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教材思想  设计教学方案  引导学生学习

来源 :中学理科·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sl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教学的开展,教材是依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如何把握好这三者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化学教学的成败。为此,教师必须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方案,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开展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一堂化学课有三条思路并存:1、知识的发生发展思路;2、教师的教学思路;3、学生的学习思路。当这三条思路协调同步时,教师、学生就会感到轻松、愉快,教与学便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教材中知识发生发展思路包括:编者的编写思路和隐含在编写思路内的知识发生、发展过程。通过钻研教材、分析编者的编写思路,把握编者的编写意图,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教师的教学思路是:教师在领会教材中知识的发生发展思路的基础上设计好教学方案,恰当地把相应的知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思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方式学习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三个思路中,课本知识思路是依据,教师思路是桥梁,学生思路是中心。
  教学的目的是把课本知识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思路最大限度的谐调同步,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取得最好效果。下面以“常见的酸和碱”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这三条思路的。
  
  一、教师的思路与课本知识思路同步
  
  面对一节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把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及编者的编写意图。“常见的酸和碱”一节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是一个重点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溶液的酸碱性”后提出来的。教材没有提出酸和碱的概念,而是直接提出盐酸、硫酸、硝酸、醋酸是重要的酸,然后通过实验体现酸和碱的物理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课本编写的思路是:学生已在第五章学过稀硫酸、稀盐酸与金属的反应,在这基础上“活泼金属 稀硫酸(盐酸)→盐 氢气”这条性质基形式归纳出来。有了归纳该条性质的经验,另一条“某些金属氧化物 稀硫酸(盐酸)→盐 水”也就容易归纳出来了。编写“常见的碱”时,在学生已了解了一些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盐酸、硫酸的性质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再经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形式归纳出常见碱的性质。教师只有理清知识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前提下,才能从教材知识思路上把握教材。此外,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用恰当方法和手段促成教材知识思路与教师思路的融合,为三个思路的协调统一奠定基础。
  
  二、教会学生听课,让学生领会教师的教学思路
  
  “常见的酸和碱”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实验多、化学方程式多。学生听课的时候总是匆匆忙忙地做实验,匆匆忙忙地做笔记。忙忙碌碌一节课下来,真正成为学生的东西并没有多少。笔者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听和领会。不但要听和领会知识,还应该领会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理解,通常教师的思维能力比学生高出一筹,学生的思路要赶上教师的思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两头;一头是课本,一头是学生。备课时潜心研究教材,总结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为出发点,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如在讲“常见的酸和碱”时,可按照教材内容设计这样的教学思路:回忆旧知一实验一归纳一应用。抓住这个主线,学生就可以有条不紊地掌握本节内容的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只有抓住学生心理,把握住学生思维的脉搏,教师的教学思路才能与学生的学习思路和谐、同步。
  
  三、引导学生总结,使其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
  
  中学生对化学知识存在一个普遍的认识,那就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即教师讲课时,觉得已经听懂,许多问题也是很好理解;课后做题目时,除了一些综合练习题可能会感觉有难度外,其他感觉很好做,但正确率往往不高,老师讲过后又觉得很简单。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条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
  1、学会总结教材的知识思路
  对于一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按知识内容设计出一条清晰的“思路”,然后提出关键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走上教师预设的“思路”。从中让学生潜意识地去领悟教材的编写思路。如学习“常见的酸和碱”一节内容时,可先列出学生应掌握的问题: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然后提出:教材中是怎样讨论和分析这些问题的?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走上“思维路径”,然后运用已有知识和熟悉的情景,运用推理、猜想、类比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及时给予指导,从而使学生总结出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思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思路。用对实验的观察来推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用有目的的思维去指导学生观察,促进学生形成“从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到解释现象,得出结论”研究化学实验的思路。如在“常见的碱”中,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无现象。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吗?怎样证明两者已发生反应?因为前面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明显的实验现象,所以对这一无现象的反应就解释不好。此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原因的解释掌握知识,根据该反应的特点改变实验装置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3、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
  许多化学试题涉及物质的推断、鉴别、计算问题,对此,学生普遍感受是:上课的时候能听懂,但到自己做题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做了。起初,笔者认为是不是自己只是注重了题目本身的答案,而忽略了对解题思路的分析呢?经过思考后发现,自己讲得多,留给学生进行总结的时间过少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于是在习题教学中就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置一些程序性的习题,如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习题,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让学生掌握题给条件,明确要求,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化学问题的正确思路。
  例题1:有如下试剂:①pH试纸;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碳酸钠溶液;⑤石蕊试液。其中能将水、稀硫酸、澄清石灰水三种无色液体一次性鉴别开来的是
  解析: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解题思路为:一般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溶解性、阴阳离子的不同特征选择试剂。从溶液的酸碱性来看,三种被鉴别溶液分别显中性、酸性、碱性,因而用pH试纸或石蕊试液就能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开来。从溶液的组成来看,稀硫酸中含有H ,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Ca2 ,若向其中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的现象依次是出现气泡、生成白色沉淀。答案是①④⑤。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课本知识的发生发展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步,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易志毅
其他文献
相对论以深奥难懂著称,高中物理选修3-4模块中《相对论简介》也正是学生最难理解的一部分.很多教师怕耽误教学进度,在实际教学中,沿用老式套路:灌输基本概念,强记重要结论,套用公式做习题,一两课就能解决掉本章内容.如果沿用这样的处理,学生很快会遗忘所学内容,起不到任何效果.  怎样对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更为合理的安排?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物理学史,引导学生认识相对论的建立以
内能一课是热学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入内能的概念,大部分学生还是能较容易接受的.但如果仅限于教材的安排,停留在一般的讲解与推论上,中差生就会感到不适应,只好机械地去记忆概念,学得枯燥而被动.实施教学创新以教材为教学基础的同时,补充一些实验,并辅助以多媒体,可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显得轻松、活跃,从而使学生学得主动、愉快,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课教学创新构思如下:一、学
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强调科学素养(如动手能力、科学交流能力等探究素质)与人文素养,强调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强调口语交际,等等,新课程所强调的这些素质中有一些是无法通过纸笔测验等考试方法所能充分表现出来的,教师在实践中不能只重视考试所关注的那些方面的素质,而应关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否则将影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均衡、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很好地贯彻这些理念,新
近日,拜读杨国新老师《期待教研组作用的回归》一文,深有感触.增强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教师创业的内在动力,是每一位教研组长所必须思考的事情.然而由于原有的评价机制明显不适应新课程的实施,造成现在教研组长都是不停地在做很多“务实的工作”,但对于整个数学组的整体规划、发展思路等一些“务虚”的事情却缺乏必要的思考.    一、“务实”的评价机制导致数学教研组现存的一些弊病:    1.组内老师竞争有余
九义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启发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21世纪人才观的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创出学科特色呢?一、转变观念,树立新时代人才观素质教育要充分发展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社会需要的各种品质,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在竞争的年代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改革教育评估制度,教学效果是看学生智能状
“问题思维”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一旦学生形成了这种心理状态,他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就可能敏于生疑、敢于存疑、勇于质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以积极的思维活动为核心的行为取向,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极为重要,那么,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呢?一、营造民主
每年到了初三的第二学期,复习成为课堂的主宰.“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同时,复习又可以弥补学生平时学习中的漏缺环节.然而,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正如学生说的“重复昨天的故事”,再加上陈旧单调的“练习—讲授—模拟考试”的复习模式,学生自然心生烦闷倦怠,课堂也常常出现“教师启而不发,学生懒而不答”的死气
生动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由此可见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下面,就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谈谈笔者的浅显认识。一、创设悬念情境,引
摘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在学习财会基础课中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教师在实施《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如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教学效果不理想。面对困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自信、体念成功,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 愉快 自信 合作 成功近年来,受“普高热”的持续影响,许多家长和学
新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教师归纳知识点,学生记;教师讲解例题,学生听;教师布置习题,学生练;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抄”的高三复习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利于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三复习应该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