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诵入境 因读入情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xpsi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存在一种“怪”现象,他们可以对一首诗的主题或主旨讲得头头是道,可对于文中较难解的字、词或句子却不懂,那么,学生所讲的主题,并不是他从理解整篇课文中得来的,而是从老师那里“听”来的。这种教育的结果与我们的新课标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新课标中对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明确地提出了一个教学要求:“通过学生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从中可看出,这门课程非常突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事实上,每个人阅读作品,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个缺乏语感的人,很难进行审美意义的鉴赏活动。而且优秀的作品,首先是以语言的直观表达,形成强烈的明显的“感觉”印象,而要获得这种“感觉”印象,只有通过歌咏吟诵,因为读诗只有通过歌咏吟诵来调动自己的情感,才能受到诗歌的感染;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才能进入诗歌的境界,去领略诗歌的情致。况且,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失去了古代诗词流行时期的语言氛围和文化环境,如果想通过古代诗词进入古人的情感世界,达到和古人相感应相契合的境界,就必须通过诵读。因此,欣赏诗歌,要特别加强诵读。
  为了更好地进入诗词的语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在诵读时,我们首先要掌握一些古诗音韵的搭配规律,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多是四言体的民歌歌词,是“二二”节拍,读每句诗,要两字一停顿,而且,大部分的作品,采用复沓回环的方式来组织章节,所以在诵读时,尤其要读出一种节奏美韵律美。对唐以前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我们在诵读时,一样要把重点放在对作品的句中节拍、句末韵脚和章节间节奏的把握上。五言诗每句一般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一般四个节拍,“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我们可以按照节拍来诵读。
  除了这些较固定的搭配规律外,还要掌握一些可以影响音韵的特殊词语,比如《楚辞》中的语气助词“兮”字,往往表示节拍的停顿,是衬字,它或将五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如“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或将四言句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如“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甚至因为其“地方特色”,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的时候还应该拉长语气。
  其次,我们在诵读一些意境优美的作品时,还要在脑海中浮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读出诗情画意来。比如读到周邦彦在《苏幕遮》中写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我们要在脑海中想象出这片荷塘美景——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这样的美景与词人家乡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塘一样美,怎不勾起他的怀乡之情?
  读到“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我们要联想到静夜,鼓角之声,人的气息,山川河流、晴空、星影,这一切组成了一幅多么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啊!创造了—种悲壮雄浑的意境,包含了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另外,我们在诵读诗歌时还要注意作品整体的感情风格,注意感受诗中的感情旋律,读出作品特殊的诗境和诗情来。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内在感情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那么诵读时其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从月之初上时的迷离、美妙(读得高亢),到月光下诗人的遐思冥想(读得平缓),到楼上思妇的愁情(读得低回),再到游子的梦回故乡(读得哀怨),最后是梦醒后的更加孤寂(读得悠长),声情与文情谐和,宛转优美。
  比如杜甫的《阁夜》,全诗感情基调沉郁悲慨,故宜用低沉、顿挫的调子来诵读。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冬夜图景,漫天遍野的寒意从作者的心中流出,读起来语势要平缓;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表现五更鼓角的悲壮之声和三峡星河的动荡之感,前句萧瑟,后句浩荡,诵读起来要语调高亢;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前后两句“哭声”与“歌声”形成对比,前句语调要悲抑、沉重,后句语调平直,注意节奏的顿挫;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前句表达人生历史的虚无感,诵读时音节要舒展,音调要低沉,下一句是自我开解又无法解脱,诵读时语速要慢,语调要沉郁。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我们在诗歌的教学中要自觉地把诵读要求与意象的体悟、情感的把握结合起来,通过诵读习惯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对诗词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平川中学)
  □责任编辑:王 江
其他文献
目前诊断试验ROC评价样本量估计方法最常用的是双正态法,即假定患病组诊断变量XA和非患病组诊断变量XN服从正态分布,此方法样本量计算公式是以ROC曲线下面积统计量θ服从正态分
一、“主体间性”的内涵性探讨  在以往的文学阅读中,读者往往把文学文本当作一个纯粹的审美客体来进行阅读,采用的是“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模式。这是一种主体性美学,主体性美学是启蒙时代的美学,不可避免具有特定的历史局限和理论缺陷。首先,建立在主客对立基础上片面的主体性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冲突。自然环境的毁坏,人与人的疏远化,都在指斥着主体性带来的灾难。其次,正如康德所认为的那样:“世界作为客体,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勤于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今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习的探究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多途径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主要从如下几方面作些尝试:  一、 激发兴趣,培养探究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强大的学习的动力,可以激发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究,一旦将注意力放在兴趣上
介绍了Lib2.0,分析了在Li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Lib2.0人才的迫切需求,并对图书馆人才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新课程稳步推进,新教材改版加速,教学手段日新月异和高校逐年扩招等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校的教育已经到了转变观念求突破、创造特色求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用超前的思维、智慧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育与学科教学,提升学校教学、教研品位,打好教育教学质量攻坚战;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做强做好学校教育,是值得我们认真审视和面对的问题。  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教促学,实现教学双
目的:了解宁波市15~74岁居民的身体活动现状,并探索其与住所附近建成环境的相关性,为构建我国特有的、能有效促进居民身体活动行为的人居环境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宁波市全市范围内抽取5280名15~74岁且具有本地户口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包括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测三个部分,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身体活动水平、住所附近建成环境情况、慢性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紧扣新课程改革的脉搏,不断深化和提高对新课程改革及其方向的理解和认识。在这种积极参与课改意识的影响和实践的作用下,笔者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认识。  一、重视课堂导入的方法运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且能调节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做作业时易产生错误,并且累犯类似错误。如何消除学生学习差错积累的现象,寻找相应的对策,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在一些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存在着苦干有余、巧干不足、效率不高的现象,这已经制约和影响了中小学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入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避免学生
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作为图书馆的内在动力和精神内核,在高校图书馆步入现代化阶段时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从阐释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概念出发,系统地探讨了什么是图书馆人文精神,
水回用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是一个不断增长的现实需求,但是如何保障回收水再利用的安全性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应用的处理工艺对污水中微量有毒有害物质尤其是有机物并不能有效去除,这一问题将影响污水回用的安全性。这些有机化合物种类多、浓度低,部分种类因其难挥发、难降解的特性而在环境中累积的量逐渐增多,且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对人体和野生生物产生危害,故再生水的微量有机污染物生态安全评价和健康风险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