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齿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语文S版第三册
  设计理念:
  1.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通过反复识记、巩固和应用生字,使学生牢固掌握。
  2.巧用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突出低年级形象思维的年段特点。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机”、“抬”、“带”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留意身边的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写好带有“钅”、“巾”等的字。
  2.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难点:了解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课前准备:邮票的资料、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巧用资料,导入课题。
  1.猜谜语:小小一幅画,无脚走天下。寄信必用它,无它信不发。请打一物。(邮票)
  2.课件图片演示:首先出示各种邮票的画面,最后出示“黑便士”图片与现在的邮票的对比图。我们刚刚看了很多精美的邮票,现在请大家再看这两张邮票,你能说出他们有什么不同呢?(齿孔)
  3.邮票是怎样从没有齿孔到有齿孔的呢,这小小的邮票齿孔背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邮票上的齿孔》。
  4.板书课题目,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巧妙引入课外资料---邮票欣赏,既给学生一个直观印象,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习的视野,又激发了求知的兴趣。同时认识了两个生字,并由“齿孔”一词导入新课学习,自然而富有悬念。)
  二、初读课文,多样识字。
  1.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2.多样识字:(集中认读,抽卡片读,同桌互查,编趣味儿歌等)
  齿孔邮票真奇妙,不用刀裁不用剪。轻轻一撕就分开,使用起来很方便。
  (设计意图:自编的一首小儿歌,巧妙地将本课的生字嵌入其中,增加了生字的复现率,进一步巩固了识字。)
  3.教师出示在田字格中的生字“刚、抬、针”, 让学生先说出每个生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教师再补充,在要注意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接着引出课文中最后剩下的一个“钅”的生字“针”,同时观察“机、抬、针、孔”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左右结构,有主次之分,还要写得紧凑。)
  “刚”字左宽右窄,左右一样高,第二笔要写到竖中线,第四笔是长点。
  “抬”字左窄右宽,左右一样高,左部分写得离竖中线一点点,第四、五笔寫在右上半格,“口”写在右下半格。
  “针”字左右一样宽,右边第一笔是撇要长一点,第三笔是横要短一点。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随文识字,让学生在读文中识字,在观察比较中识字,在互帮互查中巩固识字。让学生在发现中写字,在模仿中写字。这样的识字既不单调乏味,又不机械枯燥,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读通全文,粗知大意。
  1.师生集体朗读课文。
  2.思考提示:谁发明了齿孔邮票?是怎么发明的?
  3.在阿切尔的发明之前,邮票使用起来有什么不方便?
  那时人们买来的邮票是几十枚连成一大张的,寄信的时候,再用小刀裁开。很显然那个人忘了带小刀。
  (设计意图:生字复现,加深记忆。)
  4.四次看图:这位先生遇到了怎样的麻烦?他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这一切被谁看到了?
  5. 阿切尔在想什么?
  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反问句)
  在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反问句:
  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错)
  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很好吗。(对)
  (设计意图:合理应用课文中的插图,解决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培养观察图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同时又和单元教育重点挂钩。图文对应,读通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读文又巩固了生字,可谓是一举多得。)
  6. 现在你知道邮票打孔机是谁发明的吗?效果怎样呢?你可以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词句,并且大声读出来。
  不久,亨利.阿切尔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用它打过孔的整张邮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更好地帮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整体感知课文,并提出阅读中的问题,为深入理解课文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基本的读书能力。)
  四、拓展应用,提升情感。
  同学们,想一想邮票打孔技术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邮票打孔技术的应用广泛:卫生纸、发票、垃圾袋、衣服的标签、药费单子、机票、出租车票……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走出书本,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运用语文。)
其他文献
怎样 “说课”呢?原来我可谓是一问三不知,直到我在5月参加了一次说课的比赛,才让我感悟颇深。通过学习与探索,明白了所谓“说课”,就是依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教学理论,对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与阐述,不仅要层次清晰地说明这节课怎样教,而且要精要地揭示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教的一种教学教研形式。 通过我的这次体验,对“说课”有了一些自己肤浅的见解,“教什么,为什
分析和研究了烧结法生产CaO-Al〈,2〉O〈,3〉-SiO〈,2〉-R〈,2〉O-ZnO微晶玻璃装饰板的基础玻璃成分对烧结及析晶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微晶玻璃板生产中气孔、翘板及炸裂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少这些现象的方法。
在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许多题目做过了、考过了、讲过了,但每次去做还是错。这些错题的背后,往往隐藏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洞。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建立错题本,整理一套错题档案,对特殊的知识点加以防范,是免入“陷阱”的絕佳方法。  一、哪些题适合去整理  错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会做的题:主要表现在智力因素培养方面,对于知识结构性错误,重做一遍二遍错题是十分必要的。这
教师和学生应处于怎样的地位,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不可代替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服务于“学”。如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主动发展各方面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下面就谈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南宋朱熹在《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将幼儿生命健康放在工作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也建议幼儿园可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安全标识的认识,进行逃生和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思才能促进有效学习,好问是知识的窗户,才能的马达,创新的动机。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师设法教得学生没问题,这便是成功的教育。而现代的教育观则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标的深入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提高自身素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教师要引起重视,做好教案准备。  【关键词】初中音乐;多媒体教学;兴趣培养  音乐是一门有着独特符号与语言的课程,它不像语文课可以具体描绘,也不是美术课可以直接传达。在新教改的提示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真正的
【摘要】阅读理解是学生在中考高考中经常遇到的题型,最容易失分,本文就造成失分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做阅读理解题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阅读理解;题型特点;失分原因;正确方法  阅读理解是学生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在中考乃至高考中它的分值往往占整个卷面分值的相当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阅读理解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考试的成败。但是,在考试过程中,却不知有多少人为之愁眉不展,多少人为之痛
课外阅读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三原则,即:主导原则,引导原则,促进原则。  1、主导原则:教师是学生阅读兴趣形成的主导者。  “不需摁住牛头吃草,牛知道是鲜嫩的草就自然会吃。”在研究过程中,老师发现许多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没多大兴趣,有也仅仅体现在追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