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格问题的探讨九宫格问题的探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zh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解决的是九宫格问题,通过对九宫格的位置和数据的分析,首先得出各向三数之和为15的结论;进一步建立数学模型,突出正中间位置,得出正中间位置的数字须为5;然后对数字奇偶性的分析、表格位置分析等其他条件的分析,并采用排列组合知识得出8种结果.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在教学中要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知识探索的愿望。
跟着感觉走一回  随着新课程的入耳入心,我发现在一直沿用“出示例题——讲解方法——巩固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时,简约顺畅的表面现象背后,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保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了一句空话. 于是,我有了一种随机教学的想法,以期获得“动态生成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之前,我只是列了一个大的教学框架,并未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我不知课堂上将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只是希望学生能
【摘要】 在新课程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探究与发现”的理念背景下,要使数学新课程改革能够有效地实施,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和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的学习和研究,时刻关注学生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新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我们,唯有擦亮慧眼,不断思考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教学途径,才能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對象,两者相互联系,称这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 就初中数学而言,数形结合就是在形象与抽象思维的交叉运用中,以数助形,以形助数,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学生解决问题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是把许多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 我们教师应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抓住中学数学知识的精髓,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设计富有生活内涵的实践活动课,在探究活动中进行数学思维,让数学活动回归生活,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活魅力.   1. 实践活动思路  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开拓”的学习过程,体验猜想带来
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很多特点更适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数学教学缺乏问题意识,重结果,看分数,轻过程;重解题技能与技巧,轻思考方法的概括;机械模仿多,独立思考少;讲逻辑而不讲思想.但现在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分必修与选修,更具有人性化的设计,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开展,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具有适合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注重数学思想渗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摘 要】通过对分段函数在分段点性态的讨论,给出了判定函數在分段点导数是否存在的方法,并得出一般性结论。  【关键词】分段函数;连续;可导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从集合{1,2,3,4,5,6}中任选3个不同数的个数为M,这3个数中恰有2个偶数的个数为N,则 为()  A.B. C. D.  2. 命题“对任意的x∈R,x2-4x 3≤0”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将教学思想渗透到高中数学函数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思想主要包括函数与方程思想、类比思想以及集合思想等,用这些教学思想来教授学生知识以及知识的运用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有效拓展了同学们的思维,使其思维具有活跃、发散以及深刻的特点,最终有效提高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思想;函数教学  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它能够清楚地表达出客观世界的变化
【摘要】与0的关系对研究集合的可数性与不可数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特殊的一个集合——cantor集为载体,讨论了与0的关系.根据对cantor集合的性质及其结构构造原理的研究,得出了cantor集合基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20.由于已知cantor集合的基数的表示为,所以根据集合基数的唯一性,就得出了=20,且利用cantor集合类似的构造方法,将该结论可推广到=n0,其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