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材这个例子”创造性地用好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h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把“教材这个例子”用好,创造性地用好,真正有效地发挥出例子作用呢?笔者就以一位老师执教《放飞蜻蜓》(苏教版三下)为例,谈一谈具体做法和几点思考。
  一、用好教材,提高朗读能力
  这篇课文是以人物对话为主,叙述“捕捉蜻蜓——了解蜻蜓——放飞蜻蜓”的事情经过。人物对话情景写得如临其境,富有浓浓的乡村气息,特别是提示语的运用,表现出人物的语气和形象,写出人物的品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关注对话特点,抓住提示语指导学生朗读,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朗读,在朗读中学会朗读,在朗读中提升朗读。
  教学片断回放:
  出示: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吃虫子。”
  “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学生自由朗读,没有感情。)
  师:这是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呢?
  生:读出人物的语气。
  生:要有表情。
  生:可以加上动作。
  师:你们说的方法都不错,从哪里知道要加什么动作,要读什么语气呢?这就要我们关注提示语。
  出示: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教师巡视进行指导。然后,师生分角色朗读,不仅读出人物的语气,读出情感,而且加上自己的动作。)
  从这个教学片断不难看出,教师就是用“教材这个例子”来教学,而不是在“教教材”,关注人物对话内容,抓住提示语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从最初读得无味到后来读得声情并茂,甚至加上自己的动作,不难看出朗读能力得到提高,也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借助教材的例子指导朗读,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朗读课文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用好教材,习得言语表达
  一篇文章既然选编作为教材,作为学习语言的例子,它的作用也是多元的,在朗读指导上起到示范作用,在写法指导上也有可取之处。课文第10自然段陶行知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就很有特点。
  “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于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上面两段文字,通过对比感悟,发现两处文字都是先写蜻蜓结构特点,再写作用。学生发现句式写作特点之后,教师并没有浅尝辄止,接着呈现蜻蜓的图片,凸显出翅膀的特点,出示一段介绍蜻蜓翅膀的资料。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这段资料,模仿课文写法,也写一写蜻蜓的翅膀。
  它有两对翅膀,飞起来好像四把小扇子,在阳光下,发着赤金一般的颜色。它们透明的翅膀在快速振动中,看上去朦胧得像一片影子,一团雾气。整个蜻蜓看上去就像一架小飞机似的,但是飞行技术胜于飞机,真不愧是“飞行之王”,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180度的急转弯,同时做8字运动。也能长途飞行,我跟着它两个多小时都不着地,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学生练笔选登)
  教师就是用课文来教语文,把握文章中写作的特点,指导学生由读到写,读写结合,在模仿练写中习得句式表达方法,在练笔中提高言语实践能力。
  三、用好教材,训练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表现。一个人思维是准确有序的,那么语言表达也是有条不紊的。文中有一处是这样写的:“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学生读了这个语句的时候,都认为蜻蜓会把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执教老师是这样抓住这句话,作为教学的例子,引导学生去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准确性,训练思维的严谨性。
  教学片断回放:
  师:刚才你们了解到蜻蜓尾巴的结构和作用之外,你还知道什么呢?
  生:我还知道蜻蜓在非常饥饿的时候,会将自己的尾巴吃掉一大截。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同学们,请你们看这个词语——“据说”。(“据说”一词加上重点符号。)你能找出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生:听说。
  生:传说。
  师:你们找到的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都是真实的吗?
  生:不是。
  师:那么“据说”一詞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蜻蜓吃掉尾巴现象,我备课的时候查了一下,原来是蜻蜓在交配,在生儿育女呢!
  四、用好教材,构建精神世界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言语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相当重要,但人文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面。
  课上,老师抓住一些重点的语句,如: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陶行知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原来蜻蜓是益虫,作用非常大,一定要保护它。教师虽然只是点到为止,但是学生在学习课文语言的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作者单位: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一这一次的出发,已经酝酿良久,虽然时间赶之又赶,但终还是留了这登机前的一点时间给我来完成这一片短短的开篇之语。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活动经验主要包括操作的经验、探究的经验、思考的经验、复合的经验。对此研究的价值在于:一是进行知识建构的前提;二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的载体;三是落实实践综合应用的途径;四是培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五是提高学生思维的水平。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学习数学、提高数学
一、不断进取,教学相长是环保教育中教师的管理追求  策略一:被动变主动——参与管理  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其实质是协调组织内外部的关系,使组织及资源达到效率最大化的问题,使每个部门和每个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让部分有理想、有能力、又自愿的老师,通过竞聘适当承担一些管理工作,以主人翁意识参加幼儿园环境管理和建设,分担担子成为管理的主人。设立三个管理层,即课题组、课程组、活动策划组。演讲活动《
服从与信念:青年学生投身“文革”的动因[加拿大]朱丽娅·邝著刘松茂译在“文化大革命”中率先起来造反的是青年学生。中国几乎近百万学生的热忱,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是受到学校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数字化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学生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便捷的数字化平台和丰富的数字化资源,相互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通过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化互动学习,学生需要一个共同成长的自主学习环境,并且期待得到同伴、教师、家长甚至社区志愿者的激励和评价,借助“魔灯”平台
1978年,我师范毕业走上小学教育岗位。2008年,我领到了“从教30年”资历证书。这30年,恰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显著进步的30年,也正是教育快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演进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城镇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浙江省城镇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压力整体得分呈现中度(M=2.97)。其中以学生管理的得分最高,压力最
本文划分了青年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并指出防治青年弱势群体的社会逆反心理,需实施优化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帮
本文对那些最强烈影响侵蚀燃速随大发动机尺寸而变化的因素作用进行了测量,提出了侵蚀燃烧临界条件的尺度准则,给出了控制侵蚀燃烧现象有关参数变化时,对侵蚀开始出现的转变
氮化硅和其他陶瓷一样,因脆性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若能改进强度和韧性,则将扩大其应用范围。研究表明,引入纤维、粒子和晶须,呈现出改善其整体性能的一定潜力。这即是氮化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