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惕予:西医名士,徽商翘楚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ng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天的杭州西湖南屏山雷峰北麓,有一处宅院名为汪庄,原名青白山庄,毛泽东主席曾先后二十七次下榻于此。汪庄的主人就是被誉为“西医名士、徽商翘楚”的汪惕予,他的一生可谓是极富传奇特色。

一、首办西医医院,首开西医院校


  汪惕予,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余川村人,1869年出生于上海市,是著名的汪裕泰茶庄创始人汪立政之子。徽商讲究贾而好儒,汪立政也不例外,在汪惕予三岁时,就为他聘请多名老师专门讲授“四书五经”,从而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时值清末,朝廷腐败无能,西方列强纷纷入侵中国,汪惕予深感科举无用,遂而弃文从医,跟随江苏省奉贤县名医夏景垣系统学习中医。1897年,汪惕予出师回到上海,在中旺路开设诊所,悬壶济世。
  1899年,汪惕予东渡日本,进入筱崎医校学习西医,通过四年的努力学习,1903年汪惕予学成毕业回到上海。汪惕予重新选址在英租界广西路开设私人诊所,并聘请日本医生上原宇佐郎作为助理。当时,清廷重臣、两江总督端方身染风疾,府内医师成群,却对端方之病束手无策。端方遂遣人携带重金前往上海请汪惕予为其诊病,汪惕予学贯中西,辨证施治,仅一月有余,端方的宿疾即告痊愈。顿时,汪惕予名气大振。
  汪惕予认为西医直观性强,易学见效,对学习者和病人都十分有益。1904年2月,汪惕予出资在上海爱文义路创办了自新医科学校并设附属自新医院,学校教师均聘请留学欧美、日本等医学院的高才生。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西医院和西医学校。同年,医校招生二十三人,医院收治各科病人六千七百五十七人。随后,汪惕予又将医院迁到了泥城桥堍,开设了西医夜校,以便西医业务工作者进修。1909年,汪惕予又创办了中国女子看护学校,招收青年女性学习护理知识,民国各省赤十字社的护士多为该校的毕业生。
  为了加大西医知识的传播,汪惕予紧接着创办了医学世界社,先后编著出版《医学世界》、《汪氏医学汇编》、《汪氏解剖学》、《汪氏外科学》、《汪氏二十年之经验》等多种医学杂志书籍。汪惕予办医院、开医校、出医书,大力推行西医之风,为近代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大的贡献。

二、投身社会公益,尽显徽商本色


  徽商历来就有热心社会公益的优良传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汪惕予第一时间筹措银圆两万元支援革命。同时为了救治在战场上受伤的革命将士,联合社会各方人士在上海成立中国赤十字普济善会赤十字社,招募有为青年二百余人,购置大量医疗器械,抽派护士前往战场从事救护,截至战事结束时,救治伤员达五千多人。
  汪惕予为人乐善好施、与人和善,兼之其医术高超,因此和当时社会各界名人名士交好,如徐世昌、史量才等皆是其好友。1913年,全国医界联合会在上海召开,汪惕予当选会长。7月,又当选慈善改进会副会长。这一時期的汪惕予可以说在中国医学界内如日中天。
  汪惕予功成名就不忘回报乡里,对家乡公益事业极为热心。考虑到家乡适龄儿童苦于家境贫寒读不起书,他就出资一千元在家乡兴办了燃藜小学,并许诺十年内,每年捐助五百至一千元。凡是村里儿童皆可以免费就读。并从各地选派优秀老师来村任教,一时间燃藜小学成为整个绩溪县最好的一所小学,慕名来此的学子不计其数。余川村口曾有一座名为环秀桥的石拱桥,是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但由于被洪水冲垮,导致村民出行十分不便。汪惕予的父亲汪立政曾捐助一千元修桥,可惜的是直到他去世桥仍未修成。汪惕予继承先人遗志,续捐巨款资助,使工程得以竣工。

三、醉心收藏古琴,晚年黯然落幕


  五十岁之后,汪惕予不再过问医院和茶庄生意,将医院交与长子汪振时打理,茶庄则由次子汪振寰主持。1924年,他斥资买下雷峰塔旁夕照山北麓西湖湖滨的一片土地,建造成一处园林式别墅——青白山庄,后来改称“汪庄”。
  汪惕予继承了徽州商人的文化传统,喜好风雅。他平生喜好古琴,同时自己也善于制琴。在汪庄内建有名为“千今百古琴巢”的琴楼,里面珍藏了近百张名琴,可惜的是这些名贵的古琴在抗战中被日本侵略者一一掠去,至今下落不明。
  1929年,西湖博览会上,汪惕予拿出“修琴”、“流水”、“天籁”三架名琴参展。熟料会展上一名鉴赏家认为“天籁”琴为赝品,真正的“天籁”琴底应用“楸梓”而非“黄心梓”,但要明白是非黑白,则必须锯开后以见到紫黑色为准。为以正清白,汪惕予专门召开了一个现场会,邀请各界人士到场,当场锯开“天籁”琴底,果为楸梓。次日,杭州报纸以“日夕望君抱琴至,空山百鸟散还合”为题披露此事,那位鉴赏家羞于自己“打眼”,从此不再进入古琴鉴赏行业。时有人称:“赏琴大家‘前有陈子昂,后有汪自新’。”
  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杭州沦陷,汪惕予只得回到上海,汪庄竟被日军征用为养马场。当时报纸上有文感慨:“堂堂一代名园崛起迅速,去也倏忽,此可见人世亦如是否?”汪惕予回沪后闭门谢客,终日郁郁寡欢,于1941年1月去世,得年七十三岁。时光荏苒,人去物散,今天也只有那西子湖畔的汪庄还在向世人诉说那过去的事了。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沪上富绅徐冠南、徐晓霞堂兄弟,原籍在桐乡乌镇。徐家祖上为乌镇首富,在当地颇有名气。缪荃孙先生曾为徐晓霞父亲徐焕谟作传,文中说:“先世善治生,富而好礼,有声浙西”。徐家共有三兄弟,老大徐焕藻(茗香),即徐冠南父亲;老三是徐焕谟(字绿沧,号叔雅),即徐晓霞父亲。徐家常年雇着一位有名望的私塾先生叫卢小鞠,他为徐家培育了十个秀才、三个举人。  徐冠南,1866年生,名徐棠,字公棣,号冠南。光绪二十
期刊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寄胡饼与杨万州》)  公元819年,白居易脱下江州司马的青衫,转任忠州刺史,忠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市忠县。  在这座小城,年近半百的诗人白乐天吃了一口街头小吃,当然不是火锅,而是一种炉子里烤出来的面饼,上面撒着芝麻,这就是胡麻饼——唐朝人最爱吃的面食之一。白居易惊奇地发现,忠州胡麻饼的做法竟然与长安城辅兴坊的很像,都是讲究面脆油
期刊
我在湘西的一所乡村中学毕业,当时正处“文革”中,前途迷茫,就读些文学书籍,四处搜罗旧书。一位住在小镇上的朋友,是个在文学上小有成就者,在他那里我借了不少书,其中就有一本《不能走那条路》。当时不知李準何许人也,只觉得他写得很朴实。后来读《李双双小传》,虽然他所写的生活过时了,但把那个农村女性写得鲜活极了,心里暗暗佩服。想不到的是,四十多年后,我竟然成了《李準文学回忆录》的编选者。  细读李準的这些文
期刊
文有“文眼”  《红楼梦》里的人物语言,看似一句平常家常话,实不平常。看似没意思的废话,却别有意思。当然这还要有赖于读者以细心去发现;而作者也总以各种方式给以“暗示”助其发现。正是由于两者的默契与互动,《汉书》之所以可以下酒也。言及此者,是因想起黛玉初来贾府时,在贾母屋里王夫人和凤姐儿的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话。  “又见二舅母(王夫人)问她(王熙凤):‘月钱放完了没有?’熙凤道:‘放完了。刚才带了人到
期刊
1946年1月,白薇在致刘海尼的信中,感慨地说:“抗战以来,奔流了两年,埋没四川乡下六年。”刘海尼在《记白薇》中亦说:“抗战初期的两年间,白薇是在各处奔流着的,到重庆的她大部的时间都埋没在乡间。”具体说来,白薇是在1939年冬,从桂林出发,经贵州到达重庆。对于途中见闻,白薇作有《陆司机》和《钓丝岩上的石工歌》两诗,以记其事。  初到“战时的新都重庆”,白薇“带着滚滚的热血”,四处寻找工作。她找过史
期刊
笔顺教学是中、小学汉字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汉字笔顺的教学给予了重视。比如,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小学一、二年级时,在“识字与写字”的教学方面,要求小学生能够按照笔顺规则,会写八百个汉字。此外,在三到九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教学方面,也都提及要会写数量不等的汉字的教学要求;虽然不再提及汉字笔顺的问题,但是掌握相关汉字的笔顺,显然是“会写”汉字
期刊
《风定落花》一书的作者姚锡佩,六十年前在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读书时,我们是同班同学,她在班里年龄最小,是上海一所女子中学的文科高才生。大学毕业后,她长期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工作,任研究室研究员,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她的业绩可谓硕果累累。除与人合作撰写四卷本《鲁迅年谱》、两册《鲁迅藏书研究》,她本人写了百多篇关于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论文,在颇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后受
期刊
2020年9月16日,程巢父先生在上海辞世时,我正在办公室准备新学期即将给研究生开设的“中美关系史”选修课,这是大半年的疫情之后,第一次可以面对面地与学生们交流。中美关系史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所以,备课过程异常投入,连手机微信都无暇顾及,直到晚间回家准备吃饭时,才从朋友圈中看到了程先生往生的消息,当时一惊,临食废箸,慨叹世间又少了一位充满良知与温情的耿介学人。  余生也晚,未能亲见程先生,得闻
期刊
郁达夫、王映霞的婚恋和家庭纠葛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桩著名公案,郁达夫在世时就是热门话题、众说纷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旧事重提而热度递增,尤其是王映霞著文高调发声、汪静之愤而披露隐情之后,更加真假莫辨、扑朔迷离。郁达夫有一次湖南之行,也是二人爱恨恩怨的一环,其细节因为战乱和资料佚失,并不广为人所知。  大约1938年7月18日,郁达夫抵达常德,9月24日离湘入赣,在湘境内两月又七日,除了在汉寿县城定
期刊
秉志(1886—1965)与商务印书馆关系深远。1922年王云五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聘秉志等中国科学社同人为馆外特约编辑,为其审阅教科书或其他科学读本等。此前中国教科书多为书局编辑所写,此有学科专家为之审定,可增强其学术性。1923年秉志即为杜就田编辑《现代初中教科书动物学》予以校订。1924年商务编辑《少年百科全书》,也请秉志等专家为之校对相关内容,俾免错误。1927年商务编辑出版《万有文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