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练笔 读写没烦恼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jielinlinbojiebj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每个学期的语文课都会学习二十到三十多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精挑细选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黄山奇石》《日月潭》《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草原》,描写人物高大形象的《童年的发现》《金色的鱼钩》《桥》《晏子使楚》《詹天佑》,借物表达情感的《白杨》《落花生》《桃花心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描写事物特点的说明文《鲸》《松鼠》,启迪学生思维的《矛和盾的集合》《陶罐和铁罐》等,这些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写作范例。在语文学习中,通过优美语言的熏陶感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悟和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语感,促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是阅读教学中的任务和关键目的。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能写、会写、爱写,我认为可以通过趣味小练笔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的写作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命名】趣味小练笔
  【核心理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通过诵读课文来积累语文知识,而写便是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在教学当中,读写结合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崔峦先生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饶有趣味的小练笔,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是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操作方法】
  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到惧怕写作文,写作时没有灵感,缺乏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在教学的摸索中,我觉得趣味小练笔可以解决“不爱写”和“不会写”的问题,就是从课文中或课后安排的练习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训练点上组织有层次的一系列的读说写训练。趣味小练笔可以采用以下的操作程序:
  (一)感悟文本,学习积累。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紧扣课文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学习写作方法,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写作乐趣。
  (二)趣味练笔,学习运用。围绕阅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训练点”作为切入口,让学生进行先说后写的练笔,揣摩并运用表达方法。
  (三)交流反馈,形成习惯。学生练笔结束后,争取及时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并逐步由教师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养成完成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好习惯。
  趣味小练笔的本质就是使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在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掌握语言的规律,习得语言的技巧,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质量,在练笔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围绕“趣”字去做文章:
  切入点一:抓住趣味点去练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喜欢写,愿意写,写得有趣。儿童最善于模仿,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和中介,让学生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不但能满足了学生好表现的需要,还能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在六年级的上册中,第一组的课文都是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在学习第3课《草虫的村落》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小昆虫,学生兴趣极其浓厚,不但说出了喜欢的小昆虫,还滔滔不绝地说出小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看到学生积极发言的样子,我抓住了课后小练笔的内容,让学生写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昆虫,并向大家介绍,学生非常感兴趣。第二天我看到了学生写的内容,不但生动,而且富有情感,借此机会,我将大家的练笔相互在四人小组内互相交流传阅,大家兴致盎然,发言热烈。看着孩子的笑脸,听着孩子们兴奋的话语,我感到由衷的高兴。阅读增进了学生的写作,而写作又增加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才是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
  切入点二:抓住知识点去练笔
  教材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不同年级的教材,教学的要求及教学目标有所侧重,读写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和练笔,使小练笔更有针对性。如,六年级上册的第五组教材安排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这些文章都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这些文章生动感人,特别是对闰土和鲁迅先生的形象刻画非常生动,细节描写充分。学习本组课文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为了让学生能掌握高年级写人记事文章的写作方法,借助学习这组课文的契机,我特意以学生身边的人物做文章,让他们说一说相处六年的同学,由于是自己熟悉的人,学生畅所欲言,素材很多。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事情进行练笔,并要求加上外貌、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学生都写得很好,写出了真情实感,描写到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关键还是在课堂上恰当地安排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借助课文范例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使学生受益。
  切入点三:探究性练笔
  所谓探究性练笔,就是学生平时不是很注意的素材,需要收集一些资料才能进行写作练笔的方法。比如,我们的春节、我们的家乡美食、我的课本、我的衣服等,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等方式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这种练笔,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遨游汉字王国》,里面的活动建议就有四项。为了增加趣味性,我设计了一项练笔的内容,就是《说说我的姓与名》,学生非常感兴趣,回家上网查阅资料、问家长、看书等,写出很多生动的小练笔。通过展示,学生对自己的姓氏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纷纷说,原来姓名是有那么多故事的。这次练笔,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渊远历史,可以说是寓乐于学,学用结合。
其他文献
语文课就是要书声琅琅。没有读书声,就不是语文课,朗读是语文课的第一。  一、语言导读,带入情境——乐章的前奏  有的课文,单靠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却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朗读。  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有一段描写草原景色的文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时,运用丰富形象的语言加以渲染:“同学们,假如我
思想决定出路,探索决定结果。“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新课程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赋予学习者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改变以往外在、被动、依赖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我校一直践行的“361”高效生本模式,就是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下面谈谈我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的教已不再是停留在只教会学生的某些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授之以法,激发学生在未知的领域中,学会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也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所在。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兴奋优于抑制等特点,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并
摘 要:结构性科学小游戏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对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有着巨大作用。这是幼儿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教师教研的需要。从调查和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入手,收集各种游戏材料,关注和重视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结构性科学小游戏目标体系与内容框架进行构建,从而丰富科学游戏活动的题材和内容,为科学小游戏的教育服务。  关键词:幼儿;结构性;科学小游戏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对教师语言的要求更高,应精心锤炼五种语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适时、适度解惑释疑。  关键词:高效课堂;凝练语言;五个环节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其效果可能相差20倍。”足可见教师语言的重要性。那么,在高效课堂倡导学生学习,甚至有人大喊“请教师闭嘴”的今天,教
摘 要:学习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是源头的活水。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脑和各种器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关键词:学习兴趣;多媒体;技巧  我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很重视激发藏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器材和
【案例背景】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语言需要环境。英语学习差别于语、数,难就难在没有环境,学生基本除了课堂以外很少能使用到英语。很多课堂以外接触的多是看到一些英文商标。孩子们真正把英语作为语言来进行口头交流,很多时候就局限于课堂。然而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乐于开口便是关键。我们常常抱怨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沉默不语,不愿意举手发言。我们是否反问过自己:“Why?”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开口,我们给孩子的语
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从三年级开始就同等成为主科,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英语成绩在三科的分数比较中不是很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有很多,但英语学习最大的障碍就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少,使用率低。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英语好像高高在上,不“平易近人”,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极少。后来笔者对英语教学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为什么就不能用现实生活中的常识来解决英语的理解问题呢?把这个高高在上的东西拉到我们身
“取凉于扇,不若清风之徐来;  汲水于井,不若甘雨之时降。”  这是中国古代名著《小窗幽记》中的一句,意为:以扇子取凉,不如慢慢吹拂的清风;到井中汲水,不如天上及时降下的雨水。此句颇含深意。比如说做事,若三心二意则如“取凉于扇”,若能持之以恒则如“清风之徐来”;又如为人处世,处心积虑如“汲水于井”,泰然处之则如“时降之甘霖”。意言于种种,生发于处处,强求之不可为,不若顺其而自然成。  作为一名教育
摘 要:提问是语言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一个精准的提问能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更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从而影响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从以上现状着手,提出一些提高语言活动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意图优化提问质量,体现幼儿主动学习,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  关键词:语言活动;提问;有效性  一、提问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1.问题过于简单、老套,缺乏思维的价值  如“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