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想说爱你也容易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弹指一挥间,我执教已经十几年了。担任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平日里愿意多读课改资料,多钻研教材,在别人身上也学到了一些经验。以下是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点滴感悟。
  
  诗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这些精辟的论述为我们点明了文与道、境与情、潜心会文与入境悟神,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意志陶冶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成为我们情境教学的依据。怎样才能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关键在于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善于创设各种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如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情文并茂的散文,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画家不怕画断山衔月,就怕画月色。贝多芬在《月光曲》里,用旋律把月色描绘得令人倾倒;李白、张若虚用诗歌美化了迷人的月夜;而用散文把月推到艺术美的殿堂的,要算朱自清了。朱自清真正达到了‘状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境界。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描绘纯洁美好的‘月’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呢?作者选用这些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听到这样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学生精神不由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
  
  民主和谐——营造课堂气氛的好锦囊
  
  所谓参与,这里指的是学生由过去课堂上被动的听与记转变为直接参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有位教师在谈到自己教改经验时有这样一段发言:“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偷懒。”一语既出,全场侧耳。这个“偷懒”意味着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多参与,少一点教师的包办代替。这个“偷懒”意味着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也取决于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学要注重人的发展,老师要从“怎么教”转向“教什么”。通过探究发现的课堂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化学生被动为主动,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老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重要的是学生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自己寻找到问题的答案。
  
  合作参与——培养多种能力的特效药
  
  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一个班级有几十号人,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举手者数十人。只有一人有幸发表高见,其他人则无露脸的机会。开展合作学习,可化整为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和交流的机会。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他们感到有被人尊重的愉悦机会。如我在教学《鸿门宴》时,以辩论会的形式对《鸿门宴》一文中因人物性格和历史背景造成项羽失败的原因,展开辩论,双方已在辩论会前进行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这种授课形式新颖、独特,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情境氛围,学生完全沉浸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资料据理力争,从主、客观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听、说、读等多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体验感悟——升华鉴赏水平的启明星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情要自己在读中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法也要自己在读中悟。”联系自己以前的教学,觉得十分可笑,在让学生读文时,我常说:“请大家带着喜悦的心情读。”“请大家带着的悲伤的心情读。”感情怎么能强加给学生呢?学生能不能读好,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去感悟。后来我改变了做法。如我教学《雷雨》一文时,课前布置学生把课文改编为课本剧,让学生上台表演《雷雨》第二幕。“小演员”们从服饰到发型,从面部表情到内心世界,从人物特点到表演技巧,都达到了较高水准。扮演待萍的学生,将待萍遭受命运坎坷却又不甘命运摆布的个性表演得淋漓尽致,让人看到了劳动妇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旧中国所遭遇的悲惨与不幸。周朴园、鲁大海的人物个性也被演员刻画得出神人化,随着故事向前发展,跌宕起伏,高潮不断,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活动后,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演话剧,看话剧,加深了对教材中剧本节选内容的理解,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经过演出,学生的个人特长也得到了发展。台下的同学也完全沉浸在这美的旋律之中,用心去感悟每一个音符,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
  体验和感悟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你说语文课还会是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折磨吗?
其他文献
常人眼里,政治课是枯燥而且空洞的一门学科。尤其是该科作为会考科目实行开卷考试后,在许多中学,成了可有可无的“副食品”。可想而知政治课现在的处境。从事该科教学的教师更是不被学校、社会所重视。通过十多年的政治课教学,笔者逐渐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了密不可分的朋友。    首先,政治课教学富有时代性    由于政治学科的特点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同时,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更具有时代性,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十
摘 要:“核心素养—学科素养—单元设计—课时计划”是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中四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其中单元教学被视为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举措。教师在进行单元设计时,不应只是简单重组教材内容,应真正从学生出发,围绕学科大概念确定教学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并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帮助学生体驗学习、学会学习。  关键字:单元设计;主题;目标设定;教学过程  单元教学是比利时教育家德克乐利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教师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在历史教学中,我运用比较法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在牢固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能明辨是非,澄清不正确认识,从而激励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努力成为“四有”的革命接班人。    一、比较中国与西方文化的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尊心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埃及、巴比伦、印度都曾被外族所灭,文明中断。唯独中国
当年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金陵,同在秦淮河畔都写下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两篇文章也自然地成为比较阅读的经典文篇。现在我们将朱自清的《春》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也来一个比较,梳理一下这两篇文章的相同和不同点,加深阅读理解。  朱自清先生的《春》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都是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作为通过对季节描写来传递情感的作品,它们类似的结构及抒发出的迥异的情感值得我们玩味揣
摘 要:文章以“热力环流”为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并评价其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利用微信辅助教学过程中,若做到师生交互式学习的主动性、与家长互动沟通的有效性、教学指导反馈的及时性以及地理信息资源库构建的完备性,则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中地理教学;热力环流  一、前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已是每个学校的首要任务,“互联网 高中课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外阅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趣味的选择”。因此,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上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保持个性独立与思想的成熟,培养他们不依附、不盲从、不迷信的精神和敢于思考、怀疑、批判的个性思维。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把努力构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内与课外的互动、文本阅读与自主实践的互动,巧妙处理好这三对互动关系作为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突
探究性学习是美国生物学家、课程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schwab)首倡的,它是指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技能的发展、科学方法的训练、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等多重任务,是科学素养得以实现的保障。问题是探
“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效果”的现象。我认为,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应重在“实”上下功夫。    一、让合作学习的讨论实实在在    1.对合作小组进行科学分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首先,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其次,应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
校本课程是一种学校拥有的课程权力,是主要由学校教师在具体的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一种课程形态。笔者根据参与的课题研究“基础薄弱学校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内容之一“选定或开发切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就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拓宽教与学的方式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最大价值,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俗话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吟。”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提高语文的素质和能力,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在课外无师自通。可纵观农村学校的一些初中生,由于家庭、学校及其他各方面的限制,他们课外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