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实用、深入浅出的实用型修辞学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辞学是一门充满活力的科学,人们不论是执笔为文,还是开口讲话都会涉及修辞问题;修辞学又是一门比较难于掌握的科学,因为修辞不仅关系到语言结构系统的复杂性,还关系到语言表达功能、表达内容的复杂性,以及交际语境的复杂性。修辞“无处不在”,亦即修辞活动造成的影响,渗透在日常交际领域的每一环节,表现在语言交际的一言一语里。武占坤先生的《汉语修辞新论》就是从实用出发,高屋建瓴的从多角度对修辞学进行了界定,从多个视角对修辞学的研究做了关照,并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不仅注意了修辞学的多面性,也注意了修辞学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武占坤先生开篇就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指出:“事物都存在于相关事物的关系网络中,事物的性质、地位、面目、功能是靠它们界定显示的。”“修辞学本身就是处理关系的学问。要处理修辞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要处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要处理方法和目的的关系;要处理语本和语境的关系;要处理语用美的表达和逻辑表达的关系;要处理美的表达和规范表达的关系;要处理寻常表达和超常表达的关系;要处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要处理矛盾统一的关系;要处理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要处理条件配合先后主次轻重的关系等等。”修辞学同多种学科都有关系,从修辞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特点来看,它不仅与语言学中的音韵学、语汇学、语法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文字学、美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语义学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修辞是一门边缘学科,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颗,研究修辞应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武先生从整体上把握,提出了修辞的本质:“美化言语,给言语以审美价值。”以及修辞学的最高原则是得体性原则。得体性原则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重点结合美学、心理学及语用学的机制语境,他对这些关系做了科学而精当的阐述,从这些关系中总结规律。个别修辞手段——选择语料、调整词句、变通创新、运用辞格、组合话语,都是为了使言语达到最优化的组合。并用修辞实践进一步印证修辞理论。《汉语修辞新论》中重视消极修辞的研究,消极修辞是修辞的本体,也是表达的基础,没有这个本体和基础,就难以构建修辞的大厦。在此基础上探索积极修辞,即在“对”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好”。武先生用三章来分别讲述选句、语体和风格。语体是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活动领域内进行交际时,依赖于构成言语环境的客观因素而出现的一系列言语特点的总和。这些特点是不能脱离具体的交际目的、任务而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语体方面的各种语言形式是不能脱离具体的思想内容而独立存在的。言语环境的主观因素更会影响到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从而形成了使用语言的个人特色,这些个人言语特点有规律地大量重现,形成了个人的言语风格,把客体的修辞观和主体论的修辞观结合起来。
  在人类广袤而辽阔、深沉而美丽的心灵空间里,无不孕育着修辞的生机,闪现美修辞的火花。人是真善美的统一。返璞归真,求得实在。理想美、艺术美、人性美,切入了历史哲学层次的三位一体。超凡脱俗,遒尔不群,冲夷洒脱,由神入韵,由气到象,由修成辞。正如武先生所说:“辞格虽不是修辞语用的全部方法,却是最常用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所以抓住了辞格,也就抓住了修辞的基本方法。”作者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搜集实例,这些引例看似平常,但是,正由于从实际功能角度进行观察,作者就从这些平常的修辞现象中总结了修辞规律,给读者以新的启示。训练对修辞现象的敏感,结合题旨情景从修辞效果角度去体会其中的精妙所在。从语言实际运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来告诉人们“不应该那么写”,注重从反面学习的重要性。整理了现有辞格,深入开展对汉语辞格的研究。进行分析对比,指明辞格的常式和变式,说明它们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对辞格的分类标准及建立条件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阐述。
  武先生勇于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历程、学术观点和学术成果时时进行客观的、真诚的自我审视,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便向更新的方向和领域挺进,这是一个学者难能可贵的精神境界。整本著作武先生没有用专家不苟言笑的气派,而是心里装着读者,先取了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用轻松活泼的语言进行论述,使人读来兴趣盎然。以大量例句说明问题,搜材广泛,分析透辟,归纳精当。人们使用语言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之中,而且必须依赖于特定的环境。人们的言语环境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其中客观方面的因素有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等;主观方面的有阶级身份、思想、性格、修养、职业、处境、心情等等。这些因素对人们使用语言都有一定的影响和约束作用,武先生不是仅引例句,而是把这些主客观的背景以故事的形式一一进行交代,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
  书中提倡讲练结合,知能并用,不仅强调修辞学对表达的价值,还特别强调修辞学对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的价值,指出体系的构建是为应用服务的。这无不渗透着修辞学的非功利性和平民化倾向。同时先生还提醒大家:“如果有人认为,看了我写的这类小册子就会写文章,那可上了大当。把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是要一个过程的。”“但书本知识能缩短这个过程。”这些都有利于修辞知识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全民的语言交际水平。《汉语修辞新论》的确是本朴实无华、简明实用的修辞学著作。
  (通讯地址:637002 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学院中文系)
其他文献
甲骨文中有许多关于“生月”、“生某月”的卜辞,学术界一般都认为“生月”即“来月”。如:  兹月至生月又大雨(《合集》29995)  兹月又大雨——于生月又大雨  (《下》18.13)  但关于“生某月”指何时,各家的说法不尽相同。  《简明甲骨文词典》对“生一月”、“生二月”、“生三月”、“生四月”、“生五月”、“生七月”、“生八月”、“生十月”、“生十一月”、“生十二月”、“生十三月”分别做了解
期刊
关于第二人称代词敬称形式“您”的来  源有两种意见:(一)王力先生认为是从近代汉  语(金元时代)的“恁、您”发展而来;(二)吕叔  湘先生认为“您”是“你老(=你老人家)”的  合音,是“你老”脱落了“老”字元音,只剩下  “l”,而汉语没有“-l”,就转成发音部位相同的  “-n”。(吕叔湘、江蓝生1985:37)本文从汉语方言和历史文献两个方面来考察敬称形式“您”的来源。    一、敬称形式
期刊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集中体现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下文简称《教程》)一书中,然而,应该如何全面地看待《教程》中索绪尔所建构的普通语言学体系,如何切实地理解索绪尔所提出的语言学的基本观念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评价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历史贡献以及在当今所面临的挑战,学术界人言人殊,见仁见智。张朋朋《否定索绪尔“音响形象”概念》(《汉字文化》,2008年第1期,下文简称“张文”)一文从否定索绪尔“音
期刊
“X奴”族新词是指“房奴、车奴、卡奴”这样的新出现的带“奴”的词语。近年来这类词语出现较多,增长较快,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2007年8月16日,国家语委在教育部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并公布了《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该《选目》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在这171个新词语中“X奴”就占了7个,按音序依次为白奴、车奴、房奴、节奴、垄奴、墓奴、证奴,足以看出“X奴”新词的衍生
期刊
今天的会议开得很好,很重要。我完全赞同刘庆柱所长、王巍副所长的讲话,他们对这次会议的宗旨和意义作了深入全面的说明。  我们今天的会议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但大家的发言以自己切身的经历深入而简要地阐述了陈梦家先生在短暂的55岁的生涯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在古文字学、文学、考古学、历史学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阐明了他高尚的人格、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优良的学风。他为当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
期刊
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将口说语言和文字视为一个王国,分不清口说语言和文字的界限,因而将口说语言和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亦视为同一个,或称之为“词”,或称之为“字”。   辩证唯物主义细胞分析方法论,将口说语言和文字视为两个王国,因而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与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不同的。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我们称之为“语基”——口说语言的细胞。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我们称之为“文基”——文字的细胞。   “语基
期刊
一、引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文化的发展,新的词语会不断产生,这其中有普通话词语,也有方言词语。长沙方言的方言字“策”([ts’?藜41]),随着湖南电视台的脱口秀节目“越策越开心”的热播,而为广大的湖南观众所熟知,并正向更广的范围蔓延。“策”在长沙方言中与另一个方言词“扯”为同音词,读为[ts’?藜41]。于是出现了“策”、“扯”混用的情况,两者的使用率都非常高。且看下面的例子(本文中语料
期刊
福建人民出版社继1982年出版《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之后,又于2006年12月隆重地推出了由厦门大学周长楫教授主编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闽南方言大词典》,为语言学界,尤其是方言学界又做出了新的贡献。作为一位闽南方言研究的老工作者,我一方面向作者和编者们表示祝贺,另一方面又向他们表示感谢,谢谢他们又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内容丰富、别有新意的方言工具书。我承蒙福建人民出版社的邀请,担任了本书的特邀编审,因
期刊
区域科学、区域主义从旧到新,经历了诸多变脸,取得了诸多突破。沃尔特·艾萨德在十几年前指出“区域学是社会科学的一门最新学科”,它“采用多重分析与实践研究的综合方式,从地域和空维角度,对社会问题进行仔细、耐心的研究”,并对“区域学”下了多个定义,将区域学用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①区域科学中“区域”的概念,是指包含“地理空间因素的人类活动”②,当然也包括人与社会。区域主义重视空间对人类
期刊
《汉语熟语通论》(修订本)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该书是河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武占坤教授长期从事汉语教学与理论研究,厚积薄发而写成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一部力作。  该书最显著的特点是:思路新、阐发广、论述深。  先说思路新。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出版的一些谈汉语熟语方面的文章,多是作为《现代汉语》、《汉语词汇学》中一个章来讲述熟语的,还有的把它分别写于专著,专著研究自然有专著水平,或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