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物种七鳃鳗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和加拿大,七鳃鳗似乎不受欢迎,这不仅是因为出现了七鳃鳗袭击人的报道。虽然斑马贝、亚洲鲤鱼、鰕虎鱼及其他数十种外来物种都对北美五大湖造成了损害,但与海洋七鳃鳗相比,这些外来物种都算不上大敌。每年,海洋七鳃鳗都会对北美五大湖造成重大损失,主要表现为对商业性鱼种的浩劫,以及为清除这些恶鱼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为控制海洋七鳃鳗,人们长期以来用的是一种七鳃鳗杀鱼剂,其原理就像杀虫剂。而据美国媒体2016年2月报道,科学家正尝试采用一种创新性方案来改进七鳃鳗杀鱼剂,即采用信息素诱使七鳃鳗自愿进入被指定的隔离区,在那里被围起来或被毒死。但要实现这一点,依赖的是破译七鳃鳗的嗅觉语言。科学家说,他们的大目标是了解七鳃鳗怎样做决策。接着,运用这种了解引导七鳃鳗的运动。
  过度依赖一种毒素同样有问题。例如,杀七鳃鳗制剂仅在一些环境中有效。七鳃鳗幼鱼可能发展出对TFM的耐药性。而使用信息素,能够减轻对TFM的一些依赖。此外,科学家希望改变像杀虫剂那样凶猛的技术,改用对环境最友好的手段来控制七鳃鳗。从20世纪80年代起,科学家一直在调查七鳃鳗信息素。
  七鳃鳗的寿命约为7年,其中成年期只有大约3年。其余4年,七鳃鳗是在河底度过幼年期的。它们钻进河底泥沙中,只有脑袋探出来。七鳃鳗幼体没有视力,完全依靠守株待兔,以微型浮游生物或藻类为食(幼鱼的马蹄形嘴巴后来变形成成年鱼可怕的咽部)。食物经由分叉结构组成的过滤系统进入后,被黏液黏住并进入幼体消化系统。幼体在河底洞里呆大约4年,然后变形成寄生鱼,游进开阔水域。
  历史记录表明,从19世纪晚期开始,法国渔民一直相信七鰓鳗运用气味吸引配偶。事实上,像气味这样的信息素看来在七鳃鳗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起着突出作用。像鲑鱼一样,七鳃鳗也在河流和溪流中产卵,但七鳃鳗不像鲑鱼那样返回出生地繁殖后代,而是通过嗅觉探察现有幼鱼的信息素,来选择自己的繁殖地。这就好比是根据相邻地区的犯罪率和学校质量,来选择在哪里培养你自己的孩子。幼体发出的信息素好像在说:“我们在这儿茁壮成长!”
  雄性七鳃鳗比雌性先游到充满幼体的溪流。在这里,雄性用小石头构建摇篮,接着喷出由“来这儿”信息素构成的混合物,指引雌性来到爱巢。在交配后,雌性及其雄性配偶双双死亡。但产生幼体并非是七鳃鳗使用气味的唯一方式。科学家相信,七鳃鳗的身体组织里包含一种警告素,它警示其他七鳃鳗避开受伤或死亡的幼体。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提取自腐烂七鳃鳗幼体的几滴溶液注入一个养着七鳃鳗活体的水箱里,结果这些活体的反应就像是有人开动了搅拌机。
  科学家希望使用“在这儿”(迁徙)、“来这儿”(交配)和报警信息素这3类信息素的合成版本,来调节七鳃鳗的天然行为,其中报警信息素让七鳃鳗远离某些区域,迁徙和性信息素则吸引七鳃鳗到某些区域来。由此,七鳃鳗雄性和雌性都被诱导到死胡同溪流,在那里用更廉价也更有效的手段捕捉和毒杀。如此利用信息素的策略长期以来已被用于杀虫,但从未被用于控制脊椎动物。而科学家发现,用于控制昆虫的思路也可用于控制七鳃鳗。   2015年12月,一种雄性性信息素——3kPZS在美国环保署注册。这意味着3kPZS作为一种实验性七鳃鳗信息素,获准用于生态环境中。这是在运用信息素控制七鳃鳗方面的最重要进展。该信息素由美国密歇根大学一位李姓华裔生理学家辨识。李博士及其同事是由从水箱中取样、搜寻化学差异来开始工作的,这些水箱分别装着不成熟和成熟的七鳃鳗雄性。其中一种混合物——3kPZS后来独树一帜。经过对这种化合物进行纯化,李博士团队发现当它被七鳃鳗嗅闻到时,电极记录到七鳃鳗感官组织中出现的活动。他们还发现,这种化合物的天然和合成版本,都诱发了人工饲养的七鳃鳗的相同嗅觉反应。他们最终证实,在现场实验中,野生雌性七鳃鳗对人工合成的3kPZS有同样的反应。当3kPZS被投入水中,七鳃鳗沿着它散发气味的方向游去。当3kPZS不再投放后,七鳃鳗回到下游。研究证明,3kPZS平均增加七鳃鳗捕获率10%,在一些溪流中则增加超过30%。雌性在3kPZS投放点以外至少2000米就能探查到这种人工信息素,因此被引诱到投放点等待与雄性交配。与此同时,雄性能找到的雌性自然就变少了。
  科学家希望,这一成功能为其他的合成七鳃鳗信息素奠定基础。最终,研发多种足以欺骗野生七鳃鳗的生物信息素。这可能将开启采用环境友好手段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的新时代。同样的技术可能将被西欧和美国西海岸采用。在这些地方,天然七鳃鳗数量由于兴建大坝和栖居地萎缩而陡降。不过,虽然像3kPZS这样的生物性杀鱼剂已经显露出很大的希望,但要确定它们在生态环境中会多有效则为时尚早。就算真的很有效,也需要提高产量和确定它们最能起效的环境。但这些策略最终有赖于科学家弄清七鳃鳗生物学秘密的能力。
  科学家指出,虽然迄今为止北美大湖里多达95%的七鳃鳗已被清除,但剩下的5%可能很快又会让大湖七鳃鳗种群失控。事实上,北美大湖周围的溪流、河流网络密布,其中一些地方每几年才可能采取一次控制七鳃鳗的举措。所以,要想把七鰓鳗从北美大湖里消灭是不可能的,控制它们的种群规模才是可行目标。动物总是比我们认为的要复杂得多,有效控制动物需要我们“把一副牌都搞清楚,而不是只搞懂一张牌”。
  另一方面,七鳃鳗也并非完全是洪水猛兽。对于处理河流养分和为其他鱼鸟(例如苍鹭)提供食物来说,七鳃鳗起着重要作用。很多人并不知道,就算是在北美洲大湖里,不太为人知的原生七鳃鳗在生态上其实是有好处的。例如,在繁殖后代时,这些七鳃鳗清理了河底砂砾。滤食的七鳃鳗幼鱼吸收人类排进河中的废物。总之,与海洋七鳃鳗不同,这些大湖原生的七鳃鳗对生态系统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在新英格兰地区(美国大陆东北角)繁多的植物当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红莓苔子这种植物。通过近20年的基因研究发现,在整个植物王国里,红莓苔子拥有最不可思议的地理分布。  索罗的记载  被誉为生态旅游第一人的大卫·索罗,在《科德角游记》一书中对植物、土地和人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阐述。在书中,索罗从生物学家的角度记录了他在1849~1857年间4次造访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沙质河湾的见闻和心得;记录了
维拉·布兰德斯是奥地利一所大学的音乐与医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是音乐疗法的积极支持者。2009年时她提出,连续五周倾听专门编辑好的音乐列表,可极大地减轻长期压力带来的疲惫感。  另外一项对感觉压力大的病人的研究发现,音乐可提高心率的应变性,这是好事,是迷走神经兴奋性健康正常的标志。布兰德斯用音乐辅助治疗的抑郁情绪也正是与迷走神经兴奋性差相关。  但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对音乐疗法持谨慎态度,认为,我们需要
我们能否对癌症“按暂停键”?  现行大多数癌症药物的共同问题是:它们只能起效一段时间。如果癌症不能被早期发现,癌細胞就会持续迅速变异,变得更多样,因而更难以被寻靶、攻击。不过,一个重要发现正帮助我们了解上述过程。  直到最近,科学家一直相信所有癌症以线性方式变异,即细胞持续改变,但细胞的基因在任何时刻都是相同的。然而,新DNA测序技术让科学家能够准确解读一个癌瘤当中的基因变异。这导致了一项突破性的
厨师本·里德正从厨房的一个黑暗角落里取出一个塑料盒,它已然成为一群巨型蟑螂的窝巢。如果这种情形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个厨房里,人们一定会想:“该杀虫了。”但这里是位于哥本哈根的北欧食品研究机构——举世瞩目的诺玛餐厅的一个由船屋改造成的实验室,而这种巨型蟑螂不过是实验人员所饲养的许多种准备上餐盘的昆虫中的一种。  里德和他的厨师们正在为即将在伦敦的韦尔科姆收藏馆举行的一次会议准备菜单,该会议的主题是宣传吃
探测快速射电暴(示意图)。  现代射电天文学的最大奥秘——快速射电暴依然无解。正如其名,快速射电暴的无线电波只持续一两秒,但却很强大——它们位列天空中最亮的电波源头,尽管穿行距离可能长达数十亿光年,它们却依然很明亮。科学家的最新估算结果是,一次快速射电暴产生的能量比太阳在一整天里产生的还多。  可见光只构成电磁光谱的一部分。如果你能看见无线电波,就全天都可能在天空中看见快速射电暴:它们来自各个方向
大多数动物的感觉器官都一目了然,生长在身体的某个特定部位。但有的时候,进化也会突破这种局限。例如,鲶形目科的斑点叉尾鮰就像“游动的舌头”,因为它的整个身体上都覆盖着味觉受体——味蕾,嘴唇和鱼须上的味觉受体最多。叉尾鮰在水里游动时,每时每刻都在探测海水中美味食物的信息。  水中有形形色色的化学刺激,这些“信息轰炸”似乎会让鲶鱼不堪重负。事实上,它们的味觉受体在接收信息时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它们只对周围
圣誕节
期刊
4月中旬的一个早晨,野生动物爱好者罗伯特·福勒穿过他位于英国约克郡的花园。此刻是早晨8点多,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时辰尚早,但居住在这个花园里的一位勤劳的“伶鼬女士”已经离开自己的暖巢外出觅食了。  伶鼬是鼬科(Mustelidae)家族中体型最小的成员(这个食肉类的家族中包括白鼬、貂、水獭、獾和貂熊等多种我们比较熟悉的动物)。但即使伶鼬们身材纤小,却也和鼬科家族的其他成员们一样,具有食物链中一个捕食者
一只美丽的“雌性甲虫”吸引了周围所有雄性甲虫的注意力。尽管“她”並没有表现出任何愿意交配的意图,但“她”的崇拜者们仍然对“她”紧追不舍。然而,这些雄性甲虫的追求是徒劳的,因为它们追求的对象其实只是树荫下的一个被人丢弃的啤酒瓶——啤酒瓶的瓶身像雌性甲虫般闪耀着琥珀色的宝石光泽,而其底部的弧形线条也与雌性甲虫外壳上闪闪发光的装饰线条非常相似,这些都帮助“啤酒瓶女士”吸引来倒霉的雄}生甲虫们。  甲虫並
在极地,有一些奇观怪象是生活在地球其他地区的人们从未见过的。比如,在北极工作的科学家会发现他们能听到3千米外的人们交谈的内容。其实,这是空气密度和光滑冰面共同造成的。北极气候寒冷,靠近地面的空气密度比低纬度地区的低层空气大得多。因此,人说话的声音更容易被反射回地面,而北极坚硬光滑的冰面又是理想的反射面,声波便再次向空中反射,如此往复……最后,声音就被传到了很远的地方。其实,极地还有许多让人惊叹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