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m36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语文教学必须转轨到创新教育上来,综合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如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巧、基本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及审美意识,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正确看待教师的作用
  1.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正确看待教师的作用。教师是连接知识和学生的纽带。教材是语文知识的集中体现,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采用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轻松地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进行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2.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语文教学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语文教师要加强修养,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美学知识、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把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大胆的开拓者,具备开拓的精神,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勇于批判的精神,还要从我做起,开展好自我批评,做好示范。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拥有主宰自己的权利,自主地进行课堂活动,充分表现现代教育的人性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师生平等合作,互动发展。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启发,多提问,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彻底打破旧传统教学的不良局面,在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要注意教育艺术的科学性,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课堂教学讲科学、高质量地良性运行,从而综合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等个性品质。
  三、激发情感智慧
  听说读写、字词句篇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但仅是关注了如何写句,如何构段,如何布局谋篇这些形式与技巧,而忽视了情感的熏陶,忽视了孩子视野的开拓,忽视了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不符合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学科性质。教学过程不但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是老师与学生焕发生命光彩,作为生命延续的一个过程。在语文课堂上,除了掌握和培养扎实的语文知识、能力外,还应有对文学作品所带来的情感的体验,师生、生生间思想的沟通和交流,涉猎语文之外的知识以加强自己的文化底蕴。语文课堂,在关注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等基本功的同时,也应该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情感智慧的课堂,是一个能开拓学生观察视野的课堂,是一个能够让学生体验社会角色的课堂,是学生历练交往本领的课堂。
  四、发展学生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语文科具有独特的工具性、基础性及人文特征,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教育艺术的科学性,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使课堂教学讲科学、高质量地良性运行,从而综合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等个性品质;要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挖掘个性发展的渠道;要强化写作训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要丰富课外生活,让学生自由发展自己。
  五、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现在一些教师口若悬河,讲得过多。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改变“课文阐释者”的旧形象,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爱读书,爱表达,使语文课成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课,语言交流课、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是教师培养出来的,即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着手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学生才会质疑。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范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明白了这一点,既摆正了教材的位置,又确立了自己的位置,范文不过是个例子罢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有价值,敢于质疑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精神的体现,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这种思考的过程,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六、注重对多媒体的运用
  近几年,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悄然兴起,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因为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于一体,有很强的直观可感性、趣味性,所以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实践证明,在运用其他教学方法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多媒体的作用,适时加以运用,教学的效果比较好。语文教学关键是一个“活”字,教师要上好语文课,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教师死教、学生死学,是绝对出不了成绩的。对“活”的理解应多种多样,有教学模式上的改变,有教学手法上的更新,因人而异罢了。我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活”字当先,不拘一格,所以我的语文课很受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多媒体的运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语文课堂,能够增强教学效果。
  七、探讨最佳教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活动采用的方法、途径和程序往往不是一元,而是多元。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活动中,是否灵活地选择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否根据具体情况构想和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成为教学活动中是否有创造性的标准。任何一种方法、途径都受到知识水平、思维方式、个性习惯等心理因素的制约,有优劣、高下之分。因此选择要体现出优选协调的特点,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承受能力,以及教师个人的特点综合考虑,动态运用,不能绝对、孤立地追求统一模式,但也不能放任其自流。教学的方法、途径作为理智的产物,体现了一定的认识规律,它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和规则,而且需要灵活多变的技巧和策略。富有启发性、超前性、前卫性的方法及途径的抉择过程,是多种因素不断斗争、整合、协调的过程。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旦产生了极强的生命力,其运用的结果就会事半功倍,直达目的,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其他文献
1.引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要求学生具有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和电路原理等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主要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各种应用条件下传感器的选用原则和测量电路在工程检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传感器的特性实验、标定实验的技能,独立分析、解决传感器方面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数据手册、厂商名录等获取和查阅传感器技术资料的能力,检测
近年来全国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部的号召下,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大力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在此形势下,我将自己对本专业的课程改革思考和实践总结如下。  一、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是培养市场上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摘 要: 当前社会对技校毕业生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计算机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要使技校的学生能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技校计算机教师就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实用为标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 技校计算机教学 实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考核方式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社会对技校学生的需求量的日益增加,技校计算
目的总结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婴幼儿肥厚性幽门狭窄(infantile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IHPS)的临床实践经验。方法出生35 d,出生体重3 600 g的男性患儿,因"非胆汁样呕吐1周"于2019年2月15日收治于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根据患儿术前临床表现、B型超声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
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且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化学概念的教学,不单纯是化学知识的教学,它还能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以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搞好高中化学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
教师是一种很神圣的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热点问题,是社会永恒的主题。教科研是一个学校向深层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对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起着先导和推动的作用,它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开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专业人员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专业知识的研究与教育科研互相配合;理论与实际紧密配合;每一阶段的教师学术养成
一、研究的背景  (一)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自主发展。  国家的兴盛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发展是连续的、动态的,贯穿其职业生涯的活动。科学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现有的教师继续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等都要求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  (二)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自主发展型教师应有内在积极发展的动机,能不断反思、探索、进取,
摘 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及其主要作品,回顾了她的第一部作品《最蓝的眼睛》的主要情节,从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分析了内化价值观对佩科拉悲惨命运的影响。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小说《最蓝的眼睛》 内化价值观 佩科拉    《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她的作品一直以表现和探索美国黑人的历史和命运而享誉文坛,致力于展现“充满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