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导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十分遥远,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在文字语言等方面与现代文差别极大,学起来障碍较大,很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初中阶段作为文言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必须从初中生抓起。
  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时,以有情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迅速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就显得十分的重要。那么,初中文言文的新课导入究竟有哪些好的方法,下面简谈几点:
  一、温故知新,以旧带新导入法
  对于与旧课内容、写法有关联的文言文,可用温故知新,以旧带新方法导入。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如讲《爱莲说》一文,可这样导入:“我们刚学过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文章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试回忆这篇文章托什么物?言什么志?”明确答案之后接着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爱莲说》也是一篇运用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文章所托之物是什么?所言之志又是什么?”这样,学生复习了旧知识——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而领会新知识——托物言志的手法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及其特色。
  二、实物演示导入法
  对于有描写实物器具类文言文,可用实物演示导入。实物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新课之前,出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实物,导入自然,利于理解。
  如在教《核舟记》一文时,先在课前展示了核舟的投影片,然后向学生介绍核舟的实际大小,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再请学生试着用纸叠一个这样大的东西,大家叠出来之后发现只有半个粉笔那么长,高度还赶不上粉笔的直径。接着再让他们在纸船上画五个人,八扇窗,学生们都反映很难做到,就此顺势引导古代的艺术家不是画而是刻,而且人物刻得栩栩如生,这样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
  三、创设特定情境导入法
  对于侧重写景类文言文,可利用创设特定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手段以影视片段、经典音乐、流行歌曲、精美图片等形式创设特定情境,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和普遍应用的今天,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在教学导入中,常常要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配置生动的影视画面或精美图片,或者播放情景交融的音乐等。这些形象生动、直观优美的艺术画面和优美动人、感人肺腑的音乐旋律,往往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起到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情绪的作用,使学生身临其境,营造出特定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气氛,为老师以下的教学作好了感情和环境气氛铺垫。
  讲《三峡》一课时,可先用投影展示长江三峡的视频资料,把学生带入三峡美景;然后聆听课文的配乐范读,学生耳闻目睹,形象直观,情境优美,兴趣盎然。在此基础上,教师讲到:三峡之景,可谓美丽无比,那么,郦道元又是如何描绘它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三峡》一课,自然就导入了新课内容。如此导入颇有新鲜感,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四、利用成语、诗词名句激发学习兴趣的导入法
  对于与成语、诗词名句有关联的文言文,可利用成语、诗词名句激发学习兴趣进行导入。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成语、故事、诗词名句,进行导入,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之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转入新知识的学习。
  如讲《醉翁亭记》,可以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导入;由“世外桃源”导入陶渊明《桃花源记》;……其实,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我们都可以很好的利用成语进行导入。
  五、背景式导入法
  对于与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文言文,可采用背景式导入法。由背景材料导入,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同时也拓展他们的知识空间。
  在教《石豪吏》时,让学生搜集有关安史之乱和杜甫写《石壕吏》的背景材料在课前展示。然后,教师讲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前后达八年之久,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灾难。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杜甫从洛阳回华州,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诗人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即“三吏”。《石壕吏》就是其中一篇。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石壕吏》来亲自感受一下,安史之乱带给广大人民的巨大灾难。
  背景式导入法能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背景材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加强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结合。不仅如此,这样的新课导入,还能打破教师单一介绍模式的沉闷气氛,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课堂因此而美丽。
  六、故事(神话、寓言)导入法
  我国的文言文有很多是故事、神话、寓言,教师可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与所讲课文的某个内容、某个问题、某个情节、某个对象或者课文的作者“具有一定联系”的故事、神话、寓言进行导入。这样的导入较为适宜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巧妙而又恰当地导入,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黔之驴》时,便可这样导入: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请同学们一起猜猜,山中百兽之王是哪种动物,好吗?对,就是老虎,老虎由于体型较大、动作迅猛灵活而称霸山林。有长期研究猫科动物的科观察家认为:老虎是较狡猾的动物。再请同学们猜一下,假如老虎碰到全然陌生的庞然大物,它会怎么做呢?学生马上展开热烈的讨论,请一两位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后,再转入新课:究竟事实是否像大家猜的一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黔之驴》。
  所謂学无定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课,常常会有不同的导入设计,既便是同一课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因此,导入语的设计不能刻板单一,不管采用哪一种导入语的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再者,古人有诗云:“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教者本是裁剪手,妙手剪裁成新衣。每一位语文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课文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最恰当最有效的方法导入新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自己的新课导入富有艺术魅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形象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只要我们用心、用爱、用情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去善待每一个学生,去不断提高自己,就会开出一副副妙方、开好每一次头,上好每一节令学生令自己都喜爱的课。
其他文献
历史学科的问题教学是综合借鉴目标教学、结构教学、图示教学、程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模式、理论,运用投影、录音、录相、电影、电视和计算机CAI技术等最新的教学技术手段,通过问题的展示和学生的质疑问难,形成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这一教学方法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思考、讨论,
摘要:高中实验的教学既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仅仅是将实验原理现象和公式推导的过程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小实验来讲解,这样一些动态、直观的感性认识、清晰的物理图像学生仅靠传统的教学很难获得。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这种教学手段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实际的经验,探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媒
猪嗜血支原体(Mycoplasmal haemosuis)也被称为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suis),是寄生于猪的血液内,主要存在于红细胞的表面或游离于血浆及骨髓中而引起动物发病,发病仔猪
在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对初中数学教师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从教师这一角色来说,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主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高教师课堂提问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提问作为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和课堂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提问设计得好与否,从小的角度看,关系着一节课的成败,从大的方面来说,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是每个教师必须具
在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教师的角色有明显的转变,从过去的一味的传授到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及学习能力。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我们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