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别人父母的嬉皮士们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63hs63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9年,阿尔塔蒙特自由音乐会上的嬉皮士家庭

  Instagram(照片墙)的旅行博主们带来了“新”嬉皮士文化:在日出时做瑜伽,穿着麻布衣服站在峡谷边缘,营造一种出世的感觉。
  这些人住在豪华酒店,为了时髦而吃素与冥想,用40英镑一支的熏香蜡烛,坐头等舱去印度旅行。
  这些人把嬉皮士亚文化视为一种“美学”,但历史上的嬉皮士反对消费主义,没那么物欲,又因为不修边幅,很多很脏。他们的居住环境并不友好,很多人也不愿意出租房屋给他们。

  这群人多数是中产及以上出身,因为那样才有资本挥霍自己的时间。

  嬉皮士出世是一种消极逃避,因为当时主流思想普遍保守,而且上一辈人支持越南战争,这些都是嬉皮士反对的。
  现在,国内有一些人辞职,穷游全国,也有些隐居终南山,把那边400元/年的房租炒到3万元/年。
  公路旅行,嬉皮士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做过。他们不止在美国境内,还去到了印度、东亚和欧洲。因为对西方信仰失望,嬉皮士向往东方宗教—佛教、印度教等。有些后来隐居到了藏族的佛教中心,跟着一批欧洲研究宗教的学者,做奶酪,织毛毯,共同抚养小孩,自给自足。
  嬉皮士群居生活,而不像国内隐士“遗世独立”。嬉皮士的后人说,佛教的观念是相互帮助,现代人把这个理念抛弃了,虽然吃素、冥想,但本质只是为了自己。

“我的父母是嬉皮士”


  嬉皮士是人群中的少数。在该运动的巅峰时期,美国也仅有几十万嬉皮士。而且这群人多数是中产及以上出身,因为那样才有资本挥霍自己的时间。
  那已经是60、70年代的事情了,现在,他们的小孩已经步入中年。

《卫报》曾做了一期嬉皮士小孩的专题—


  弗里特现年43岁,在意大利做教师,父母是嬉皮士。他说他小时候吃素,家里没有电视。从西班牙的嬉皮士聚居地搬回英国以后,他对足球一无所知,所以也融入不了当地学校。他们一家被认为是怪人。但是,他感念父母对他的放养,让他敢于冒险。
  南威尔士的瑜伽教师耶布森说,她母亲放弃了天主教信仰,拥抱了嬉皮士价值观,一边做舞女,一边带着小耶布森随着舞女的车队公路旅行。耶布森小时候经常换学校,没办法融入那些极其保守的天主教镇子。现在的她也有了孩子,放弃了素食主义,勤奋工作,买了房,把自己的小孩送入私立学校,走上了跟其他中产一样的道路。

  有人觉得污名化的嬉皮士扯了反战声誉的后腿。

  专栏作家瑞安农·科斯莱特说,她妈妈会用鼠尾草净化房间,做瑜伽,拜访灵气治疗师,读塔罗牌。而跟她一样被嬉皮士养育的朋友们,有的在意大利佛教社区长大,有的被父母以嬉皮士摇滚乐队的歌名命名。

嬉皮士:垮掉的一代


  嬉皮士中,一些女人袒胸露乳,头戴花环,男的则蓄胡、留长发。
  以海特—艾许伯里(旧金山)为代表的几个美国蓝领社区,因为房租便宜,吸引了一些披头族(也就是文学作品中“垮掉的一代”)来居住。
  在那里,黑人、白人、西班牙裔群体混住。有咖啡屋、书屋、音乐商店。大家一起听英国的披头士和滚石。1965年,这群人在媒体上有了正式的称谓—“嬉皮士”。
  同年,模仿英伦风格的嬉皮士乐队浮出水面,比如“门户”“感恩致死”“地下丝绒”。也有数以百计的地下乐队诞生。
  嬉皮士运动始终伴随着音乐、舞蹈,以及随之而来的聚会和寻欢作乐。
  主流社会一开始就很反感他们。嬉皮士没有正经工作,他们滥交、滥用迷幻剂,企業主也不喜欢雇这样的人。1968年,有广告牌遍布美国,写着“(你们)刮胡子吧”。
  同样不刮胡子、蓄发的,还有古巴的卡斯特罗和他的反叛军。老卡在1950年代曾跟《纽约时报》在内的美国左派有一段蜜月期,直到他在60年代投奔苏联阵营。
  有纪录片拍摄了那个年代的情况。当采访者把话筒递给一位游荡在街头的嬉皮士,她笑着说嬉皮士是为了爱,为了和平,为了跟其他人一起大笑和跳舞;虽然他们没有工作和薪水,却在做着世界上最艰难的事情—改变社会。
  几十年后,专栏作家科斯莱特问她母亲的一个嬉皮士朋友,他们是否真的想过要改变世界。对方说:“我们当时都是理想主义者,的确想要去改变,但是由于沉迷享乐,所做不多。”
  当年的嬉皮士运动,在那些人的回忆里,就是一个大派对。世界各国的人都来了,澳洲的、欧洲的、加拿大的,还有美国本土其他地方的,一起听音乐、跳舞、出去疯。
1969年,人们把车停在公路上,步行前往自由音乐会会场

  反战活动家和反文化运动领袖马克·路德,他当时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他说:“人们聚会,亚文化(嬉皮士)很有趣,又有很多妞,没有人想着毕业以后去华尔街工作。”
  美国人也认为,游行就是派对。
  在海特—艾许伯里社区,曾有一个左翼的无政府组织“挖掘者”,试图发起社会变革,以摆脱消费主义大环境。他们设立了免费商店,供成员取得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希望借此在社区内形成互助和自治。甚至,如果有他们无法合法取得的物资,他们就去偷过来。
  然而,这个团体的人悲哀地发现,周围的其他嬉皮士只是想及时行乐罢了。   该计划自然无疾而终。
  1967年,在嬉皮士运动的高潮—“爱之夏”音乐节,海特—艾许伯里曾容纳了十万嬉皮士。人们聚集到海特—艾许伯里,是因为听说这里有更多派对。结果导致毒品泛滥、游民问题加剧、暴力问题,以及数十名女性被强奸。很多嬉皮士因此搬离,去了乡村,甚至是阿拉斯加和外国。
  也是那一年,海特—艾许伯里的商人把“嬉皮士”当成一门生意。旅行社为游客提供巴士来观赏街道上的嬉皮士。数以百计的商店贩卖嬉皮士风格的衣服、首饰、音乐和其他设备。一个反消费主义的亚文化被消费主义掏空了。
1967年,嬉皮士运动的高潮—“爱之夏”音乐节

  所以,许多人又称1967年是嬉皮士运动最终章的开始,此时距离它兴起的1965年,才不到两年时间。
  但是,1969年才是最终章的高潮。
  这一年,查尔斯·曼森和他麾下的嬉皮士邪教,犯下9起连续杀人案,死者包括女星莎朗·蒂。昆汀的电影《好莱坞往事》讲的就是这段故事,影片将嬉皮士男性描绘成杀人犯和疯子,将嬉皮士女性描绘成“靠美色使人上当”。
  同年,嬉皮士的阿尔塔蒙特(Altamont)自由音乐会上,主办方雇的流氓团伙“地狱天使”摩托车黑帮,在现场捅死了观众。
  嬉皮士运动更加被污名化,直至70年代中期结束。
  但又有一种说法是,嬉皮士运动没有消亡,而是被主流文化吸收殆尽。嬉皮士当年的打扮风格,都成了我们现在的时尚icon。吃素(环境友善消费观)、瑜伽、冥想和东方宗教,也在之后的日子,在西方流行起来。
  一部分嬉皮士回归了学校,或者成为上班族。另外一部分则维持着嬉皮士的做派—吃素食、信仰东方宗教、纵欲等,始终不入流。他们在美国,或者在世界其他地方,群聚生活。
  因为滥用毒品/迷幻剂,很多嬉皮士没能活过60岁。

娱乐至死的原因


  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包括嬉皮士在内,都对美国政府和上一代人很失望,而这也是他们反叛的原因。
  60年代发生了很多事情。消费主义兴起,人们开始用金钱衡量一个人。美国家庭开始瓦解,离婚率增加。还有,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勃兴。但更重要的是,越南战争中,美军死了6万人,东南亚死了过百万人。
  美国当时的年轻人,认为政府的战争宣传都是骗术,都是上一辈人搞的鬼。1968年的《人猿星球》里有一句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一个30岁以上的人。”
  美国的代际关系被割裂了。
1966年,美国华盛顿,艾伦·金斯堡在公园内朗读自己的诗集

  厄沙·凯特,黑人夜总会歌手,在约翰逊总统夫人的女性聚会上说:“您把这个国家最好的人才送去越南送死,那些年轻人当然会在街头反叛,当然会用毒品麻醉自己。他们不想去学校,是因为他们马上会去战场送死。”
  据说,约翰逊夫人听完,是快要落泪的表情。
  1968年春,美国每个月平均有30所学校的学生在闹事,甚至连高中生和初中生都参与了。
  虽然有种说法是嬉皮士不等于“反战”,因为反战运动在1965年就展开,而嬉皮士在1968年的芝加哥暴动以后才参与进来。甚至,有人觉得污名化的嬉皮士扯了反战声誉的后腿。
  但事实上,美国很多群体都反战。马丁·路德·金公开表示反战,并且呼吁示威游行。华尔街也在报纸上刊登全页广告说,和平更有利于股票牛市的形成。
  在世界范围内,巴黎、西德,甚至是墨西哥,都有反战示威。
  外界也诟病嬉皮士纵情声色,只是美国上层社会更甚。
  月桂谷,是位于洛杉矶好莱坞的一个富人社区。当地的雕刻艺术家维托和他的三婚妻子苏,以嬉皮士艺术为幌子,招揽了一个35人组的舞蹈团,带去不同酒吧驻演,还提供特殊服务。维托后来因为舞女中有未成年人涉案,而被迫流亡牙买加。他们服务的人群并非嬉皮士,而是洛杉矶的权贵们。
  美国大城市的酒吧,一向由富人把持。

嬉皮士与东欧“铁幕”


  嬉皮士讨厌国族主义,大部分人都说自己是地球人,甚至还在畅想“地球村”与世界和平。
  那个年代的人,明明比现代人活得更缺乏,却更乐于分享。嬉皮士的部分價值观也恰恰建立在“爱与分享”上。
  嬉皮士的风潮波及全球,自然也传播到了东欧。捷克首都布拉格在中欧地区拥有最多的嬉皮士。他们蓄发、蓄胡,穿凉鞋与牛仔裤,听摇滚乐。
  1965年5月1日,布拉格的年轻嬉皮士凑在诗人艾伦·金斯堡的家里。金斯堡是嬉皮士运动的领袖之一,他是美国犹太人,后来转投了佛教。他本来在古巴旅行,因为多嘴,被古巴领导人送去了布拉格,过了些日子,又被苏联的秘密警察流放,返回了美国,接着被FBI列入重点关照名单。
  60年代,也是苏联“铁幕”开始松动的年代。
  世界开始了解东欧,东欧也开始了解世界。
  而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写出有创意的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不生在撰写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写出有新意,有创意的作文来。  关键词:创新意识;求异思维;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87-1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
宋朝诗人梅尧臣,字圣俞,安徽宛陵(今宣城)人。他的家乡梅溪村,是个山青水秀、风光绮丽的好地方。每逢梅花盛开的时候,梅山上红白相间,花香醉人。梅退残妆之际,清澈的梅溪水漂满了梅花瓣,别有一番风情……梅山脚下梅溪旁,有一块长方形的青石板。梅圣俞小时候,常和伙伴们以此为桌,读書写字。年长日久,这石板竟磨得精光溜滑。村里人都敬重地称它为“读书石”。   梅圣俞十三岁那年,宛陵一个姓方的举人死了老子。他和
摘 要:网络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影响,信息技术整合课也应运而生。但教师使用多媒体在整合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更多是利用现代化手段对文本进行诠释与再现,而忽视对文本本身的关照与解读,导致僵化了文本,弱化了文本,甚至取代了文本。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引领学生真正重新“走进文本”,以实现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回归和超越,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摘 要:历史学科有着较强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其功能与价值的实现要以历史教师的的教学活动为载体。本文主要是以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初中历史教学三维目标为背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从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激励情感,培养意志两方面针对如何实现历史学科价值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价值;实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生活实例:打牌,赔掉一只眼    60多岁的黄老伯退休后,为了消磨时间,迷上了打扑克牌,不久前的一个周末,黄老伯和几个“牌搭子”从中午一直玩到凌晨。正当大家意犹未尽的时候,黄老伯突然觉得左眼一下子什么都看不见了。  “可能是太累了,老眼昏花了,回去休息一下就没事了。”放下牌,黄老伯便回家睡觉去了。第二天早晨醒来,黄老伯的左眼依然什么都看不见。这下,他着急了,连忙在儿子陪同下去医院看病。医生替黄老伯
摘 要:学校目前教学管理模式落后,教研滞后,教师发展缺乏推动力。因此,作为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核心组建设应时而生,这不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后续成长提供了平台,也大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惯性;教学核心组;合作共进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0-005-2  我校有着比较悠久的办学历史,建国开始至今已近六十年,也曾有过辉煌的业绩。
《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  [ 美] 塔米姆·安萨利 著 钟鹰翔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年11月  2002年,最初的塔利班被推翻后不久,我37年来第一次回到喀布尔。我一路北行,游历了大片乡村,一直到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曾经的据点潘杰希尔山谷。  当时,首都的1/3或更多的区域被夷为平地,北郊的平原上还有战火的硝烟。我发现,阿富汗还是那个我离开时的阿富汗。这个国家仍是一片公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面临的现状,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表现自我,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61-1近年来,由于高校的
憨厚的熊猫们几乎只吃竹子这些低营养的食物,它们是如何生存的?科学家们发现,大熊猫每天的体能消耗极少,这得益于不多的运动量和低水平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能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包括能源的使用。  研究人员研究了陕西省佛坪自然保护区的三只野生大熊猫和五只圈养在北京动物园的大熊猫,结果发现它们每天的能量消耗跟其他类似大小的动物一样,只有约38%。这其中的关键是大熊猫的新陈代谢非常慢,拥有非常低水平的甲状腺激
摘 要: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有比较成熟的教材。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小学三年级起,在必修课中开设研究性学习,它没有教材,需要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选择内容。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教育;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