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外一篇)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ading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儿时,在农村看戏,好像比过节还快乐。
  那是农闲时节,邻近各村,时不时都会响起锣鼓声,不要说小孩,连大人们听了也按捺不住,纷纷出门打探:“哎呀,哪里做戏了?”这时也总有包打听一类的人,兴奋地跑过来报讯,说是某某华侨从海外回来,出钱做大戏呢。于是大家都纷纷扔下手头的活计,三五成群,慌不择路赶了过去。直到太阳落山,才陆陆续续回来,一路上还舒心、过瘾地议论这議论那。诸如老戏迷们,声音最大:“今日人家是花了大钱了,请了最出名的生、旦过来,演得好,没话说!”别人想插嘴,却又给大嗓门压住了:“急什么,还没说完呢!你知道这‘头出生’(当地对扮演小生的称谓)吗?像他父亲当年一样,是个唱戏的好角色!”另一个接着:“那旦子也好,生得标致,唱得婉转,找不出第二人呢。”而那些自带板凳去看戏的新戏迷,只好说没想到今日戏台布景全是崭新的,色彩斑斓,琳琅满目,看得眼花缭乱的。这些看戏的人,就是带着这样欢快的心情各自走回家中。
  但我的村子,只有到了正月时,才会凑足钱迎来剧团演出的欢腾喧闹的时刻。每逢那时,附近村子的人也会踏着锣鼓声来到村头晒谷埕,村里的人就会自豪地向亲戚、朋友打招呼,并从家中搬出长椅、板凳,好让他们坐下看戏。而村里的小伙伴们,这时自然是最快乐的,他们早就在戏台前为大人们占领了正中的位置,接着又跑来跑去互相嬉闹,还涎着脸到宫庙旁搭起的布棚里偷看演员化装,怎么赶也赶不走。看了一阵,回头去台前,发现椅子好像被别的小孩挪了位置,立即互相吵嘴起来:
  “你挪的?”
  “我没挪!”
  “是你挪!”
  “你才挪——”
  于是用力把椅子推过来、顶过去,闹得不可开交!幸亏大人们赶来斥骂了一阵,这才各自相让了一点,于是坐下等待戏的开场,一时又相安无事了。然而,坐着等着,在陆续进场的人互打招呼中,我和小孩们的眼睛又瞟到场边各色小摊担上,那里摆着各种各样的水果,有大红的橘子,还有外地销来的梨和苹果,偏偏又加上一些小吃担卖着好看好闻好吃的扁肉与白切羊肉,当地用七支香炖出的猪蹄、猪肠,更有那裹着细沙与砂糖在路旁唰啦啦地炒着的板栗,只是口袋里虽剩几角压岁钱,奈何大人就在身边,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看着忍着、忍着看着,不断咽下那差点就要流下的口水。
  但戏还是没开演,连大人们都急了,忙问“三锣鼓”打过第几遍了。于是有些一早就来这里纳鞋底的女人应道:“打过第三遍了,快开始了。”人们听了这才安心下来。
  原来,大家爱看的是不仅在当地且在省内外都有名的莆仙戏,这些剧团,不管到哪里,在正式开演前,都要先打三通锣鼓:“哒……哒哒哒……咚……锵,锵锵锵锵锵……咚!”一阵紧过一阵,如狂风骤雨,似万马齐奔,听得正起劲时,又猛地一停,把人的心都提将过去!而我是后来才知道,莆仙戏戏前打的这三通锣鼓,实则是为招徕观众,同时预告演出时间快到了。犹记得,那时候听到打头锣鼓时,往往见妇女们闻声赶忙收拾厨下,忙不迭梳头整装;听见打了二锣鼓,就去邻居招呼同伴,牵孩子出门;听见打三锣鼓时,刚好赶到台前。
  这时锣鼓终于急切地奏响了起来。大幕徐徐拉开,曲子流水般泻出,娓娓悠悠,缠缠绵绵。从布景幕后传来一阵高亢的唱腔,只是闻其声不见人影;好一阵,先是走出两个丫鬟,娉娉婷婷的,随之站住,听打板声“嗒嗒——嗒”了几下,蓦地,一个凤冠霞帔的公主徐徐步出。她先是面对台后,右手撩起一侧衣裙,退了又退,快退到台前了,这才翻转身来,做了一个亮相,“哗哗哗……”场上顿时掌声爆起。而这位公主开口在唱什么戏词,台下的人好像都不细究,只是一个劲地在欣赏她的装扮和音色,并且纷纷交头接耳——
  “这个就是正旦阿妹仔呀!”
  “怪不得,现时是省里的名旦了,看那身架,确实没处挑!”
  “这声音,凤鸟听了都得羞飞哩!”……
  这时刻,我和小伙伴们也往往发现:大人们有的正襟危坐,有的摇头晃脑,有的让烟烫到手指才慌忙丢掉;而一些后生仔却一边假装看戏,一边往女人堆里的姑娘瞟来瞟去……午后的阳光,照耀着色彩纷呈的戏台,也照耀着台下一张张心满意足的笑脸。
  然而,虽说锣鼓声声,乐音阵阵,大人们看得如痴如醉,小孩们却瞪大眼睛,只盼着唱个没完没了的角色赶紧进去,跳几个弄刀舞枪的人出来开打一阵。但等来等去,却没有看到那些企盼的场面出现;幸亏,有个鼻梁涂着白粉的小丑出来,说了不少好笑的乡间俚语,一举一动中竟添了只有我们小孩才有的顽劣,这才把我们一下逗乐了。记得那时,我也不过八九岁,刚上小学二年级,台上幕落幕启,人影红飞翠舞,似乎也没怎么吸引我;倒是那一天看到其中一幕:那个人人喜欢的名旦阿妹仔扮演的公主,夜间把门拴紧了,接着去桌上取灯,慢慢移到床边,揭帐一看,发现被她救出的落难书生已睡着了,便不敢惊动,竟坐在床边打起盹来……这一幕,让我觉得这个公主很有温暖的一颗心,由此也喜欢伺候她的爱闹的小丫鬟,因为在我眼里,她们长得像花鱼姑一样——一种在池沟里长一身艳丽花纹的小鱼,好看也好玩。
  不过,戏散了,大人们都过足了一把瘾回家了,没有看到武打戏的我和小伙伴却故意落在大人后面,眼看大人们走远,立即转身跑回戏场边小摊小贩前,纷纷掏出钱来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吃。小伙伴们不回去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晚上还有一场戏,我们要去演员化装的布棚侦察一下,看看他们在化什么装,如有大红脸、大黑脸出现,说明今晚一定有我们盼望的武打戏演出呢……
  果然,那一晚演的是《三打祝家庄》。入夜,当戏演到高潮时,大锣大鼓齐响,兵将满台穿梭,腾挪翻滚,在雷霆万钧里杀得不可开交,让小伙伴们一个个看得站起又坐下、坐下又站起,有的还从板凳上跌落下来……
  多少年过去了,乡村看戏的情景,却恍若昨日,依然难忘。如今,该怎么说呢——家里小客厅也安上了“家庭影院”,什么时候爱看戏曲或影视,遥控一揿,影像即来;但坐在沙发里观赏,虽过了把瘾,仍觉得缺了点什么……也罢,该下楼去蹓一圈了,若兴致还在,不妨也哼唱两句:“拂袖黄昏抬眼看,金摇庭柳夕阳枝。”   梅峰寺探梅
  我去过三次梅峰寺。
  头一次是多年前,莆田因修东圳水库的渠道,我的母亲和几十个男女壮劳力,响应号召,自带粮食和劳动工具,从20多里远的乡村开拔,集体住到县城梅峰寺,参加附近山前的渡槽建设。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挑沙扛石,一个月过去了也没回过家。于是,思母心切的我,当时不过十來岁,却一人从家里出走,逢人就问,居然摸到了县城,摸到了梅峰寺。到天黑时,站在寺门外面的我,终于见到了收工回来队伍中一身泥尘的母亲。记得当时,母亲见到我大吃一惊,把手上的工具都扔了,扑过来紧紧抱住我问道:“怎么来的?出什么事了?”我摇摇头说:“没事,只是想来看你。”母亲举起手想打我一下,不知为何又无力地放下了。当晚我们母子俩合吃了一袋“草袋饭”,就在寺庙大堂里用稻草作垫的集体铺上,合盖一张旧棉被,悄悄说着许多话。那一夜,我觉得睡得特别踏实和温暖。次日一早,母亲给我两角钱,千叮嘱万叮嘱要按昨天来的路回去,便和大家匆匆上工了。而顽劣未泯的我,早把母亲的话忘得一干二净,刚走几步,便回头又钻进寺里,上上下下,把破旧的佛室、殿堂逛个遍,结果什么印象也没有,倒是寺内有几株斜枝横陈的树,闪着粉色娇艳的花蕊,让风吹来一阵馨香,吸引我站着呆呆看了好久,这才转身一路小跑回去。显然,那时的我,哪懂得这就是以韵胜、以格高而深博文人雅士喜好的梅花呢?
  不过,回家后我才知道自己惹了事:原来家里的大哥当晚发现我不见了,发动许多人村里村外找寻了几遍。当我突然出现在他布满血丝的眼里,他愣了许久,才猛地冲过来把我抱在怀里……
  第二次去梅峰寺,是我到《福建文学》当编辑以后的事。我的莆田好友阿福因参与地方文史资料编写,几次邀约我回来走走,特别提到梅峰寺值得一看。有一次他在电话里又对我说,这些年,海外侨胞热心赞助梅峰寺扩大寺院,现在寺院规模极为雄伟,可谓旧貌新颜,值得观赏。我听后顿时心血来潮,便于次日向编辑部领导请假,坐上班车直下莆田。记得当天下午,阿福便陪我去梅峰寺。快到时,但见临街而立的是一座高大的石碑坊,正是梅峰寺坊额,引人注目的“梅峰光孝寺”五个金字,乃赵朴初所书。进入山门,见天王殿前有一个宽大的石砌广场,中轴线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香堂、伽蓝祠和大悲殿为主,两旁宽敞的长廊和僧房傍山而起,错落有致,雄伟壮观。特别是大悲殿,凌空高耸,所供观音塑像高达13米,令人赞颂不已。登上二层楼,四周有走马回廊。登廊赏景中,我与阿福讲起当年从家里偷跑到梅峰寺寻母亲一事,他听得唏嘘不已。可惜的是,那一次正是秋天,寺前寺后见不到梅花,我总觉得心里似乎缺了一点什么。这是因为,那时我已大致了解梅峰寺梅花的由来了。说是如今的梅峰寺,古代称为梅子冈,因山上广植梅树而得名。清末,梅峰寺大门曾题有一楹联“峰顶参梅花,听来八百钟声,声声入悟;门前观沧海,看尽万千春色,色色皆空”,道出了梅峰寺的特色。那一天,我与阿福说的话题中,最多的就是梅峰寺的梅花了,这是因为: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多少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特别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怎不叫人心向往之!
  第三次去梅峰寺,是今年小寒过后,我去泉州釆访,回程时文友驾车,路过莆田时,经不住我的怂恿,便拐进城里,停车来到寺院探梅。我用手机联系好友阿福,心想邀他前来一聚,却不料他人在外地旅游。电话里他告诉我:这时节最宜在梅峰寺赏梅,快去看,有什么心得用诗发来汇报即可。果然,人入寺中,但见株株梅树的枝丫在碧天下轻颤,使人感觉有丝丝的微风佛面,凉中透香,清新鲜嫩,呼吸也特别的顺畅。最是那惹眼的簇簇梅花,绽放得矜持又艳丽,让人看得心一愣、一动;于是停驻,睁大眼睛观赏,但见那花色,一抹抹,一层层,似轻云,似烟霞,含笑浅颦,欲飞又止。站在树下,近距离地端详那些娇嫩的花瓣,我不禁偷偷闭上了眼睛,贪婪地呼吸花瓣弥漫的芳香。那一瞬间,我能感觉到一缕淡淡的香气正流过我的血脉,滑过我的意识。继之睁眼再细细观望,发现四周植被极其丰茂,一片嫩绿复浓绿,加之花色烘托,俨然如一幅灿烂的年画。怪不得许多人都喜欢来此流连,远望云影山岚,近观飞红流紫,在自然生态与历史云烟的交汇融合里,以自己真切的生命经验,体悟寒梅著花带给人的感动与启迪,并让它成为自身力量的一部分。
  “寻春喜见梅,平安事倍堆。”的确,在历代人们眼中,梅花之美,素以不畏严寒、寂寞而备受赞赏;但从小唱着《红梅赞》长大的我,认为在伟人毛泽东眼里,报春的梅花,更是独具一种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净化灵魂的品质:“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属于文人墨客特有情趣的赏梅、品梅,也在普通百姓中不凡不俗地风行起来,热闹起来。每年从莆田各地专程来梅峰寺赏梅的人也越来越多。梅红霜白,蜂蝶飞舞,到处烘托出一片浓郁的诗情画意,天地间也都洋溢着一片欢乐、吉祥的气氛。
  看来,我真的要遵嘱写出几句诗来,送给好友阿福。
  责任编辑 陈美者
其他文献
一、戏台  关于童年,我能想得起来最有趣的地方,是戏台。  老家凤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宁北路戏的发源地。村里有两座古戏台,一座在临水分宫,一座在刘氏宗祠里。不过在早年,临水分宫被改建成我们就读的凤阳小学。那座建于乾隆年间的古戏台一直闲搁着。偶有动静,便是我们的六一儿童节表演。倒是祠堂里老得咯吱作响的古戏台,人气颇高。这乌黑的纯木建筑数米见方,在乡土民间司空见惯,但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里,却凭悠
在潮水里玩坏了  老赵离开大海不能活。上辈子是条逆流而上的鱼,耽搁在胶州湾的浅滩,投胎转世,他成了鱼人——也说不定呢。  初秋某天,老赵把可容纳两个人的舢板扛在肩上——其实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军用登陆皮筏,头戴二手户外夜间作业头灯,穿着瑞典名牌二手潜水衣,二手的潜水脚蹼挂在胸前,在退潮的潮间带,往栈桥东侧的小滩涂走去。  老青岛都知道,栈桥东侧的防浪堤下面,至今仍有一个德占时期修建的地下泄洪暗渠入口
[摘要]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以沧州化工为典型的许多上市公司再次利用债务重组大搞盈余管理。相对科学的理论,在实务中却沦为盈余管理的工具,原因何在?文章对债务重组准则本身和准则应用的外部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完善准则和优化准则应用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债务重组准则;应用;盈余管理    一、沧州化工案例分析    河北金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为沧州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简
【摘要】本文从国家作为国有资产出资者的角度出发,结合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重点对国家出资人如何加强对国有资本的财务监管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一、新体制下国有资本财务监管的主要内容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历来是我国政府经济管理工作的重点。国家是国有企业最基本的出资人和财务监督主体。根据党的十六大会议确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精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摘要】 董事会与监事会对经营者有效的监督能够促进经营者提高绩效,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了探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必要以经营者绩效为切入点,选取2007—2009年沪深两市147家制造业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输入相关数据,从内生性视角研究上市公司监督机构与经营者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结果显示,董事会和监事会规模与经营者绩效为负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与经营者
约翰·威廉·昆南(John William Queenan,1906-1995)是一位杰出的会计学家,他于1976年被选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为著名会计学家设立的专门纪念厅——会计名人堂(Accounting Hall of Fame)。    一、个人简要生平    1906年1月11日,昆南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极光(Aurora,Illinois)
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她到达那里的时候已经将近九点,是雨天,伞七零八落地斜靠在书店门口的架子上。读书会,读者走掉了一半,她隨意就找了张靠近出口的位子,一坐下,困意袭来,她在灯光下面有点恍惚。那个小说选刊的编辑正坐在台上,他时不时地点点头,一会儿低头看看自己的鞋子,一会儿用手指轻轻地敲着茶杯。  她是来找他的,他们在微信上聊过几次,他隐约说过,要转载她的一篇
一  天空蓝得辽远。  车在高速急驰,飞速掠过的影像让坐在前排的我困倦地做起梦来。梦中的角色黑魆魆从高空失重,猛扑下来,全是梅小美的脸。脸在各种场景里扭曲:宾馆的暗,夜总会的靡,手术室惨烈无比的光,看守所手铐的冷……我避之不及,张皇地喊出了声。喊声把梦惊醒了。太阳灼灼的光华瞬间刺得人生疼,止不住流下泪来。  路边的雏菊,一簇一簇开在泪光里。枝干上举着嫩绿的叶。叶上托生无数的花。淡紫、金黄、纯白,明
【摘要】 文章通过居民理财相关文献的回顾,选择泉州地区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从城乡居民家庭的理财产品选择及数量两方面描述城乡居民家庭理财状况,并从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获得理财产品信息的途径和理财目标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家庭的理财产品选择差异进行因素分析,分别从城乡居民与金融机构角度提出改善城乡居民理财的建议。  【关键词】 居民家庭理财;理财产品;问卷调查;城乡差距    一
母亲一辈子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然而她的工龄又最长。她说她守了五十几年的厨房,从沙塘一直守到香港。“唉,到现在还得守。”话语外有些骄傲有点哀怨。  母亲在她二十一岁那年嫁到沙塘,除了用她的身体孕育生命,还敞开自己的手守着家里的厨房,保持着一个家热气腾腾的温度。闽南的厨房称“灶脚”。人有脚,猫狗鸡鸭猪有脚,椅子有椅脚,桌子有桌脚,戏台有戏棚脚,眠床有床脚,井有井脚,深井有深井脚,厨房有灶脚。脚与地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