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同性恋看法研究的调查报告

来源 :商业2.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526. 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众所周知,异性恋是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同的,双性恋者较为少见,而同性恋取向备受社会关注,由同性恋所衍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问题日趋增多。大学生群体,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而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关键词:大学生;同性恋;看法;心理健康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同性恋是极具争议性的。由于父权社会(Patriarchy)、文化传统或者宗教信仰等方面,同性恋被认为是不可以接受的。部分国家,如北欧、西欧各国及美国数个州,最近几十年的发展趋势是增加同性恋的透明度、认同度、及为同性恋提供平等的法律权利,包括婚姻、领养、医疗保健等等。
  在当代中国,同性恋不再是禁忌话题。但对于同性恋者本身,一方面,形成稳定自信的同性恋自我认同相当困难;另一方面,已有较稳定自我认同的同性恋者要对外沟通、并公开承认其身份亦不容易。2003年始,李银河博士就多方努力向全国两会提交《同性婚姻提案》,虽然未被通过,但对于中国社会而言她的努力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总体说来,现今我国社会对同性恋传统偏见已有所松动,同性恋者利益也开始受关注。但同性恋仍然是作为一种边缘文化而存在,在社会结构中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渴望被了解与接受,但同时又对掌握话语权的主流人群心存疑惧。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虽然目前有很多人仍对同性恋行为嗤之以鼻,但同性恋者正逐渐增加,这种趋势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已成为一种亚文化,游离于主流文化。尤其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增多,更需我们关注大学生对同性恋者的看法。调查高校中的非同性恋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对于我们了解同性恋大学生的生存环境、剖析其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的科学性及误区、反映高等教育中同性恋及性教育现状、争取同性恋平等的生存空间、消除对同性恋的误解与歧视等,均具有较大的学术及社会意义。也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意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第二章:关于大学生对同性恋看法的现状考察
  2.1同性恋的概念界定
  对于同性恋的定义阐释,同性恋(homosexuality) 一词由匈牙利作家Karl Maria Kertbeny 最早提出于一篇文章中。目前较流行的定义有“同性恋属于性变异,是指同性个体之间身体亲昵的性行为”、“其一,是 指和相同性别的人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属于同性恋。其二,同性恋者是指那些感到同性成员对自己有强烈的性吸引倾向的人”、“在正常社会生活条件下对同 性成员表现出持续的性爱倾向,同性成员具有性爱吸引力。”
  本次调查我们将同性恋行为定义在一个人无论是在心理上的还是通过行动上表现出来,在性爱、情感、心理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
  2.2问卷数据分析
  大学生对同性恋看法
  1、 不同性别对于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存在明显差异。
  在“你对“gay” “同志”“拉拉”“蕾丝”“百合”等词知道多少 ?”“对于同性恋,哪种描述最合适”等关于同性恋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态度上及认知上,女生有38.95%都知道关于同性恋的词汇,而男生仅16.38%。71.58%的女生认为是正常感情选择,而男生仅33.62%,大多数认为是非主流。说明在校园中,女生对于同性恋群体的情感上更宽容。在性别差异上,具有明显的“男低女高”男生低认知度、低接受度,女生高认知度、高接受度。 男生低认知度可能由于同性恋现象的社会敏感性,男生不主动了解、探析这一现象。而低接受度原因则更多是在低认知度的基础上高错误认知度,男生自然很难准确认知和持肯定态度。
  在回答“你主要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同性恋”不论男女,网络都是主要途径。
  相对于男生,女生通过书籍、电影和动漫的比例较高。可以说近年来以断背山等为首的同性恋电影,大批通过网络流传的日本同性恋动漫和国人的网络同性恋小说反复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这些纯情浪漫的作品,片面美化了同性恋,局限了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的正确认识,尤其注重感官化的女生,使得“腐女”大肆流行,对其也更宽容。
  2、在同性恋不被接受的原因中,观念保守占很大比例
  传统的观念因素占了73.46%,而外界的沟通交流占27.96%。同性恋作为游离于主流之外的亚文化,与传统观念违背,受到社会严厉谴责和强烈抵制。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同性恋被接受,是个漫长的过程。
  3、大多数大学生只对同性恋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男女生对于同性恋的认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误区和偏差。在对“您认为诱发同性恋的因素”的问题上男生和女生有23.28%和21.05%回答是“不知道”。说明很多大学生对于同性恋没有科学正确的认识,了解只是简单的停留在“性”等敏感问题上,高校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宣传。
  4、在态度上,认为没必要干涉别人的生活方式会占比较大的比例,但在对接受好友或是亲人是同性恋的态度上,会有较显著的差异。
  如果自己孩子是同性恋,36.49%认为要将孩子调整过来,带她(他)去看心理医生。52.13%认为要慢慢引导,带回正途。总之,在态度上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干涉。这一调查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传媒环境、舆论环境和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正确认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同性恋话语权在社会综合大环境中的缺失和被 消失问题应该得到有效解决。
  5、对于同性恋现象趋向于宽容,对于同性恋性行为等方面依旧保守偏见。
  在被问“在你看来,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应向哪方面发展?”时,38.86%的学生,选择了“接纳同性恋,恋爱自由”39.34%的学生选择了“不过问,不提倡”让其自由发展。这说明大学校园里多元化的文化,大学生自身开放独立的思想,使得他们更容易理解同性恋,宽容度也更高。   但从另外一些调查数据发现,这种理解和宽容更多是一种同情和怜悯,甚至有些学生对于同性恋极度仇恨和坚决抵制。被问“当你接触到关于同性恋的镜头时,会感觉?”,“觉得恶心,难以接受的”达到了41%。说明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的认识是表面化、局限化和片面化的,对于同性恋群体采取一种文化隔离的旁观者态度,将其视为一种传统文化习惯外的亚文化。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现象的宽容更多是出于独立自主个性和对个人隐私的重视,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宽容,在尊重和理解的同时,保持一段礼貌的距离,对同性恋的认知表面肤浅,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对于同性恋行为存在着歧视和偏见,所以同性恋群体的生存环境非常尴尬,既有外环境表面的包容,又受到身边的各种歧视和偏见,这种环境使得他们异常的焦虑和困惑,无所适从。
  2.3 其他问题的思考
  1、对于学校进行正确的性健康教育、同性知识教育等问题的思考。
  学校在同性恋健康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通过学校教育认知同性恋的大学生比例极低。本来应该承担性教育职能的学校却不能成为大多数学生获取同性知识桥梁,许多人不能正确理解同性恋的概念,而仅凭心理印象。其次,高校对性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中,关于同性知识篇幅少,部分观点片面甚至有明显错误,而这种错误认知被不断放大以致普及,使得大学生无法对同性恋有全面科学认知,最终将降低社会对同性恋的整体认知度。
  2、网络对同性恋认知和态度影响的思考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的主要手段为网络和人际传播。但通过主要途径即网络正确认知同性恋的却很少。一方面是调查对象的数量差异,但同时也反映网络对受众形成对正确的同性恋认知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网络对同性恋议题的相关报导,是基于这一话题的现实感性和受众的猎奇心态。网络难以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对这一备受争议的话题进行传播,他们更多的仅是满足于提供给受众茶余饭后的谈资,或是作为吸引眼球的噱头。
  3、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思考
  在支持同性婚姻人群中,大部分人认为同性恋和异性恋在法律地位上平等,有结婚权利。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有利同性恋者在光明下生活 ,消除大众对其歧视。也有认为有利稳定同性关系,减少艾滋病等疾病传播,必免同性恋者走入异性婚姻,减少同妻等大量家庭悲剧发生。在反对同性婚姻人群中,大部分人认为同性恋不能生育后代,不利于人类的发展,也诱使同性恋现象增加,影响社会风气。同时加强性病或艾滋病传播。其实,如把同性婚姻上升到法律层面,要考虑:首先即社会秩序。真正的婚姻关系,一般立法都应以夫妻关系为前提。婚姻担任很重要的角色,组建小家庭,成为一个社会细胞,维护社会的稳定。第二,它有自然上属性,即需繁衍后代来完成人类繁衍生息。虽然同性恋是公民选择行使自己权利且在行使权利同时可能不会侵害他人利益,但在对社会管理上却有一定影响。综上考虑,于目前中国,是否能把同性婚姻作为立法考虑,甚至上升到立法层面,真正制定出法律, 还很漫长。
  第三章 改善同性恋问题的路径探索
  本研究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由于针对大学生,学校方面较突出。
  3.1个人层面
  中国人民大学李萍在分析同性恋行为所包含的伦理关系基础上,提出同性恋伦理评价三个原则,即自愿、隐私和不伤害原则,可作为促进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现象和同性恋者保持宽容、人道心态的有益参考。
  对于同性恋者不应存有偏见,而应保持中立、理解的态度,去科学看待并包容同性恋者。同性恋的发生有其背后原因,有些同性恋者是由于生理遗传因素,而有些同性恋者则是因为从小家庭教养方式,或青春期性一些特殊性经历或性体验所造成。从其发生背景看,是需要宽容理解的。另外,由于社会偏见,同性恋者一般较为敏感,所以对待同性恋来访者要真诚、尊重,以建立友好交流关系,从而更准确深入找到问题症结,找出最佳方法,减轻痛苦和压力,做到真正的助人自助。
  3. 2社会层面
  1.我国现有3000名同性恋者,但敢于真正公开 身份的可谓凤凤毛麟角。在日益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也应该从道德批判的视角,重新看待这个群体。同性恋行为并不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对于同性恋的宽容和尊重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这种宽容造成相对宽松的人文和社会环境让同性恋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公开化,有助于消 除处于私密的同性恋行为对社会造成种种不良后果。
  2.加强网络的管理、监督,宣传积极信息。在校园圈里,同性恋是少数,在现实生活里不易找到同类。而网络世界成了他们首选,在网络上提供同性恋相关知识,应是具有一些合理、客观可取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而网络上错误的同性恋信息将会给学生带来极大不良影响,对同性恋产生错误认知,引入歧途,甚至引发同性恋集体犯罪。
  3.3学校层面(结合案例)
  案例及分析
  小孙是一名大学生,家庭贫困。刚上大学时因生活与同学差异大倍感自卑.内心苦闷。同寝有一个乐于助人的男生小王主动开导、关心他。大二后,小孙对小王有莫名好感,很强的依赖感。终于有一天忍不住向对方表白,但此后此同学渐渐有意疏远他。此时.小孙伤心绝望,成绩迅速下降。小孙不堪重击,心理产生扭曲.并扬言要杀小王。小王及时将事告诉辅导员,老师对小孙进行了开导。告诉他感情是不能勉强的,更不能想要伤害别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你这想法也严重影响到你的学习和今后发展。现在学习才是首要任务 后期对小孙又进行了多次心理疏导。
  学校还采取各种方法来帮助他。如调换新的寝室,帮他找勤工助学等分散他对同性好感,改善经济条件。从此小孙发奋学习,勤工俭学。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得出高校对同性恋大学生开展心理疏导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对如何发挥高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对同性恋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进行一些探讨。
  1、通过转变观念、健全机制和完善队伍做好大学生同性恋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构建宽容开放的校园氛围。以往的中国高校对于同性恋群体态度是消极被动,不管不问,视大学生同性恋群体为校园的“灰色部落”。高校这种“秘而不宣”的态度,没有保护到同性恋群体,反而其生存环境更加恶劣。要帮助他们从中走出,首先要把这问题放到一个影响到学校安全稳定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唯有重视,各项工作才能落实;其次利用学校各种宣传渠道,培养师生多元价值观,帮助师生正确认识同性恋合理、正当性,把同性恋和犯罪、精神病和艾滋病患者等科学区分;最后要防止工作矫枉过正和操之过急,对同性恋群体的工作要把握自愿、隐私和不伤害原则,逐步建立健康、文明和宽容的校园氛围。   2、建全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教育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互助机制。高校应积极将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的课程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的性文明教育,提倡反对歧视同性恋,使大学生掌握了较为全面科学的性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性道德。学校应为同性恋群体特设相关课程,一方面教授同性恋大学生交往心理教育,另一方面做好艾滋病和性病的预防宣传。同时要善于利用第二课堂,如讲座、论坛和社团活动等,把各类同性恋教育融合渗透到学生生活和学习,促进他们在同性交往中的健康和谐发展。
  3、高校应认真对大学生同性恋群体进行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排查,并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情况实施动态跟踪机制。对于患病和心理异常的学生要进行预防并安排专人关心,一旦发生异常,要做到早发现、及时预防和有效干预。大学生同性恋群体有极强的身份意识和群体界限,高校应建立同性恋大学生的互助机制,发挥群体的作用,通过同性恋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与其他同性恋大学生积极交流,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群体内的温暖、接纳和支持帮助同性恋大学生释放压力
  参考文献:
  [1]汪建新,温江红.同性恋成因的理论探讨 [J].医学与哲学,2002,23(4):1.
  [2]王浩.487名大学生同性恋认知与态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01.
  [3]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Third Edition)[S].Washington D.C.APA.1980.261.
  [4]汪亮,余翠萍,等.粤、港、澳三地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8):970—971.
  [5]严由伟,刘建国,徐永珍,师范院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0):645—647.
  [6]张超,胡新宇.,中国高校同性恋调查[J].中国社会导刊. 2007(09)
  [7]张涵,孙婷婷,王鹏.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调查[J]. 中国性科学.2008(09)
  [8]王建明.高校同性恋者群体内部组织初探——以华东某高校为例 [J].江苏社会科学.2006(S2)
  [9] 张延华.大学生同性恋现象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健[J].湖南医 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10]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M].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11]戴月舟.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查研以南京高校大学生为例..2009(06).
  作者简介:房雅婷(1995—),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福建泉州,职务/职称 :学生,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关于大学生对同性恋看法的调查报告。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近年来,南海问题越来越趋向复杂,海域的分割,资源的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到破坏。东盟因素的影响与大国的介入使得南海争端进一步复杂化与国际化,南海争端已经在不断的升温中逐渐陷入了困境。中国在解决南海争端上始终坚持“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战略主张,但周边国家由于利益驱使,对此置若罔闻。面对如今的复杂局面,解决南海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南海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3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媒体采访权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与矛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Y13C141)研究成果。  摘要: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新闻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相关问题,其中,采访权和隐私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两个权利,而现实中的矛盾却尤其突出。探究网络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访权与公民隐私权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97.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公约》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特别是在中国入世以后,国际贸易法学者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了对WTO规则的研究, 《公约》的研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尽管有不少学者的有关论著中涉及到了解释问题,或在研究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具体问题时提及《公约》的解释问题,但对《公约》解释问题系统深入的专门研究尚付阙如,而这远远不能适应国际货物买卖日益蓬勃的法律
期刊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把二氧化碳的减排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心,效果最显著的当属欧盟国家实施的碳税。本文通过对欧盟各国碳税立法的研究、比较,针对欧盟碳税区域协调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个人见解分析,提出先统一对外国企业和产品征收的碳税标准、先统一受碳税影响小的行业的碳税标准、碳税征收范围以及税率的逐步提高等观点。  关键词:欧盟碳税;协调;法律保障  碳税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2.1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针对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司法判决容易出现不统一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存在立法缺失。在本文中,笔者介绍国外先进立法经验,有日本的“运行供用者”责任主体,德国的“机动车保有者”责任主体,韩国的“机动车运行者”责任主体,并根据我国司法实践案例,研究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希望能够为今后立法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机动
期刊
中图分类号:DF62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许霆ATM取款案的判决早已执行完毕,但是关于本案的定性所引发的争议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许霆是否构成盗窃罪?他的行为究竟是刑事犯罪还是民事中的不当得利?由于自动取款机已经日益深渗入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关于本案的争议也受到普通社会公众的关注。  关键词:许霆案;盗窃罪;不当得利;争议;自动取款机  一.许霆ATM取款案案件背景  2006年4月21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3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对危险驾驶罪的再认识”(项目编号:13C238)研究成果。  摘要:汽车的存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交通事故也正在成为人类的杀手,本文结合《刑法修正案(八)》,对危险驾驶罪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说。关注危险驾驶在国内外的立法规定,提出了现阶段危险驾驶罪在立法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前述问题进
期刊
中图分类号:DF96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人类活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逐渐跨越国界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而国家在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中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国际环境损害;国家环境损害责任  一、国际环境损害  对于国际环境损害,即跨国界环境污染,业界尚未有统一全面的定义。1982年国际法协会在蒙特利尔通过的《适用跨国界污染的国际法归责》对此所作的定义为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2 9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3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论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从B2C模式的角度”(项目编号:13C233)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成熟,网络零售市场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其关键内容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及效力问题也亟待解决。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涉及缔约主体、缔约意思表示、缔约程序,本文试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探讨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12.29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3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消费者保护视角下的霸王条约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C225)研究成果。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主体方面,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本课题将立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视角,总结霸王条约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特征,通过比较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性质、不同行业等之间对此现象的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