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在您看来,学习是为了什么?”我才刚落座,男孩就很直接地问道。
“直奔主题”的问法,说明他的内心没有丝毫的顾虑,渴望得到答案的动机很强烈,于是我反问他:“为什么这么问呢?”
“今晚的班会课,老师提了这个问题,而一直以来,我所烦恼的也与此有关。本来我到这里读书,就想着努力学习,拿到好成绩,但是……”他话锋一转说,“我有个表哥,他上的是一所很差的中专,毕业后却找了份很不错的工作,有很高的收入,活得很有滋味。我哥哥的初中同学,没上完高中就参军了,复员后月薪4000多元,也算是不错吧。看看他们,我都有点动摇了,觉得并不一定要考上大学才有出息。”说到这,他脸上闪现出一缕羡慕之情,“老师,现在我很矛盾……”男孩的话语里更多的是犹豫。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我说,“看着别人很轻松地享受着生活,而自己现在却拼死拼活地读书、高考,到头来也不知能混成啥样,心里多少有点不平衡。”
男孩接过我的话说:“真的很累。现在每天的作业习题那么多,一整夜都没法做完,早上还得五点多爬起来再做。还有,现在我们班里的同学好像已经在为高考做最后的冲刺了,竞争越来越激烈,稍一放松就会被别人超过,这样的日子,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撑得到高考那一天。”男孩显得有些沮丧和颓丧,继而问,“老师,您说‘鱼和熊掌’是不是真的不能兼得?”
我没有直接回答。我认为帮助他认识问题的实质,才是打开他心结的一把钥匙。于是我解释道:“其实你所累的,并非身体上的累,而是心灵上的。争取上个重点大学,这个目标虽然美好却多少让人感到有点望而却步。可是,真正累的并不是作业多,而是重复‘作业’的枯燥感和遇到难题做不出来的挫败感、自责感,加上对高考的恐惧感把自己拖垮的。假如,你一味只关注学习的结果,做一道练习题时,却在想着做得出这道题来就能前进多少名,做不出来自己肯定又要后退多少名。如此一来,你还能专心吗?时间长了,能量全耗费在担忧中,即便是个金刚之身也吃不消呀,能不累吗?这么说来,我可以告诉你,这或者是由于你学习太过功利所造成的心累,即你学习太注重于为了什么了。”
为了更好地帮助男孩认识这个道理,我举例继续解释:“过去寺里的僧人每天打扫、打坐、参禅,还要干其他很多辛苦的体力活,吃的也是粗茶淡饭,按理说他们应该觉得很累,可是他们不但不觉得,反倒觉得很快乐,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事情当成了历练自己的机会,当成了劳作过程的一种享受。他们从不比较谁比谁起得早一点,做得苦一点,念的经多一点。因为喜欢,他们才去做,所以更能领悟到其中的乐趣,而并不觉得辛苦。”
“高考也一样,假如你能放下‘一定要考个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包袱,而是‘努力争取考上大学’,那么你就会少一些盲目的比较,多一些自信与学习的乐趣了。在快乐中读书,效率自然会提高,说不定最后就真的考上重点大学了呢!总之,以一份平和的心态去迎接高考,尽管学习过程中的每分每秒都会很紧张,但人的心情却是无比惬意和轻快的,从这点来说,悠闲和忙碌、紧张并不矛盾。”
“原来是这样!老师,我明白了。”男孩离开的时候,朝我很调皮地甩了甩头发。
“直奔主题”的问法,说明他的内心没有丝毫的顾虑,渴望得到答案的动机很强烈,于是我反问他:“为什么这么问呢?”
“今晚的班会课,老师提了这个问题,而一直以来,我所烦恼的也与此有关。本来我到这里读书,就想着努力学习,拿到好成绩,但是……”他话锋一转说,“我有个表哥,他上的是一所很差的中专,毕业后却找了份很不错的工作,有很高的收入,活得很有滋味。我哥哥的初中同学,没上完高中就参军了,复员后月薪4000多元,也算是不错吧。看看他们,我都有点动摇了,觉得并不一定要考上大学才有出息。”说到这,他脸上闪现出一缕羡慕之情,“老师,现在我很矛盾……”男孩的话语里更多的是犹豫。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我说,“看着别人很轻松地享受着生活,而自己现在却拼死拼活地读书、高考,到头来也不知能混成啥样,心里多少有点不平衡。”
男孩接过我的话说:“真的很累。现在每天的作业习题那么多,一整夜都没法做完,早上还得五点多爬起来再做。还有,现在我们班里的同学好像已经在为高考做最后的冲刺了,竞争越来越激烈,稍一放松就会被别人超过,这样的日子,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撑得到高考那一天。”男孩显得有些沮丧和颓丧,继而问,“老师,您说‘鱼和熊掌’是不是真的不能兼得?”
我没有直接回答。我认为帮助他认识问题的实质,才是打开他心结的一把钥匙。于是我解释道:“其实你所累的,并非身体上的累,而是心灵上的。争取上个重点大学,这个目标虽然美好却多少让人感到有点望而却步。可是,真正累的并不是作业多,而是重复‘作业’的枯燥感和遇到难题做不出来的挫败感、自责感,加上对高考的恐惧感把自己拖垮的。假如,你一味只关注学习的结果,做一道练习题时,却在想着做得出这道题来就能前进多少名,做不出来自己肯定又要后退多少名。如此一来,你还能专心吗?时间长了,能量全耗费在担忧中,即便是个金刚之身也吃不消呀,能不累吗?这么说来,我可以告诉你,这或者是由于你学习太过功利所造成的心累,即你学习太注重于为了什么了。”
为了更好地帮助男孩认识这个道理,我举例继续解释:“过去寺里的僧人每天打扫、打坐、参禅,还要干其他很多辛苦的体力活,吃的也是粗茶淡饭,按理说他们应该觉得很累,可是他们不但不觉得,反倒觉得很快乐,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事情当成了历练自己的机会,当成了劳作过程的一种享受。他们从不比较谁比谁起得早一点,做得苦一点,念的经多一点。因为喜欢,他们才去做,所以更能领悟到其中的乐趣,而并不觉得辛苦。”
“高考也一样,假如你能放下‘一定要考个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包袱,而是‘努力争取考上大学’,那么你就会少一些盲目的比较,多一些自信与学习的乐趣了。在快乐中读书,效率自然会提高,说不定最后就真的考上重点大学了呢!总之,以一份平和的心态去迎接高考,尽管学习过程中的每分每秒都会很紧张,但人的心情却是无比惬意和轻快的,从这点来说,悠闲和忙碌、紧张并不矛盾。”
“原来是这样!老师,我明白了。”男孩离开的时候,朝我很调皮地甩了甩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