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e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造性利用思想品德教材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权力和达到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从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两个方面论述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问题。
  关键词 教材 创造性 课程标准
  
  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创造性利用教材是思想品德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思想品德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必须具备的能力。目前思想品德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方面存在误区:一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使教师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依教材讲教材,只注重知识点的教学,忽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无创造;二是脱离原教材,盲目创造性使用教材,有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但不知如何去体现创造——盲目创造。下面我结合本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思考、感悟,主要从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谈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本原则
  
  (一)树立课程标准意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行动指南
  《课程标准》体现了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行课程标准就是我们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行动指南。立足教材本身就是遵循课程标准,因为教材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超越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过程中,必须依据并遵循课程标准这一纲领性指导文件,否则创造性利用教材就会失去方向。
  (二)准确理解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信奉而不唯是,二是遵循而有所立。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标准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不要轻易否定。但再好的教材也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改进、调整、重组的地方,需要结合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情况而有所创新。显然,教材是需要教师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和补充的。只有教师学会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去剖析教科书,用动态的眼光“破译”教科书,教材才能发挥出课程资源的作用,教学才能实现对教材的超越。如果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彻不深入,不领会作者编写的意图,用老眼光去看待教材,就没有了创造的基础。
  (三)依据学生的需要而定——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出发点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个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面对的学生,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出发点。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对教材创新性利用,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认知、思考、探讨、感悟,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二、创造性使用思想品德教材的基本方式
  
  (一)替换或删减教材的某些内容或者活动
  教材是学科专家的作品,编写时着眼于全国各地普遍使用。从教材的实际看,要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是不可能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就是我们在用书本中的事例讲课的时候,一些学生显得漫不经心,参与热情不高,角色意识不强,没有共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学中因教育对象、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的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作灵活处理,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补充、替换或删减教材上的某些内容或活动,使之更有利于目标的达成。”这是课标中的“教学建议”。补充、替换或删减教材上的某些内容或活动,新增一些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的权利。
  (二)整合或重构教材内容
  整合或重构教材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个方面。所谓整合或重构教材,主要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更有利于教学,更便于学生理解、把握和运用。整合或重构教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具体教学实际重新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它既是每一个教师的权利,也体现每一个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具体表现为:
  一是适当调整教材顺序,形成新的教材结构。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第一框《生命与健康的权利》第一目“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如果不重新调整教材顺序,其结构是:①用有关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案例导入——人身权的重要意义及其构成——③人格权的构成及特点——④人身自由权及人身自由的作用与具体内容——⑤生命健康权的含义和地位。大家可以看本框内容是讲生命健康权,但中间却穿插了人身权、人格权、人身自由权的有关内容,不仅篇幅不小,给人的感觉是颠来倒去,而且与框题《生命与健康的权利》的主题不符,有内容与标题不吻合之疑,加之人格权本身很复杂,所以学生很容易弄混。如果我们结合导人调整一下教材结构,把上述复杂混乱的内容变成了三个相对独立并行的知识点:用有关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案例导入——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含义、重要性、构成)——2从身自由是公民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含义、作用、相关法律规定、侵权行为)——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含义、重要性、相关法律规定、侵权行为)。两相对比,我们会发现单从知识结构这一点上讲,调整后的脉络比调整前的脉络要顺畅得多,基本知识清晰可见,这为学生掌握“三维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合并相同教材内容,化繁为简。
  下面以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的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为例。本框分二目,第一目“网络沟通无极限”,第二日“网络交往——把锋利的双刃剑”。这二目分别揭示了网络的一般特点,即无限性与两面性。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第一目可整合到第二目中去。我们先来分析,第一目中的无限性体现为网络生活很丰富,与传统交往相比,它改变了交往的领域、交往的对象、交往的方式、交往的时间等,这实际上是在肯定网络沟通的进步意义。第二目两面性体现为网络既有利——它便捷、高效、随时随地、资源无限;也有弊——一是网络中有很多垃圾信息,二是处于各种情感饥渴状态的学生不少,一旦上网,很有可能不能自拔,受到伤害。由此看来,第一目无限性恰好符合网络交往两面性中“有利”的一面,换一句话说,可把“无限性”作为论证“网络具有积极作用”的论据之一,于是,二目就整合到一块了。
  三是补充、拓展教材内容。
  教师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内,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教材,先进入教材,然后又跳出教材,站在比教材更高的角度把握教材,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对教材所涉及的概念、知识、能力、觉悟、观点进行挖掘,补充一些其他适合该课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介绍有关财产继承的基本知识,但教材没有介绍“代位继承”和“无继承人和无受赠人的遗产的处理”等遗产继承知识。虽然这两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特殊性,不具普遍意义,但现实生活中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者遗产无人认领的情形也是存在的,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知识作补充介绍。这样做无论是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导质疑,锻炼思维能力乃至指导实践都是有好处的。于是,我们可以通过相关案例并设计问题让同学们讨论思考,介绍有关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者遗产无人认领的情形涉及的遗产继承知识:1,什么是代位继承;2,代位继承的法律依据;3,代位继承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在代位继承中应注意的问题;4,我国《继承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
  总之,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创造性利用教材是新课程倡导下教师的权力,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在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创造。
  
  (责编 袁 妮)
其他文献
大多数间谍都是为别人工作,受雇于某人、企业或者政府。是什么原因驱使他们冒着极大的危险去窃取机密呢?如果说是个人爱好似乎不那么靠谱。总结起来,选择做间谍工作的动机可以用“MICE”来表示,即金钱诱惑(Money)、思想拉拢(Ideology)、讹诈胁迫(Compromise)和满足虚荣(Ego)。  情报部门  每个国家都设有情报机关,暗地里执行着一系列隐秘的任务。包括窃取机密、散布假消息及监视行为
一方  食物与数量:乌龟头及颈一个。  食用方法;洗净。晒干,放在干净之瓦片上焙枯,研细末,拌于面条中,同时放葱、蒜适量,同食之,每天一次,连吃五天。  适应症状:男子阳痿。  二方  食物与数量:复盆子,韭菜子各三两,炒熟,研细,混匀,黄酒三斤。  食用方法:以上两药浸黄洒中七天,每日吃药洒两次,每次二两。  适应症状:阳痿,精冷,精少。  三方  食物与数量:牛鞭(即雄牛之阴茎)一条。  食用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的或偏爱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习者连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Herbert Thelen,1954)。由于文化传统和学生个体不同,以及学习任务、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差异,各国学习方式也各自不同。在这次赴美学习考察中,美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特别是体验式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中国当前所倡导的体验式学
小哲:「唉,本汪的日子最近不太好过啊!雷阳好像得了抑郁症,听说是因为被人从第三的宝座赶下来的原因。他抑郁了,自己不好好吃饭,也不管我的饭了。本汪最近身心俱疲,饿呀……」  一幢公寓内发生了一起入室杀人案,数学教授笛生被杀死在自己的公寓中。  叶警官带着刚入职的警员小张迅速赶到现场。这是一幢新式公寓,共有11层,住着200多人。  叶警官来到死者的房间,发现他趴在地上,致命伤是刀伤。有十分明显的尸僵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历史学科在试卷命题的设置上,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史料的分量越来越重,史料教学也因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显得迫在眉睫。但目前的历史课堂,史料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因而,把握高考方向,提高史料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增强学生分析和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这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2012年江苏历史高考的特征  史料题在近几年历史高考试卷中的比重不断加大,
“走出去”背景下的传媒品牌建设    在传媒“走出去”和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征途中,“品牌”建设受到中国传媒人的关注和追求。  传媒品牌个性:从“产品烙印”到“文化名片”。进入信息化社会之后,品牌价值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对市场的占领,更意味着对消费者思想心理和精神文化的掌控。  传媒品牌价值:从战略引擎到市场赢家。当前媒体竞争已从单一新闻产品竞争,过渡到传播渠道竞争、资本竞争、人才竞争直至品牌竞争;从单
【摘要】新技术日新月异,媒介融合已成趋势。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对于新媒体的动态观察、梳理、整合、盘点,日渐成为广播节目中的新型内容样态。电台职能部门成立了多媒体(新媒体)编辑部(工作室),从传统采编队伍中分化出“新媒体观察员”,并逐步专业化、职能化。新媒体的即时、海量、交互性特点,与广播媒体的灵活、便捷、亲和力优势相结合,共同塑造了传统广播“新媒体观察员”的职能特点。作为国内第一大新闻综合频率,中
【摘 要】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亲身经历不再是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面对面的交流也不再是受众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媒介和个人以一种微妙的关系紧紧联系在一起:媒介为了生存争夺受众,受众为了信息接受媒介。正如戴维·阿什德所说的,尽管社会学理论家注意到了讯息构成了这种进程并反映了这一进程,但是他们对于社会活动如何与传播环境互动,特别是技术如何与传播行为一起影响这一互动较少关注。而梅洛
【摘 要】灾难性新闻报道中,往往会出现英雄原型。在对5·12汶川地震的报道中,老师也是众多英雄原型之一。本文以《华西都市报》为例,对相关报道样本进行新闻话语分析,论述新闻话语是如果建构英雄形象的。  【关键词】地震报道 《华西都市报》 英雄形象 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建立在故事结构分析的基础之上。新闻和实事节目是叙事分析的好题材。尽管自称“客观
[摘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游戏化作为技术进步的一个代表,正经历着迅速发展的过程。游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同时它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游戏已经不单单是娱乐,通过游戏的设计来创造实物,进行非游戏事务的方式已被人们接受。教师应通过体感小游戏的设计与编程,以造物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游戏;创新;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