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戏绽放科学之花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q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构性科学小游戏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对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有着巨大作用。这是幼儿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教师教研的需要。从调查和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入手,收集各种游戏材料,关注和重视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结构性科学小游戏目标体系与内容框架进行构建,从而丰富科学游戏活动的题材和内容,为科学小游戏的教育服务。
  关键词:幼儿;结构性;科学小游戏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皮亚杰认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的世界。”陈鹤琴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身去探索、去发现,他们自身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自身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只有尊重幼儿,以引导者、合作者、鼓励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科学小游戏,调查和挖掘各种有力的教育资源,大量的收集教材资料、游戏内容、各种游戏材料,科学、合理、有计划地加以整理、归类和利用。关注和重视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他们身边易于获得和有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才能不断地激活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的探究热情得以张扬和升华。
  一、挖掘有力教育资源,整合归类各种游戏材料
  搜集科学小游戏材料是幼儿园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让幼儿有计划地自主选择、操作材料。科学小游戏的质量要提高,就必须提高游戏材料的择取质量,为每一个幼儿提供活动的条件。科学小游戏本身具有开放性,要学会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广泛存在于幼儿园、家庭、社会中的多种资源,将幼儿的科学小游戏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周围科学现象的体验。可以利用幼儿园的土地资源,在幼儿园开辟科技园地等。如微型植物园,形形色色的植物,各种色彩的鲜花,千姿百态的叶子都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景,而这些都经历了种子变成嫩芽,嫩芽长成苗,苗开出花,花结出果……这就为幼儿提供了多种生动鲜活的科学研究素材。我们还提倡自制教具,很多幼儿的科学小游戏并不需要专门的实验器械,而是可以用生活中的物品替代,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教具是非常好的办法。利用废旧的饮料瓶、毛线、电池、手电筒、万花筒、纸条等材料,也可以做许许多多的科学小素材,激发了幼儿探索精神,让幼儿发现这些科学材料的内在不同,激发了他们对生活中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皮亚杰提出:“教师应了解儿童,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人化,要重视儿童的特点。”材料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活动区进行科学游戏的前提是突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分解成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比如,大班的幼儿,进行探索斜面变化的科学小游戏,首先,教师要提供平面、斜面和小球,让幼儿发现平面和斜面的不同。接着,教师提供可以变换角度的斜面,再接着提供长度不同的斜面,这样,幼儿逐步观察,不断比较,很容易发现实验的规律。丰厚的科学素材等着我们去开发,不要让身边唾手可得的科学材料沉睡。泰戈尔说过:“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我们要利用好特有环境,掌控素材。
  二、关注幼儿兴趣焦点,选择最大价值操作材料
  科学小游戏应来源于生活,从周围取材。关键的是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否则,幼儿不感兴趣,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得到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把它们作为科学小游戏的重要来源;我们应从他们身边选择易于获得的和有教育价值的物品,作为科学小游戏的重要材料。有了兴趣,才会有寻求答案的欲望,才会积极地进行游戏,幼儿充满了好奇,他们会问,树为什么是绿的?花为什么是红的?雪为什么是白的?……对幼儿感兴趣的,我们就可以及时采集材料,进行相对应的科学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明白道理。比如,幼儿问,小草为什么长在土地里面,它长在水中可以吗,长在石头中可以吗?我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采用科学小游戏的形式,为幼儿准备小草、水、花盆、石头等应该有的材料,引导幼儿去做实验,引导幼儿完成实验,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了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三、建构游戏目标体系,丰富科学游戏活动内容
  结构性科学小游戏是一种具有“游戏”性这一显著特征的幼儿科学探究学习活动。根据游戏活动进行时的时空特点、教师主导程度等分为以下三种结构性科学小游戏:高结构科学小游戏、低结构科学小游戏、自发性科学小游戏。
  1.高结构科学小游戏
  这种科学小游戏形式,是指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游戏活动,以游戏化方式来开展。教师对幼儿进行结构性科学小游戏指导,首先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幼儿教师还要对幼儿进行科学小游戏操作技能引导。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进行具体指导,小班幼儿进行科学小游戏往往缺乏目的性行为。所以,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更加具体的指导,让小班幼儿有法可依。而中班幼儿更加关注游戏的成果,应该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一起开发。
  2.低结构科学小游戏
  这种科学小游戏形式,是把学习的权利归还于幼儿,教师“退位”后,通过环境的创设、物化目标的材料支持、隐性指导的组织策略,引发幼儿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自主发展。低结构科学小游戏要求我们还权力给幼儿。教师用鼓励启发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方法,取得成功,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游戏时,要不断地想办法激起幼儿的需要。教师要给幼儿创造宽松、和谐、温馨的环境,让幼儿很快进入游戏状态,科学环境能启发幼儿在科学环境中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积极的探索,在愉悦的科学游戏中解决问题。
  3.自发性科学小游戏
  这种科学小游戏形式,指在大自然中或日常生活中自发的科学游戏活动,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幼儿感知探索,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自发性的科学小游戏也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科学小游戏中幼儿的合作行为,是决定效果能否达成的关键。科学小游戏中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是以材料为中介的间接交往形式。大班幼儿可以进行局部创新也可以进行系统创新,大班幼儿有着丰富的科学小游戏的经验,知道怎样和同伴协商、分工、合作,有效地使用结构材料。
  总之,结构性科学小游戏对于幼儿的科学探究智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起到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作用。科学小游戏以幼儿为主体进行活动,放飞了幼儿的心灵。我们相信,只要利用好结构性科学小游戏,不断创设、不断计划、不断践行,一定能让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登上快车道。
  参考文献:
  马娟.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儿童教育游戏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3.
  ?誗编辑 李 姣
其他文献
摘 要:“先学”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给予一定的方法。教师重视学生课前的预习,以精心设计的导学卡为载体鼓励学生“先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深入地研究教材和把握课程标准,教师在语文教学路上不断探索研究,设计了一套适合学生的最美导学卡。  关键词:知识性;规定性;伸缩性;情趣性  以“先学后教”为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它超越于传统教学,学生通过课前独立学习、尝试学习,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使学生的
上课了,我走进教室,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们上新课——《老王》。”五六个学生一起对我说:“老师,这篇文章初中就学过了。”这是我工作的第一年,也是第一次上《老王》这篇课文。之前对于初中的教材了解得很少,根本不知道在座的学生都已经学过了这篇文章。为了确认这个事实,我对着全班学生问:“每个人都学过了吗?”这一问,引出了部队士兵喊口号般的回答——“学过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有一点慌张。接着上下一篇课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已近一年,从上岗之前的各种新教材培训到实际的新课程教育教学,从思想理念到具体实施方案都经历了很多变化,有诸多感想。以新课程必修2《遗传与进化》为例,从遗传和变异、进化的内容编排体系、课程设置的思想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谈谈教学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旧教材;内容的编排;课程理念;教学方法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打破了以知识为主线的呈现
摘 要:“孝心、爱心、责任心”的美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认为将“三心”美德教育寓于各种各类的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可以在班集体活动和家校合作活动中开展。  关键词:“三心”美德教育;班集体活动;家校合作活动  “孝心、爱心、责任心”,这“三心”是人们立足于社会必备的美德之一。美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认为将“三心”美德教育寓于各类的活动中是
我们的课程名称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仅仅从字面上理解,我们就可以知道品德教育离不开生活和社会。儿童的生活和儿童所生活的社会,是品德学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发、整合、研究并运用品德课程资源呢?  一、开发资源,做加法——合成智慧  课标指出,我们的课程必须和生活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和安全教育等有机融合。因此,我们需要多方开发各种课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巧妙地挖掘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训练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一如季羡林先生的文风,语言朴实而情感强烈,读完后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生母
摘 要:媒介材料是学生上课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美术课前没有准备好需要的媒介材料,学生的美术活动过程则好比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的课设计得再精巧也无济于事。新课改下的美术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需要很多美术媒介材料。如果这些媒介材料全靠买,对农村的家长而言有些为难,也有些是想买也买不到的。这就要求美术老师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美术媒材资源,并尝试将这些媒介材料结合教材合理地运用在
语文课就是要书声琅琅。没有读书声,就不是语文课,朗读是语文课的第一。  一、语言导读,带入情境——乐章的前奏  有的课文,单靠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却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朗读。  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有一段描写草原景色的文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时,运用丰富形象的语言加以渲染:“同学们,假如我
思想决定出路,探索决定结果。“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新课程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赋予学习者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改变以往外在、被动、依赖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我校一直践行的“361”高效生本模式,就是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下面谈谈我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的教已不再是停留在只教会学生的某些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授之以法,激发学生在未知的领域中,学会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也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所在。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兴奋优于抑制等特点,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