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职生思政教育依次迈进的三个层次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t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拥有较为良好的心理基础,其次要使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再次要使学生形成较为良好的行为方式与创新行为。切实把握好学生这三个依次迈进的层次及各层次相应的途径,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高职生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心意 知识 行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是使高职生成为“知识人”的同时,成为合乎需要的“社会人”、“现代化的人”,让他们在心理上能正视、融入社会;在知识上能理解、分析社会;在行动上能作用、效力社会。因此,在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要按照培养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心理基础,授予广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思想品格,形成遵循思想政治理论原则、适应创新、积极创新的行为这三个层次的逻辑顺序进行,由合理的内化走向理性的外化。
  
  一、培养高职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心理基础,以正其心、诚其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正意诚是成事的起码条件,在高职生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首先要培养好他们学习政治理论的良好心态、意向。目前,高职生中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心态大凡有以下几种要克服:第一,难学心态。高职生的知识面、知识水平宽窄、高低不一,且普偏低,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可以说是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历史、人文知识基础之上的,是以深刻洞察社会现实、总结社会实践经验为基础的,这些恰恰是当前高职生所欠缺的或不足的,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难学心态滋生的客观原因,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学生难以理解时,不能求全责备,要采取“学其事”,慢慢讲解、引导他们“明其理”,即由“知其然”一步步进到“知其所以然”;鼓励、指导学生多阅读与思想政治理论相关的书籍、查阅与思想政治理论相关的资料,以丰富他们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背景材料与基础知识,从而降低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把不同学生的不同难点进行收集、归类,再加以点拨式阐述,然后由学生进行相互间的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整体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当然,方法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的一个就是要慢慢抚平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畏难心理。第二、无用心态。高职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这种心态部分缘于社会只求高职生的“技能”,舍其他而不顾;部分缘于高职生内心对“职”作片面的实用主义理解,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微观上,人总是社会中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一个人有“德”无“能”,便丧失了生存之本,固不可取,但有“能”无“德”,于社会往往会造成危害,更可怕。“德”为“职”之首、“技”为“职”之本,二者必须兼顾。教育学生在行使“技能”时,要不断运用“内讼”、“克己”、“正心”、“诚意”等内求方法,对自己的这种行为的认识、动机不断进行反省,使行为至少合乎社会常态,不逾越道德、制度的界限,这是人的本质的最起码的要求。在宏观上,高职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技术专门人才,应能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当前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党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布局。对高职生要求而言,可以说,其中“经济建设”与其“技能”紧密相联,“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则与其“德”密切相关。所以高职生应有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德”的修养的“有用”心态。第三,无己心态。具有这种心态的学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往往采取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认为作为高职生只要重视好适应岗位的能力、操作能力即可,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道德标准的提高、人格品质的塑造、人格魅力的形成乃是纯粹学习社会人文科学学生的必须之事,或是有志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生的必备之事。要通过思政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不但要有生物意义上的物质需求,而且要有精神意义上的需求、政治意义上的需求,而正是因为有后两种需求才使人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特别是要通过社会体悟思想政治理论,使学生渐渐领略到人类特有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这一“精神家园”于人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渐渐感受到积极、理性参与政治、维护权益于人的意义所在;使学生感受到健康的心态、完整的人格于人的重要性所在如此等等,逐步 除学生的“无己心态”。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如果说这三种心态是“心不正”的话,那么以下几种心态则是“意不诚”,它们同样是造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心的障碍”,必须“清碍”。其一,深造意向。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的“底层”人物,在当今仍重文凭的环境中,在现实世俗的眼光中,他们深感自身处境的艰难,故他们中很多人把进入本科院校从事专业或转专业深造作为改变自身境况的一个选项,这是客观使然,应加以鼓励。但是具体到对待思想政治理论时,这些学生都只把它作为达到深造目的基础和手段,在学习中不加理解、狂抄滥背;不重意义、只重高分,完全是古代社会的八股式的“以科取仕”的现代翻版。在这种意向驱使下,学生即使达到了深造的目的,他还不是一个现代的人,也不可能是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因此这种唯深造意向必须纠正、消解。其二,就业意向。大学生就业日趋激烈,已是不争事实。高职生为就业同其他大学生一样尽其之所能事,其中就把就业意向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中。如在开设的思政课上,力争高分;在校园开展的有关思政方面的演讲、比赛、征文等活动中,力争展露头脚,求得老师、同学的好评;在发展学生党员上,力求尽早尽快入党。这些看似积极的表现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想在学院的各种评优、评先进中出类拔萃以获取机会,以求为今后进入职场取胜增加筹码;而积极入党成为学生党员,则是为日后参考公务员、选派创造条件。学生的这种服务于就业而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实践的就业意向应加以正确引导、修正。其三,毕业意向。这种意向表现有二,一是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已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高职学生进校后,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置于认为可解“职之困”的专业课的学习上,对待思政课目标上是“分不在高,六十则行”,策略上是“学不在深,舞弊则灵”,只求思政这门必修课不拉毕业后腿。思政教育要从平时与课堂、理论与实践、掌握与理解等多方面结合进行严格地考核,去除这种意向表现。二是,高职学生普遍“为职所困”,“为情所困”的也不在少数,大部分还背负着父母亲戚朋友的厚望,因此高职生的心理压力很大,为宣泄、释放压力往往不是以理性的方法、方式进行,而是借助扑克牌、卜卦、血型论、星座论等迷信的形式占卜未来,这既反映了学生自身科学素养的低下,也反映了思想道德教育要进其心底、触其心灵,方能“去邪”。
  
  二、授予高职生丰富广博的思政理论知识,博其学、笃其志
  
  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学生具备了正确的心意基础后,就必须授予他们丰富广博的思政理论知识并达到理性阶段,让他们正确把握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情况,使他们继而形成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党的要求相吻合的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
  高职生都是“80后”,生于改革开放期,长于市场经济中,重利轻义、舍义取利、违法违规、意识淡化等有害思想相对较严重,重要原因是在进入高职前应对他们进行的思想、政治、法制、理想、道德、信念、人文等教育滞后甚至被忽视,这些人文社会科学课应适度地补上。
  纵向加深思政教育。高职院校与其他普通本科相此,在“两课”教育中,就缺少“近现代史”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职院校进行“两课”教学中,可以适时穿插进行一些现代史方面的史实知识教育、英雄人物与爱国人物的介绍、党史知识的讲述等,有意识地让学生懂得中国民主革命的“三个选择”(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这对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热情大有裨益;为学生树立典型、确立模范大有帮助;为学生学马列、崇尚马列、以致用马列大有促进作用;为学生理解现代化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有推动作用。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家庭或地方或熟悉的革命先进的事例或人物,让学生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思考,产生情感共鸣,在思想深处正视过去、珍惜现在、重视未来,这样就会无形中排除思政教育中学生头脑里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感觉,形成一种历史链条感;学生就会站在历史的现实点,逆向思源、思痛,正向思进、思责。当然立足历史、注重现实、以史为鉴、用事实说话,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现、当代建设和改革开放理论知识与实践事实的教育。基本思路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本、为纲,按纵向顺延,在分析实践发展层次的基础上,相应地阐释理论层次上的演进情况,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建设改革的实践(正确的实践为理论提供经验,错误的实践为理论提供教训)能很好地历史地相衔接起来,能比较容易地让学生在了解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上,加深认同,领会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
  横向拓宽思政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塑造人的涉及面非常宽泛的教育,其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高职院校应依托“两课”的教学内容,横向地拓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相关的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外交等理论知识,这样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对“两课”知识的理解;陶冶学生的情怀,提高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的政治情感,提升政治的理性参与;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思想境界,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横向思政教育活动的另一个平台是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成就与当今世界的关系。重点是讲清楚以下几个知识点:中国的经济实力、软实力、综合实力等及其在世界上的排位、中国在世界的政治地位及其作为、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祖国的统一与国际关系、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等。这些知识点向学生展开,一方面可以激发他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像日本的国民教育一样增强他们的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锐意进取意识。
  总之,从纵横向方向全面拓宽拓深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会使学生逐渐具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的“四信”的政治品格,会使学生自觉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三、促使高职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与创新行为,正其行、开其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现实的育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生的现实为客观基础,以学生未来的行正为最高价值取向。因高职生来源类别多、地域广、受多种文化影响深浅不一、家庭背景多样、年龄长幼有别等,高职生的思想政治知识、能力、参与、期望等呈现出多层次的递进关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密结合高职生的多种思想政治面貌,为高职生在未来行得“正与新”,力求从以下三个方面协同进行。
  第一,法律与制度层面的硬规范。国家的法纪法规、基层的乡规民约、行业的规章制度、学校的校纪校规等是维护社会正常运作秩序的必要手段与规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让高职生充分地明白它们具有外在性、强制性、硬约束性,是最基本的行为要求,要教育学生通过“两课”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其它课或途径充分学习掌握上述这些“硬性要求”,然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实践中,有意识地自觉地将自己学到的“硬性要求”转变为合乎规范的行为,付诸实践,逐渐地形成行得正、行得稳的行为习惯。要教育学生在法律与制度上,做到以身体力行、躬行践履、知行统一、行正为范为标准要求自己,做出表率,做出模范,带动他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事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自身更要行得正、坐得稳,模范地遵循法律制度的要求,以实际行动从心理上感召学生、影响学生。通过对学生内心思想上的“引”,行为外在上的“牵”,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一种遵纪守规的自觉持续的行为方式。
  第二,伦理道德层面的软约束。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它具有外在性、软约束性,是一种高层次的行为要求。现代社会,伦理道德关系在横向上不断地扩展,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而是不断地延伸到经济、政治、生态、科技、人口、网络、生命、和谐、创造、发展等一切人类活动方面,并分别衍生出相应的伦理道德观。伦理道德在纵向上呈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但又有层次性,有适应性的伦理道德、引导性的伦理道德和超越性的伦理道德。张岱年曾经强调:“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理解行为所应遵循的准则,这是‘知’的方面;更必须在生活上遵循这准则而行动,这是‘行’的方面,必须具备两个方面,才可以称为是有道德的人。”因此,在对高职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时,相应地应从“知”的“横”和“纵”上求道德之“行”,真正使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要全方位丰富高职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多运用通识教育方法,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涉及的必要的人伦道德关系及其发展的一般态势,能在大脑中自觉地映现出人类的“大伦理道德”图景。要告诫学生在从事活动时,要达到以已有的相应的道德意识、认识、信念自觉地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二要认真分析不同高职学生的道德水平,大致厘清他们的道德层次结构。第一,以适应性的伦理道德准则要求所有道德层次水平的学生;以引导性伦理道德准则要求处于中层次道德水平的学生;以超越性伦理道德准则要求处于高层次道德水平的学生。第二,要分别以高一层次的伦理道德准则鼓励、引导处于低一层次道德水准的学生的道德水平的提高,这样就会提升整个高职生的伦理道德水平,相应地也就会提高整个高职学生的伦理道德行为。
  第三,立本开新层面的激励教育。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固本守根、因循守旧、思想中庸的人才,而是需要思想开放、视野开阔,敢于且善于创新的人才。高职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实践者,思想政治教育应对他们进行“立本”与“开新”两个方面的激励教育,这是思政教育中行为层次的最高要求。“立本”主要有:一要立政治之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理论、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是要立思想之本。坚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学习并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三是要立工作之本。努力学习好本专业课程知识,做到专、精、深的统一,为日后参与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立本”是为了更好地“开新”,“开新”主要为:一是在实践活动中,为社会、单位、他人形成新的经验或理论提供鲜活的经验。二是在现实中能够创造性地把正确的理论、原则应用于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开创实践活动的新局面。三是要有持续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意志,并能够把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贯彻到创新的行为之中。○
  
  参考文献:
  [1] 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 李康平.德育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 刘彦超.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2006,(1).
  责任编辑 梅 宏
其他文献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是地理"天气与气候"中的内容。在学习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以后,学生将进一步研究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其中,"温室效应"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常
加强思想品质修养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永葆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一、在深入学习中提高境界    学习是前进的动力,是提高思想境界的“加油站”。领导干部作为带领一方群众前进的领头人,理应争当持久学、深入学的表率,努力做到自我加压,学而不厌,让新思想落实到改造主观世界的全过程,真正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不断提高思想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借助信息科技的手段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景是美好的,任务是艰巨的,不但要涉及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建立,而且面对学校实体与虚拟相融合的
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感受到自我的成长无疑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专业。从教学新手到专家型的教师,其间有一个专业成熟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熟包括这样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心和重视法制建设,为推动我国法律思想的现代化,实现法律体系的理代化,推进法律运行的现代化,引导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跟美国学生说起什么叫十年寒窗,就是没有热气。●在华人社会中,科举的幽灵始终阴魂不息。本刊记者:程教授您好!您在上午的报告中多次提到先进的教育。在您的心目中,或者基于
推荐理由:本书是优秀语文教师熊芳芳的最新力作。作者从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三个维度,构建起了独树一帜的语文教学思想大厦。这座“大厦”以生命情怀为骨架,以深度解读为砖瓦
课堂教学评价既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手段,同时,评价本身是也是教学手段之一。观念决定行为,中英两国对于课堂教学的本质认识的差异,决定了两者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存在许多不同。
成果名称:区域"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申报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团队成员:郭嵘、赵连根、周增为、恽敏霞、唐水明2004年9月,新学期开始,一项涉及浦东新区全体中小学教师教
对于"应试"横行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有所作为,通过规范办学行为,推动综合素质评价来变革人才的选拔方式;对于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则需要思考,如何妥善运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