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植入 因时而动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ock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的视频时长大多在10分钟左右,主要是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探讨。微课越来越广泛地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目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本着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意义学习、高效学习的原则,在基础教育领域被广泛运用。语文是既具工具性又具人文性的一门课程,语文课程的两方面性质都要求课内、课外有效配合,恰好微课在这两个大的领域都可发挥积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尝试着从微课植入课堂的时机加以研究。
  一、合理利用零碎时间,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进程完全被限制在课堂上。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来临,教师可以将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分享给学生,使学生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课前的预习或课后的知识巩固。因为微课可以只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制作,所以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反复练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一些较为抽象、远离我们生活实际的课文通过微课的形式让学生预习,或者让学生学完课文之后进一步加以研究探讨。
  《莫高窟》一文生动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可是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篇相当陌生的课文,仅凭借课文中的寥寥数语,还是不能够体会莫高窟的举世闻名。于是,课前笔者利用微课向学生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精美。优美的飞天,神态各异的菩萨、天王,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对课文的第2自然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课前植入微课,可以合理利用学生的零碎时间,让他们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而言,课堂注意力很难从始至终高度集中在课堂上,如果是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学生精力集中的时间还能长些,那么要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呢?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结合语文教学的特色,引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使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读书莫放“拦路虎”》是一篇介绍读书方法的略读课文,主要讲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关于查字典,二年级时就重点讲了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这两种方法,但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字典正在远离我们的生活,虽然学过查字法,但不少学生已经忘记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插入了自创的查字典的两种方法,利用自编的儿歌,简单介绍了音序查字法:碰到音节想首母,完整音节加声调,三者齐全看页数,快速找到你最棒。部首查字法:遇到生字不要慌,一看偏旁加部首,再数余下笔画数,倘若不行莫要慌,换个思路再找找。通过简单的类似顺口溜的形式,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同时既学会了查字典,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像这样的方式,在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让学生掌握了大部分课堂知识,并让他们能够活学活用。
  三、使用微课进行课堂延伸,弥补教材资源的缺失
  现行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文质兼美,教师应当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着重课堂的延伸,及时为学生扩展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课堂中教师使用微课进行有效教学,不单单是为了迎合现代互联网技术,更是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明白更多更深刻的知识。
  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词约义丰,言简意赅,对于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些费劲,特别是一些晦涩难懂的诗。《马诗》从表面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表达了诗人热切期望为国建功立业,却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慨。六年级的学生只能浅显地懂得字面意思,如何能理解得那么深刻呢?于是,笔者播放了唐代边塞诗派的诗作及背景资料,在观看微视频的同时,学生再次朗诵古诗,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所处的环境,也能更深入地体会到诗人的内心情感,对诗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样的微课教学简单高效,因为恰到好处的植入,资源也定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因而也会得到“1 1>2”的效果,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更受学生的欢迎。
  四、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对知识的理解有限,所以对课本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不容易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进行教学,运用形象直观的视频等资源,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真正地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
  教学《推敲》一文时,理解“推敲”的含义是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但如何让学生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难点。笔者首先还原了当时的情境:夜深人静,賈岛仍在念念有词,骑着毛驴做着动作,让学生体会他的认真;接着播放贾岛冲撞韩愈的仪仗队时,仍沉醉在“推敲”之中,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贾岛的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微课的运用,视听结合,声像并茂,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轻松气氛中学习了重点难点知识。
  微课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教师合理地植入微课,能变抽象为形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学生们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带着微笑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知识,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更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课堂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石庄镇石庄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个人素材库,可以熟练运用一些习作方法与技巧。在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更多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收获习作的快乐,在趣味盎然中自由练笔。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学习模式。  一、学习任务单:层层深入,练习中生发兴趣  学习任务单,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单,要求学生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条件、任务的目的、任务的完成方法作出
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编排的助学系统,也是分解和落实教材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是支撑和指导教师之教和学生之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从解读、洞察和创造的视角,分别就“是什么”“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等不同的方面,将课后习题运用得高效而灵动。  一、解读:关注如此设置的用意,明確教学方向  1.课后习题揭示了内容方法  以《雷雨》(二年级下册)一文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
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提出了“阅读循环圈”的观点:阅读是由“选择—阅读—反应”组成的循环圈,而在这之中的核心因素是“有能力的成年阅读者”。教师最应该成为学生阅读过程中指导和协助学生阅读的前辈和长者,和学生一起经历阅读的全过程,是有意义的且美妙的历程。  一、绘本知道怎么办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一书中说过:“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
阅读不仅是学生知识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的,若能构建班级阅读“领、推、评、展”模式,创设良好的班级书香文化,必定能营造一个人人爱阅读、时时讲阅读、处处有文化的人文环境,使全班学生浸润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身心受到滋养,精神获得丰富,品格得以提升。  阅读本身是一个具有多元性、多向性细致缜密的过程。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可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课标强调:“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古诗词受到的重视,统编本教材特征尤为鲜明,古诗词篇目增多,内容更加丰满,如有反映民间疾苦的《悯农》,有写山水田园的《江南》,还有思念家乡的《静夜思》……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充分结合学生真实鲜活的生活,亲近古诗内容和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他们的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已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习作。笔者客观地分析了网络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引导教师理性看待网络语言的“入侵”,培养学生使用规范语言的良好习惯,打好语文根基。  一、缘起——学生的习作受到网络语言的“入侵”  “哎呀呀,这些词语从哪儿冒出来的,是不是错别字?批改这样的习作我迷糊了。”50多岁的刘老师拿着习作本在办公室直嚷嚷。我把这篇习作浏览了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堂处处呈现语言文字,洋溢着优秀文化气息,应让学生在浓郁的语文气味中耳濡目染,传承优秀文化,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笔者以统编本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文化元素的借用,让导入有语文味  语文阅读课堂的导入方法精彩纷呈,各有千秋,但都指向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这一层面。笔者认为,好的课堂导入也应有语文味,而不是追求表面的热闹。因此,在教学《雷雨
古诗词语言凝练丰厚,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然而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古诗词的传承,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在形式上很单调,大多停留在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的读读背背上,缺乏对古诗词的深度了解和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我发现探究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作为教师,要对古诗词进行深度的探究,也就是要和学生一起享受古诗词的意蕴美、节奏美、音韵美,还要和学生一起
写字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写字习惯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及发展也会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在目前的信息化背景之下,教师应该尽量改变较为落后的教学思维,时刻谨记与时俱进,根据信息化时代的技术优势,在写字教学的过程当中,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都被激发起来。同时,也要不断地改革教学的方式,使写字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在写字教学时,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公平合理地
清晨,我独自坐在办公室与“作业大军”奋战,电话铃突然响了,一瞧,是小琛妈妈的来电。我连忙接通电话,电话那头,小琛妈妈说:“黄老师,不好意思,打扰您工作了,我们家小琛变得爱阅读课外书了,这都是您的功劳啊!”  听了小琛妈妈的话,我脑海里一下子冒出许多画面。一年前,我在班级开展“流动绘本”活动,让每名学生带2~3本绘本到校。我给每本绘本编上号,再亲手交到每位学生手中,两天轮换一次,一学期下来,每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