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幼儿的行动而心动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g5fc1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活动区巡视,忽然看见泽泽抱着餐具和仿真食物向建筑区跑去,我的第一反应是想制止他,便大声叫他名字,他竟然没听到。我只好走进建筑区,看他到底想干什么。只见他坐在地垫上十分投入地拼搭着,然后把“食物”放在搭好的台子上,高兴地嚷嚷:“吃烤肉喽!”而且还把做好的“食物”递给旁边的小朋友吃。这时我扮成食客来到他面前:“你这是什么烤肉?用什么烤的呀?”泽泽用那天真无邪的目光望着我,认真地说:“这是妈妈带我去吃过的韩国无烟烤肉。我想做给小朋友吃。”我继续问:“那你为什么不在小厨房里做烤肉呢?”他笑呵呵地说:“那里面没有电炉,妈妈告诉我无烟烧烤用的是电炉,我就用积木拼了一个电炉。”听了孩子的解释,我很惭愧。这时,泽泽突然跑到美工区拿来纸和橡皮泥,对我说:“老师,我来做韩国炒面和牛肉给你吃!”突然间,我为泽泽的行动而心动,立刻张开手臂去拥抱这个平时调皮而今天让我温暖和欣慰的男孩。随后我招呼建筑区的其他幼儿围坐在“电炉”旁边,和泽泽一起“烤肉”,听泽泽讲烤肉的故事。看着可爱而又单纯的孩子的笑脸。我的脑海里有了一些新思考:适当整合活动区里的玩具材料,给幼儿足够的活动时间与开放的活动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引导和鼓励他们根据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的游戏。如,在“小厨房”投放橡皮泥、海绵、各种纸等,鼓励幼儿用这些材料制作各种“食物”,让幼儿在与游戏环境及多种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快乐和发展。
  我想,如果我们能真正静下心来,感受幼儿的心情,体会幼儿的需要,及时捕捉幼儿美好的、有价值的瞬间,为幼儿的行动而心动,相信教育效果一定会更好。
其他文献
幼儿进入中班届,同伴交往中的冲突渐渐增多。因此。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非常重要。  幼儿只有置身于真实情境,亲身体验自我与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学习理解他人,才能与他人和谐交往。为此,我选择了数字棋这一媒介开展活动。在下棋过程中,幼儿面对输赢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而这正是教师引导幼儿坦然面对输赢,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尝试理解他人、认同他人,并学习积极地与人交往的契机。  ●了解基本下棋规则  数
幼儿时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合格公民作准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学习的。尤其是社会领域的学习,更需要幼儿有真切的体验。随着幼教改革的推进,不少教师已经
今天,我园一位教师在大班组织了一个教学观摩活动“神奇的碘酒”。她事先准备了馒头、黄瓜、香蕉、藕、土豆、白菜等材料,活动中,她引导幼儿把稀释了的碘酒分别涂在这些东西上,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得出“淀粉遇碘酒会变色”的结论(馒头、香蕉、藕、土豆中含有淀粉),并要求幼儿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活动过程中,幼儿看上去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总体效果不错。但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疑问:尽管教师在活动中很注
设计意图:  在角色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在“工艺品商店”“城隍庙”等旅游景点“消费购物”时,总会清点不同面值的“钱”并凑数买东西,少则三五元,多则十来元。他们慢条斯理、聚精会神地数着,其中包含的教育契机不言自明。于是。我设计了这个凑数买东西的游戏,旨在让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简单地摆弄教具,而是把自己当作“钱”,直接参与其中,体验团队合作精神。整个活动实现了游
设计意图:  故事《换一换》围绕小鸡和小动物们互换叫声的情节展开,语言精练、富有童趣。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创设一系列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模仿中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简单对话,并体验“交换”带来的乐趣。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环节,学说对话。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后设计“用叫声打招呼”“交换叫声…‘利用交换的叫声对付大花猫”等三个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完整欣赏。在这个环节中。我提供幼儿完整了解绘本
原方案虽以游戏贯穿始终,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但对幼儿的限制仍较多,如:音乐一停就不可以再夹,要在规定时间内用夹子夹圆盘,看谁夹得又快又对,比比谁夹得又好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数学认知的目标之一是“初步感知生活和游戏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应以生活化、游戏化为重要原则,通过适宜的材料、有趣的情境、充分的操作、自由的交流来实现教学目标。原方案在这方面做得较好。  首先,选择生活化的操作材料。在原方案中,教师选取了幼儿熟悉的夹子作为操
一、研究背景我园在研究园本课程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了“三四四”班级管理制度,包括三个转化(变管为导、变规定的课程安排为弹性的课程安排、变行政检查评估为教师自主监控调
最近,班上幼儿掀起了环保热,他们在各活动区忙碌地准备着环保的宣传工作。随着对噪音污染的深入探究,孩子们不仅找出了生活中的噪音,还指出了噪音的危害。表演区的幼儿想表演有关噪音污染方面的宣传剧,在一本都是环保故事的图书上,他们看到了《耳朵兄弟的奇遇》这一童话剧。剧中讲述了生活在城市中的耳朵兄弟深受噪音的危害,善良美丽的小鸟带他们来到了一个环境优美、没有噪音的地方,那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兄弟俩太喜欢这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