施,但在这一部分农民群体中,农产品卖難、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的重要依据。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要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現机
期刊
近几年来,我校狠抓有效德育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质态不断优化,教育品位不断提升。通过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开展有效德育活动,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行为习惯得到了培养,综合素质得到了增强。  我校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只要抓好学校德育建设,就能促学生素质发展。  一、认识德育的价值  无论做什么工作,认识是前提,认识是关键,认识是保证。作为教育者,只有充分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掌握教学艺术的执行者。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把挖掘教材的内涵和联系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使课堂生动有趣。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想从原则和方法两方面来探讨高中英语课堂。  一、导入要坚持“四化”原则  1.生活化原则  英语课堂导入的设计要努力寻求高中英语知识与学生社会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
期刊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教学有助于深化理论教学的效果,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作风。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口语。学生英语水平的衡量标准不再只是他们笔试成绩的高低和词汇量的多少,而是要掌握正确的语法和标准的发音,还要能与人进行顺畅的英语交流。在现代外语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口语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口语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它也是学生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 口语能力 口语交流 途径  通过口语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语言知识转换能力
期刊
青少年犯罪被称为社会一大公害,当前,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一、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合格学生  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提高教育水平。学校教育要做到“三个结合一个联系”,即: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落实普法工作相结合;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法制教育必须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期刊
摘 要: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相同的授课内容而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构思。对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研究,主要基于本人所在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采用了比较研究法,探求语文教学的最优化,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同课异构 实施策略  “同课异构”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活动,它不仅可以改变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而且能够更好地提升我们的业务水平。它
期刊
摘 要:化学教学过程中处处隐藏着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时机,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又往往忽略了。本文通过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化学史、科学家的生平业绩、教材内容、媒体消息)、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时机的分析,以期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化学教学 人文教育 教育时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