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男孩——这是“中国梦”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

来源 :中国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把一群20岁出头的“商业男孩”推上了杂志封面。老读者知道,这在《中国企业家》创刊20年来还是第一次。20年来,杂志的封面人物,一般都是成熟老练的著名企业家,所以业界也常说我们是“大企业家杂志”。类似的“破格”,曾经有过一次,不过那批人的年龄大体已在成熟的35岁左右。 2001年3月,也是一个初春,正当创业板呼之欲出之时,在风险投资和券商的共同推动下, 很多新兴的中小企业一下子冒了出来。我们决定推出“未来之星”排行,每年选择21位“最具成长性的中小企业”。那些企业营业规模当时大多在5000万元人民币到5个亿之间,成立时间大 We put a group of 20-year-old “Business Boy” on the magazine cover. Old readers know that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n 20 years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Over the past 20 years, the magazine’s cover figures are generally well-known mature entrepreneurs, so the industry often said that we are “big business magazine.” A similar “broken”, there had been once, but those people are generally about the age of 35 mature. March 2001, but also an early spring, just as the GEM ready to be the venture capital and brokerage firms to jointly promote many emerging SMEs suddenly emerge. We decided to launch the “Star of the Future” line, choosing 21 “SMEs of the Most Growth” each year. Most of those business scale was 50 million yuan to 5 million at the time, the establishment of large time
其他文献
摘要: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现代数学要求我们以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手段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应努力与生活接轨,在数学教学中重视生活体验,发散学生思维,让数学生活化植入学生内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路径  知识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总结出的规律,而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
2005年12月3日,由英才杂志社、北京青年报社、凤凰卫视、新浪网四家媒体联合推出的“2005十位聚人气企业家、十位具价值经理人推选活动暨中国年度管理大会”在北京东方君悦酒
丝丽雅以“珠峰”战略为前提,创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结构体系,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坚持“变革有为,以智图强”的企业核心文化,以人为本,科学发
文中从高温超导体相分离中的两种矛盾作用(反铁磁关联作用及长程库仑作用)出发,根据实验给出的图象,试图在一定的近似条件下,用简单的能量运算对两种矛盾作用在定量上做一比较,以验
在一次老同学的聚会中,当年的小调皮同学提出一个游戏让大家逗乐:把一对男女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的两条红绳分别套着各自的双 In an old school party, the little naughty st
十年前,甚至是五年前,如果有人问一个企业的HR(那个时候可能应该还是叫人事经理),你在工作时会和哪些外部机构打交道呢?可能你不能马上回答出来,在一番努力思考后,你可能会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企业战略转型应该回归到能力战略上来盛大终于出事了。这话不是说我对此事盼望已久, 而是说,我对企业战略转型的关注,总有一种“华山一条路”,剑走偏锋的寒冷。企业家总是说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是教师一味的灌输,教师“牵”着学生走。一切“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对课文的理解以教师的观点为观点,不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遏制了学生
我大学毕业后前往深圳发展,顺利地进了一家美国人开的公司。那里的工作气氛很活跃,同事之间相处也很随便。一天,生产线上的一台电机坏了,一位修理工正在那里检查故障。我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