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8年10月28日,我随湖南平江县(被喻为“将军县”,今属岳阳市)第三批知青下放到献钟公社五星大队。
在知青到达献钟公社之前,各生产队的队长早就聚集在那儿了,他们都打起了这样的小算盘:等知青们一到,就选两三个女知青回去。理由很简单,一是农村娃打单身的多,想为他们找个有文化的知青媳妇;二是知青到农村来“扎根”,男的一“扎根”就动不了,而女的总是要出嫁的,将来不至增添队上的负担。
知青分配到队的热闹有点像现今的人才市场。那些田多、劳力少的生产队,才高兴接纳牛高马大的男知青。于是我和同学顾光平被靠近公路的黄金生产队选中,在那儿插队落户。
三教九流的师傅
“双抢”季节,我和顾光平分别跟人学做农活。我的师傅周柏却忙中偷闲传授给我一些三教九流之类的东西。40多岁的周柏,四方国字脸,为人豪爽,广结善缘,邻里之间有纠结总是请他“摆平”,外号“百事通”。我每次回家带来的副食品总是先“孝敬”这位师傅,而他家来了客人也常叫我去陪。
有一篇咒语,我现在还记得前面两句:“和合先师和合神,和合先师下凡尘……”说是端一碗茶,用两只手指对着茶划几划,哼念咒语,吃了茶的漂亮妹子就会跟你走,你想要她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叫和合水。如果吵架闹离婚的男女双方喝下这碗水,就立刻和顺,如胶似膝地粘在一起。但是,师傅有意徒弟无心,加之又没有投师帖及3块3角的师傅钱,我是不是得到这个本事还是一个未知数,我也从没试过。
周柏曾在解放前做过肩担生意(靠着一根扁担一双脚挑运货物做买卖)。最先,他从湖北挑棉花或花纱回来,然后贩给献钟的铺家,以此养家糊口。这种生意有一个绝活叫做货。所谓做货就是将茴粉想法混在棉花或纱中,目的是货物出手时增加重量。周柏在这一方面是行家里手,声名远播。
他还贩过木炭,从辜家洞挑一担木炭出来,晚上,用一大脚盆水将盛炭的篾箩(竹篾编制的箩筐)浸在水里,使水由下往上浸湿上面的木炭,露出水面的木炭撒一些白粉,木炭便让人看起来有一种刚出窑的干燥感觉,敲起来也有些脆响,如此,每担木炭“吃”了水,至少要比实际的重量多出30斤。
贩药材周柏也很有一手。那时当归很俏,价格高,而药材是统一调拨的,贩运药材叫投机倒把,药材要没收,人也要坐牢。有一次,他身穿解放军军服,提着几个大皮箱,在火车上、汽车上蒙混过关。下了火车、汽车,有几个民兵见他有点可疑,随便问他一个小地名又答不上来,结果再查他的箱子,发现里面装满了药材,真是小河沟中翻了船,人也险些坐牢。
后来,他贩过布票、粮票,将布票、粮票放在手电筒内,赚来的钱塞在破油纸伞的竹柄内。凡此种种,我都不感兴趣,只是他教我打谷的本事倒十分适用。
那时还没有打谷机,收割时一把一把的稻谷被举起来,用力将它们在箱桶内打一下,再往前一送,轻轻一抖。送的目的是将谷粒送到箱桶的后部,抖的目的是将脱落的谷粒抖下来,以免下一个动作——提起禾把往后甩时将谷甩出去。检验这项农活的学习成效时,师傅打一把油纸伞,站在我后面,在伞下听不到谷粒像雨点落下的声音才算出师。
至于犁田的“高级”农活,在我们队里是垄断技术,只有几个年过花甲的老农才有资格做。当地有句口头禅:“要想功夫轻,只有跟牛行。”农村青年都摊不上,我们知青则更不敢妄想了。队上牛少农活紧,有时三人背一张犁、四人背一张耙,我当然在其中,后面掌犁的周柏乐得还直叫唤:“喂,照沟走!”把牛鞭子甩得介天响……
一张伸冤的记工单
1970年,许多根正苗红的知青伙伴被岳阳纸厂等单位招走,我们这些“黑五类”子弟仍然留在农村,感到茫然、沮丧。
其实,在农民中也有些人是很有远见的。我们生产队政治指导员、老队长吴国宾就是其中一个,他曾私下里想将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儿嫁给我。我问他:“你图什么?”他的回答出人意料:“我就图你那一肚子书,书总有一天是要做用的。”我哑然失笑,说:“书有什么好处,现在我玩泥巴团,一锄打不烂,再打第二锄,书又不能打烂泥巴团。”虽然后来我和老队长的女儿无缘结成夫妻,但他的“书总要做用的”这句话,让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青年看到一丝光亮。
因一次帮林业展览馆画画,我的手艺被一个老漆匠看中——要我帮他画画,并承诺半年就把漆匠手艺传授给我。那时漆匠兴画四季画,春天是牡丹蝴蝶,夏天是白鹤穿莲,秋天是公鸡戏菊,冬天是喜鹊闹梅。老漆匠看好我的就是花鸟、山水、人物。于是,我跟他去做漆工吃百家饭去了。我们每天早出晚归,走公路要经过献钟中学、梅花年、横塘、五星,谁料出了一件大事。
这一年冬天,在献钟中学所在地梅花年发现了一个毛主席的瓷像章,上面写着反动标语。那是天大的事!
公安局派了三个人,一个姓石的,还有两个高大汉子。他们天天背着枪晃来晃去,从五星、五角到献钟一路排查,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来到我们生产队,列举了嫌疑对象:一是早晚经过梅花年的人。这一点和我做漆工的路线是吻合的;二是文化在完小毕业到中学之间。我高中毕业,这也吻合;三是对社会现状不满。我出身地主之家,也吻合。箭箭射南方,条条符合我!于是,他们找我谈话旁敲侧击。我心中无鬼天地宽,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那几个公安实在找不出证据,只好转移到别处去了。
我的知青好友高立,英俊潇洒,是个美男子,因其父亲是国民党中校军医,在生产队是个抬不起头的边缘人物。由于他是个大力士,后来被抽调到大队水利专业队,经常早出晚归。公安局工作组又把他列为重点排查对象,怀疑他的另一个理由是他哥哥在县瓷厂工作。工作组将手枪往桌上重重一拍,老实巴交的高立被吓唬得眼泪双流。
听到消息后,水利专业队队长“地雷公”吴利生一脚踢开房门,冲进来“啪”的一声将一张记工单拍在桌子上,说:“你们用不着吓这个老实伢崽,你看记工单上天天记满了,晚上我们在一起打骨牌戴帽子,谁有空跑到梅花年去干这种事!”雷公几声打散一天云。
一张记工单为高立伸了冤!
(责任编辑/亚 闻)
(电子邮箱:2003xyw@163.com)
在知青到达献钟公社之前,各生产队的队长早就聚集在那儿了,他们都打起了这样的小算盘:等知青们一到,就选两三个女知青回去。理由很简单,一是农村娃打单身的多,想为他们找个有文化的知青媳妇;二是知青到农村来“扎根”,男的一“扎根”就动不了,而女的总是要出嫁的,将来不至增添队上的负担。
知青分配到队的热闹有点像现今的人才市场。那些田多、劳力少的生产队,才高兴接纳牛高马大的男知青。于是我和同学顾光平被靠近公路的黄金生产队选中,在那儿插队落户。
三教九流的师傅
“双抢”季节,我和顾光平分别跟人学做农活。我的师傅周柏却忙中偷闲传授给我一些三教九流之类的东西。40多岁的周柏,四方国字脸,为人豪爽,广结善缘,邻里之间有纠结总是请他“摆平”,外号“百事通”。我每次回家带来的副食品总是先“孝敬”这位师傅,而他家来了客人也常叫我去陪。
有一篇咒语,我现在还记得前面两句:“和合先师和合神,和合先师下凡尘……”说是端一碗茶,用两只手指对着茶划几划,哼念咒语,吃了茶的漂亮妹子就会跟你走,你想要她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叫和合水。如果吵架闹离婚的男女双方喝下这碗水,就立刻和顺,如胶似膝地粘在一起。但是,师傅有意徒弟无心,加之又没有投师帖及3块3角的师傅钱,我是不是得到这个本事还是一个未知数,我也从没试过。
周柏曾在解放前做过肩担生意(靠着一根扁担一双脚挑运货物做买卖)。最先,他从湖北挑棉花或花纱回来,然后贩给献钟的铺家,以此养家糊口。这种生意有一个绝活叫做货。所谓做货就是将茴粉想法混在棉花或纱中,目的是货物出手时增加重量。周柏在这一方面是行家里手,声名远播。
他还贩过木炭,从辜家洞挑一担木炭出来,晚上,用一大脚盆水将盛炭的篾箩(竹篾编制的箩筐)浸在水里,使水由下往上浸湿上面的木炭,露出水面的木炭撒一些白粉,木炭便让人看起来有一种刚出窑的干燥感觉,敲起来也有些脆响,如此,每担木炭“吃”了水,至少要比实际的重量多出30斤。
贩药材周柏也很有一手。那时当归很俏,价格高,而药材是统一调拨的,贩运药材叫投机倒把,药材要没收,人也要坐牢。有一次,他身穿解放军军服,提着几个大皮箱,在火车上、汽车上蒙混过关。下了火车、汽车,有几个民兵见他有点可疑,随便问他一个小地名又答不上来,结果再查他的箱子,发现里面装满了药材,真是小河沟中翻了船,人也险些坐牢。
后来,他贩过布票、粮票,将布票、粮票放在手电筒内,赚来的钱塞在破油纸伞的竹柄内。凡此种种,我都不感兴趣,只是他教我打谷的本事倒十分适用。
那时还没有打谷机,收割时一把一把的稻谷被举起来,用力将它们在箱桶内打一下,再往前一送,轻轻一抖。送的目的是将谷粒送到箱桶的后部,抖的目的是将脱落的谷粒抖下来,以免下一个动作——提起禾把往后甩时将谷甩出去。检验这项农活的学习成效时,师傅打一把油纸伞,站在我后面,在伞下听不到谷粒像雨点落下的声音才算出师。
至于犁田的“高级”农活,在我们队里是垄断技术,只有几个年过花甲的老农才有资格做。当地有句口头禅:“要想功夫轻,只有跟牛行。”农村青年都摊不上,我们知青则更不敢妄想了。队上牛少农活紧,有时三人背一张犁、四人背一张耙,我当然在其中,后面掌犁的周柏乐得还直叫唤:“喂,照沟走!”把牛鞭子甩得介天响……
一张伸冤的记工单
1970年,许多根正苗红的知青伙伴被岳阳纸厂等单位招走,我们这些“黑五类”子弟仍然留在农村,感到茫然、沮丧。
其实,在农民中也有些人是很有远见的。我们生产队政治指导员、老队长吴国宾就是其中一个,他曾私下里想将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儿嫁给我。我问他:“你图什么?”他的回答出人意料:“我就图你那一肚子书,书总有一天是要做用的。”我哑然失笑,说:“书有什么好处,现在我玩泥巴团,一锄打不烂,再打第二锄,书又不能打烂泥巴团。”虽然后来我和老队长的女儿无缘结成夫妻,但他的“书总要做用的”这句话,让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青年看到一丝光亮。
因一次帮林业展览馆画画,我的手艺被一个老漆匠看中——要我帮他画画,并承诺半年就把漆匠手艺传授给我。那时漆匠兴画四季画,春天是牡丹蝴蝶,夏天是白鹤穿莲,秋天是公鸡戏菊,冬天是喜鹊闹梅。老漆匠看好我的就是花鸟、山水、人物。于是,我跟他去做漆工吃百家饭去了。我们每天早出晚归,走公路要经过献钟中学、梅花年、横塘、五星,谁料出了一件大事。
这一年冬天,在献钟中学所在地梅花年发现了一个毛主席的瓷像章,上面写着反动标语。那是天大的事!
公安局派了三个人,一个姓石的,还有两个高大汉子。他们天天背着枪晃来晃去,从五星、五角到献钟一路排查,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来到我们生产队,列举了嫌疑对象:一是早晚经过梅花年的人。这一点和我做漆工的路线是吻合的;二是文化在完小毕业到中学之间。我高中毕业,这也吻合;三是对社会现状不满。我出身地主之家,也吻合。箭箭射南方,条条符合我!于是,他们找我谈话旁敲侧击。我心中无鬼天地宽,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那几个公安实在找不出证据,只好转移到别处去了。
我的知青好友高立,英俊潇洒,是个美男子,因其父亲是国民党中校军医,在生产队是个抬不起头的边缘人物。由于他是个大力士,后来被抽调到大队水利专业队,经常早出晚归。公安局工作组又把他列为重点排查对象,怀疑他的另一个理由是他哥哥在县瓷厂工作。工作组将手枪往桌上重重一拍,老实巴交的高立被吓唬得眼泪双流。
听到消息后,水利专业队队长“地雷公”吴利生一脚踢开房门,冲进来“啪”的一声将一张记工单拍在桌子上,说:“你们用不着吓这个老实伢崽,你看记工单上天天记满了,晚上我们在一起打骨牌戴帽子,谁有空跑到梅花年去干这种事!”雷公几声打散一天云。
一张记工单为高立伸了冤!
(责任编辑/亚 闻)
(电子邮箱:2003xy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