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误”象解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6873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此次重大改革,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但是,纵观当今的课堂教学,不少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貌合神离”,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下面笔者结合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几种“误”象,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误象一:重人文素养,轻基础知识
  素质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着眼学生一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培养学生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对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关注。但不能因此而产生错觉:认为一节课的价值取向全在于此,而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诚然,过分关注“双基”,会使我们有意无意的忽略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存在缺陷,尤其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明显不足,所以我们不能以传统的“双基”而沾沾自喜。但是,这并意味着不需要基础知识,轻视基本能力。殊不知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果离开了“基础”,只等是空中楼阁,其后果必然出现严重的失调现象,一方面“营养过剩”,一方面却“营养不良”。
  素质教育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但不应抛弃“双基”的基础地位。基础知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本素质,抓基础与技能与培养人文素养并不矛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在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只有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坚持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全面发展优势互补,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误象二:重课外延伸,轻课本教学
  毋庸置疑,重视课外知识的积累运用,对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课外的“万水千山”、书外的“万紫千红”为教师和学生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但有的教师却不遗余力追求所谓的“拓展”、“深化”,网络成堆的课外内容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这样的所谓“延伸”难道不成了舍本逐末了吗?事实上,大量的课外知识如果没有课内知识的支撑,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方面,课本知识的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另一方面,却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寻找课外内容来“充实”课堂,这不能不说是对课本资源的一种浪费。对此,一些有识之士形象的称之为“锅里不吃吃锅外”,虽煞费苦心,但终难见效。
  有鉴于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应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坚持立足课内,适当拓展延伸,真正把课内与课外、课本与教材结合起来,发挥教材最大的效益,切莫舍本取末,走向极端。
  误象三:重合作探究,轻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重要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是使学生能够相互启迪、相互助力,实现“互补”,并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共同发展;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诚然,合作探究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改革中得到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旧貌换新颜”。但是,有些教师把合作探究当成追求时尚,一味强调,却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君不见,为了营造课堂气氛,教师往往每解决一个问题,首先是立即发动学生“讨论”,你一言,他一语,好不热闹。不论适用与否,是否必须讨论,给人造成一种热热闹闹的“合作探究”的假象,这甚至成了某些教师和学校领导评价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殊不知,这些“热闹”和“活跃”是以扼制学生独立思考为代价的,对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是不利的:其一,学生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结果是学优生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困生几乎成了陪衬,他们的意见往往不被重视,更多的时候在充当听众。其二,讨论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加之时间又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合作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教师在课堂教学小组合作中俨然不是一个引导着,而是一个“仲裁者”。教师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是典型的应付式、被动式讨论。
  合作探究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讨论,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内容的相互研讨活动,它的本质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表演作秀、高花架子并不是真正的合作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发动学生的合作探究,又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真正意义的“合作探究”学习。
  误象四:重多元评价,轻标准判断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提倡有独到见解,提倡创新意识,反对把学生的思维囿于条条框框的标准答案之中。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全面客观的评价了学生的科学学习。应该承认,这种全新的评价方式,对于促进学生潜能与个性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是很有帮助。但近年来,这场革命却有了矫枉过正的嫌疑。课堂上,教师在精心设计下,启发学生踊跃发言,而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么轻描淡写、不置可否,要么频频点头“很好很好”。这种空洞的鼓励和泛化的评价,其实是有的教师曲解了评价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的正确的导向。他们把鼓励多种见解,反对答案的绝对化,理解为不要标准答案,对明明错误的东西也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了,把多元化评价理解为无所谓对,也无所谓错,模棱两可。这样,对学生运用知识理解、判断、分析起着很大的误导作用。他们因此不追求科学的判断,严密的表达,最后必然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对正确的回答,教师评价时要给以表扬、激励,而对学生错误的回答,应给予指导、建议。特别是对不准确的、错误的,该指出时就指出来,并帮助改正,只是要注意一下方式。我们提倡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多理解、鼓励和赞赏,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以上是笔者列举的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的几种误象,这些问题反映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追求和困惑。当然,在探索钻研中出现失误、走些弯路也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求实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诊断,唯其如此才能走出课堂教学的误区,探索出一条殊途同归的教改之路,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德育教育在听障学生日常教育中的渗透,包括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心理疏导中渗透德育教育以及引导学生融入社会,渗透道德教育。注重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中对听障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培养听障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德育教育 听障学生 渗透    听障人士的问题主要是交流沟通问题。“耳聋剥夺的不是声音,而是语言的学习,对于一个听障者来
【摘 要】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从课堂学习、课外作业和测试检查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关键词】良好学习习惯 课堂学习 持之以恒 个别指导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
摘要:由于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特殊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倡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 创新教育 初中学生    在多数学生眼中,思想政治课的原理死板、乏味、枯燥,从而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不高,在课堂上时常是无精打采、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等。鉴于此种状态,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教学方法改革,改
【摘要】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高校辅导员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承受着来自社会意识、学校管理及自身因素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辅导员群体的心理健康,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倦怠 成就感    一、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burn-out)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reudenberger于1974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不仅使学生学习的动机由单纯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而且使教师工作的动机由职业求生需要上升为事业发展的需要。研究发现,无论是西方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潮,还是前苏联的合作教学的探索,都把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研究和实践的内核。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也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
写作,它既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需要,又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难点,在语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而作文一直是令学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时刻困绕着学生。一到习作训练,学生就愁眉苦脸,唉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并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本文通过自己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谈谈在教学中得到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信息技术 数学课堂 作用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
【摘 要】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如果没有一个教师尽可能地替代父母的作用,用父母爱的精神关怀儿童,那么儿童受到适当的教育是不可能的。”由此说明,爱的教育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一、关心学生慈母化;二、是教育学生细雨化;三、热爱学生整体化。  【关键词】健康 责任 慈母 细雨 整体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让每一朵花都健康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是园丁应尽的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关键。,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學习兴趣的高低。作为老师,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绝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每个学生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和公正评价,这样他才会对这位老师产生好感,有兴趣,才能以正常的健康心理投入到学
新课标强调指出,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学习语言。我尝试把小学英语情境教学初步归为四大类。  1、比赛情境,在竞赛中激活语言。  通过比赛创设情境,把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评价都反映到比赛结果中,学生始终处于比赛情境中。教师在比赛中完成教学,学生在比赛中完成语言学习,这是比赛情境模式。最常见的比赛方式是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表现好的一方得到奖励,教学结束时再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