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枫:当代文化风雨中的智者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Y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人们可能并不全都清楚雪莱,但大多知道这样一句话——“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便是江枫所译雪莱《西风颂》中的诗句。上世纪80年代初,自从《雪莱诗选》出版,当年便再版而风靡全国,以及不久,《狄金森诗选》又把一个陌生女诗人陌生样式的新诗介绍给中国读者,人们便记住了江枫这个名字。
  今年已80高龄的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江枫,可以说是当代文化生活中有点独特的一个重要现象。他学识渊博,思想开阔,成就卓著,影响巨大,是一个历经风雨而巍然挺立的智者。
  对于一个以八秩高龄之身而经常骑“电驴子”会见朋友或是请朋友到生意清淡的“比格”餐厅吃比萨自助餐的老人而言,我们要进入他的内心世界,肯定不需有什么过渡。见到了江枫,你很快会明白,这是一座山峰,巍峨、挺拔、刚直,爆发力与蓄积量绝非我们预先的想象,而且,你也会意识到,他还是个辽远开阔的平川。与他交往,不存在年龄的障碍、言语的阻隔,更没有不同出身的面纱,诗人率直而热情澎湃的性格,小区街坊般的平易、家常与亲善,不能不让你对他倾心而谈。他的那些翻译作品,由于追求对于原作的形神皆似,往往都能完美呈现诗人、作家的神采,他的论文、演讲,把自己的心掏给读者和听众。我敢讲,与他交往你会深受感染,与他交谈你乐而忘返。
  60年前,在新中国已经露出黎明曙色的时候,意气风发的江枫正在清华大学沐浴于学术星辰播撒的光照中,曹靖华讲的俄文、盛澄华讲的法文、周珏良讲的浪漫主义诗人、金岳霖讲的逻辑学…… 都能使他陶醉,但他胸中激荡的青春血液却让他做出了另样的选择。读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受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感召,文学青年江枫毅然从清华西校门走出去,投笔从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四野一个师的一名记者,真正“投入了火热的斗争”,参加了解放华中南的战役。
  回顾往事,自称劳动者的江枫,为自己诚实而勤恳地劳动了六十年而自豪,他说:“我作为军人和退伍转业军人,在国内、在国外,作为个人、作为代表,我忠诚于我的国家和生我养我的民族。”他还说,“我分享过一个复兴民族的欢乐,也分享过一个不成熟新国家不应有的苦难”,但是在这个使他忙而忘忧的时代,极少听到他提那些“说来话长”的苦难。
  “文革”劫后余生的江枫,积极投入文学解放和新诗歌理想的重建活动,他为成批年轻诗人的崭露头角由衷高兴,当风雨来袭时,诗人为他们的成长表现出少有的古道热肠。他深信,文学要能有健康兴旺的发展,必须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理想。他常在诗歌界的集会上宣扬,诗歌创作,像惠特曼所言,应该自由而多样。
  作为翻译家,江枫主张,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艺术创造成果,在翻译时,相对于“说什么”,“怎样说”更为重要。他提出的“形似而后神似”的理论与实践,更是受到了广泛赞誉。为坚持自己的主张,江枫敢于挑战国内外名人和权威,坚持真理,始终如一,这同样也为文化界的后生晚辈树立了榜样。
  1995年,江枫老师得到翻译界的最高奖赏——成为彩虹翻译终身成就奖外译中唯一得主。其实,对他翻译道路意义的评价,远非这个奖所能表达。作为我国一位有追求、有成就的翻译家,他走上翻译之路,既非率性而为,也不是创作外的补充,而是出于承担文化传承使命的高度自觉。
  在上世纪80年代,面对优秀诗人涌现的现实,已经有些诗名的江枫陷入认真的思考。他认为,写诗就应该写有影响的诗,“如果这个世界,并不因为我写而多了一行,也不因为我不写而少了一行,为什么还要写,还不如趁着有口气,留下些能够留传得久远些的东西”,于是,他的“业余劳动便流向了稿约多起来的译诗。”
  从此,他的翻译一发而不可收,和一批同道一起,形成了新时期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现象,尤其他和其他翻译家们以共同的译诗劳绩,催生了一个如卞之琳所说“译诗的成年”。
  江枫主译的英国伟大诗人《雪莱全集》,使国人有机会用汉语看到雪莱其人其诗的全貌,他翻译的《美国现代诗钞》,以各具本来特色的译文介绍了众多美国诗人,他力求形神皆似原作的《狄金森译诗选》,堪称当今权威版本。不仅在诗歌翻译方面,在散文翻译上,江枫也显示了很深的造诣,他所译史沫特莱《中国的战歌》,既是有高度翻译水准的美文,也是史学研究考证之成果。江枫通过靠得住的史实研究断言——对新中国建立贡献最大的外国朋友,是史沫特莱,而不是别的任何人。他翻译的温源宁的人物素描《不够知己》,传神、幽默、儒雅,为我多年阅读经验中之少见佳作,如果要领略汉语的优雅、纯净、深邃,我以为,这个译本绝对不可错过。
  江枫老师坚持翻译以忠实为第一要务,文学翻译应该既忠实于原作内容,更忠实于原作之艺术形式,以再现原作的神韵,他认为,“形似而后神似”是文学翻译唯一正确道路。他说:“对于诗和几乎是诗的散文,必须紧扣原文,尽可能不增不减,有所增必有所减;必须读懂了再译,不懂就译,必出天书!”这是《江枫论文学翻译及汉语汉字》一书关于翻译问题的核心观点之一。在翻译理论建设上,江枫坚决反对生吞活剥、盲目推销外来理论,而主张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异说、新说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
  智者,一定是文化担当的执著坚守者,在关乎民族文化发展前途的语言文字问题上,江枫坚决捍卫中华文化传统,根据中国和一些有代表性外国的历史和现实文字事实,他论证了“文字是与语言密切相关但又自成体系的书写符号系统”,而不是所谓“记录语言的符号”。他打通中西文化壁垒,根据各国文字发展的轨迹和趋势,做出了“拼形表意,为世界各国文字发展共同方向”的重要论断。希望他这种植根于严肃探索的创新之论,有助于我国的语文教学和改革摆脱不适当的僵化理论羁绊,走上更加符合汉语汉字特色的道路,获得应有的健康发展。
  也许,一个人有一个方面的成就便足以自豪了,江枫老师的领域有多个;也许,为文化尽一份心就可以了,但江枫老师执著坚持他的多头努力,直到今天,而不觉老之已至。让我们衷心祝福他吧!
  (作者为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
其他文献
福建人民出版社继1982年出版《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之后,又于2006年12月隆重地推出了由厦门大学周长楫教授主编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闽南方言大词典》,为语言学界,尤其是方言学界又做出了新的贡献。作为一位闽南方言研究的老工作者,我一方面向作者和编者们表示祝贺,另一方面又向他们表示感谢,谢谢他们又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内容丰富、别有新意的方言工具书。我承蒙福建人民出版社的邀请,担任了本书的特邀编审,因
期刊
区域科学、区域主义从旧到新,经历了诸多变脸,取得了诸多突破。沃尔特·艾萨德在十几年前指出“区域学是社会科学的一门最新学科”,它“采用多重分析与实践研究的综合方式,从地域和空维角度,对社会问题进行仔细、耐心的研究”,并对“区域学”下了多个定义,将区域学用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①区域科学中“区域”的概念,是指包含“地理空间因素的人类活动”②,当然也包括人与社会。区域主义重视空间对人类
期刊
《汉语熟语通论》(修订本)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该书是河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武占坤教授长期从事汉语教学与理论研究,厚积薄发而写成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一部力作。  该书最显著的特点是:思路新、阐发广、论述深。  先说思路新。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出版的一些谈汉语熟语方面的文章,多是作为《现代汉语》、《汉语词汇学》中一个章来讲述熟语的,还有的把它分别写于专著,专著研究自然有专著水平,或写
期刊
修辞学是一门充满活力的科学,人们不论是执笔为文,还是开口讲话都会涉及修辞问题;修辞学又是一门比较难于掌握的科学,因为修辞不仅关系到语言结构系统的复杂性,还关系到语言表达功能、表达内容的复杂性,以及交际语境的复杂性。修辞“无处不在”,亦即修辞活动造成的影响,渗透在日常交际领域的每一环节,表现在语言交际的一言一语里。武占坤先生的《汉语修辞新论》就是从实用出发,高屋建瓴的从多角度对修辞学进行了界定,从多
期刊
编者按:江枫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和翻译家,几十年来,在文学、史学、语言文字学、翻译等领域耕耘不辍,成果甚丰。今年适逢江先生八十华诞,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特联合主办“江枫先生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以为江先生祝寿,而促进学术研究、文学与翻译事业的发展。主要议题为:一、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二、近代史著作翻译与研究;三、外国文学翻译与翻译理论研究;四、语言文字学研究。研讨会业于200
期刊
江枫先生在其大作《论文学翻译及汉语汉字》一书中,庄严宣布:  “汉字以字形表意、拼装表意构件以造新字的道路,是人类各种文字殊途同归的必由之路……世界各国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只要有共同方向,就绝不是拼音,而只能是:拼形表意!”  这就把长期以来人们公认的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是拼音化的错误结论,完全颠覆了。  人类文字的发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口说语言与文字尚未结合以前,即“文字与语音结合以前,
期刊
一、江枫先生从理论上否定文字改革的总方针    文字改革的总方针是“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文字改革委员会就是根据这个总方针成立的,而且是按照这个总方针进行工作的。  文字改革委员会的首要任务就是组织一些专家根据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使用拉丁字母制定出一个拼音化的文字方案,取名为《汉语拼音方案》。  因为这个拼音文字方案是根据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设计的,所以使用这个文字方案的中国人必
期刊
1. 引言  在机械化时代,汉字文本的编辑加工明显地比英文繁难、低效。这是大家普遍认同的,也是汉字拼音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或根据。现在汉字已经成功实现了电脑化处理。但这种电脑化处理,是在英文电脑化之后,是大量借用了英文相关技术情况下完成的。换句话说,具有文字处理功能的电脑最初是为了解决英文问题设计的,而后才扩展用于汉字。汉字一个字符要用两个字节,比一个英文字母用一个字节多了一倍;汉字字量庞大,字形
期刊
有幸结识江枫先生已多年,但一向只知其为翻译大家,笔下工夫十分了得,近年才知他对语言文字理论也有深究,远见卓识,精论高义,足令某些语言文字学家汗颜。今日盛会庆贺江先生八十华诞,如只论其他而不及其在语言文字学上的贡献,将为一大缺憾。仆虽不才,愿略陈所知,以公同好。  江先生论语言文字的文章并不多,但目光如炬,立论精警,鞭辟入里,敢言人所不敢言。其论点概括言之,可谓三“不承认”、两“主张”。三“不承认”
期刊
江枫先生的论文《拼形表意——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下简称“江文”[1])包含许多创见,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就自己稍微有所涉猎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和专业文字为江先生的大作提供些许佐证材料。并以此短文祝江先生80大寿。    一、前言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和“记录语言是文字唯一存在的理由”,这两句话是索绪尔针对拼音文字说的,本来明确除外了表意的汉字。但长期以来,却被我国部分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