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应用课本例题隐含性质巧解高考题

来源 :中学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教材中绝大多数例习题都是很典型的,它们或者是重要结论,或者体现某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是某个一般数学命题的具体形式,它的延伸、转化和拓广,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这往往是编拟高考试题的源泉.因此,注意挖掘、探究这些性质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加深对数学实质的理解,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题能力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大衍求一术是解一次同余式组的一种方法.关于它的产生要从“孙子问题”说起.“孙子问题”是指我国古代《孙子算经》中下卷的第26题“物不知数”,历代都有人研究,名称很多.例如:宋代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
数列与不等式知识的综合问题,具有难度大、灵活性强的特点,解决此类问题时不仅需要我们掌握相关的主干知识和必要的方法,且对我们的数学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
解决数学问题从着眼点而言,有整体与局部之分从整体上考虑就是整体思维;从局部上考虑就是局部思维.整体思维,就是把问题的局部表达放到更一般的条件和背景中去分析研究,利用整体的
缘于对学生作业中一道数学习题解答的错误率统计,引起笔者的重视,设计了“对一道参数取值范围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的高三习题课教学.该课例的教学实施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定理若数列{an+1-kan}(k≠0)是公比为l的等比数列,则{an+1-lan}是公比为k的等比数列.
集合计数是数学竞赛中常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献[1]讨论了集合X的每一个子集的元素个数之总和S1,给出了求S1的不同的解题策略,其中包括了新的解题策略或解题思想方法.本文将继续
问题 已知正整数n>1,求证:2n/3n+1<1/n+1+1/n+2+…+1/n+n<25/36这是《数学通报》2004(12)数学问题解答1522,文献[1]给出的证法技巧性过强,本文试对其初等证法和高等数学背景加以探究.
纵观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试题以及模拟题,对概率知识的考察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随着高考考察的深入,以立体几何问题为载体考察概率知识的问题,以其综合性和新颖性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
有些三角问题,根据题目条件及结构特征,恰当地构造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及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可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