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怀乡贤程巢父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9月16日,程巢父先生在上海辞世时,我正在办公室准备新学期即将给研究生开设的“中美关系史”选修课,这是大半年的疫情之后,第一次可以面对面地与学生们交流。中美关系史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所以,备课过程异常投入,连手机微信都无暇顾及,直到晚间回家准备吃饭时,才从朋友圈中看到了程先生往生的消息,当时一惊,临食废箸,慨叹世间又少了一位充满良知与温情的耿介学人。
  余生也晚,未能亲见程先生,得闻其磬欬,自然也谈不上任何私交,但是忝列同乡,晚生对程先生的大名却是早有耳闻。当年,程先生的大作《思想时代》在华夏出版社初版时,正值晚生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之际,一度对胡适等十分着迷,读罢全书,晚生便被程先生的文字情怀与脱世风骨所深深吸引。
  《思想时代》系程先生研究陈寅恪、胡适和储安平等民国学人思想与生平侧面的文集,其中几篇曾经发表于《书屋》杂志,入了鐘叔河先生的青眼,钟先生慨然命笔,为此书作序(后收入《念楼序跋·外一种》)。钟先生在序言中的一段话深得我心,现抄录在此,并向两位先生致敬:“我(指钟先生)虽然也未必同意程君对陈寅恪和胡适的没一点认识,却不能不佩服他对前贤、也就是对文化和学术自由、对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深切关怀,并敢于为之说话的勇气。我以为,这一点比什么都更为难得。”
  钟叔河先生长程巢父先生三岁,他与程先生相识之时,只读过他谈武昌鱼和洪湖藕的散文,他说,程先生“对名物的博识和考证功夫,散见于看似平淡却颇含趣味的记叙之中,且不乏婉而多讽之致”。钟先生自己的散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此可谓惺惺相惜。
  与钟先生相反,晚生是在读过程先生考证陈寅恪和胡适诗文、书信的专业论文之后,产生了“认识下蛋的母鸡”的欲望,然后按图索骥,读到他那篇著名的《藕》(后收入《舌尖上的中国》,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文章引诗证食,提到了藕的几种做法,比如炸藕夹、素炸藕丸子和排骨藕汤,称这都是“武汉及鄂中一带的家常菜”。晚生敝乡湖北黄陂,地处鄂中,毗邻程先生出生地汉口,逢年过节,也常食这几道藕菜。诵读程先生此文,乡土气息与思乡之情扑面而来,晚生对他随之也多了几分亲近感。
  后来,偶然在网上读到程先生2017年12月7日发表于《南方周末》的一篇《我与梁实秋先生沾亲带故》。他在文章一开始便亮明题旨:“我和梁实秋先生的原配夫人程季淑女士是本家。我的先祖这一支,是在晚清避难,举族流徙到湖北黄陂落籍的。”
  非但如此,梁实秋先生晚年续娶的韩菁清女士祖籍也在黄陂,也与程季淑沾亲带故。据程先生介绍,他大嫂的父亲是韩菁清父亲韩惠安先生的堂侄,“按族中的辈分算来,大嫂就比菁清晚一辈”。而且,“程、韩两家相隔仅二里。那一带都是丘陵,方圆二十里无高山。韩姓聚居之地叫韩家东湾,程氏聚居地叫‘响山程馆’,两村仅隔一个小山包。程姓的人要往县城去武汉,必须从韩家东湾村口经过”。读到此处,我几乎惊叫起来,在我离乡求学工作之前,这几个村子的名字耳熟能详;小时候庆祝元宵节,观狮子龙灯舞,似乎还曾随大人们去过韩家东湾(与韩家西湾)。更巧的是,我自己的嫂子也姓韩,就来自韩家东湾附近的郑田村;而韩菁清的父亲韩惠安就出生于郑田村,他幼时随父母逃荒到汉口,白手起家,成为一方巨富,民国时期曾担任汉口商会会长、湖北参议会议长。
  现在回想起来,晚生当年在湖北念大学之际,程先生尚未退休,仍然身在湖北,如果当时知晓此事,也许能够因缘得见,程门立雪,不至于抱憾至今,追悔万端。
  程先生仙逝大约一周之后,晚生与敝校的几位青年才俊约请《律师文摘》主编孙国栋、中国律师观察网赵国君等几位师友小聚。席间,孙国栋老师送我一份小册子:《思想时代》附录,补齐了原书在华夏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没能收录的几篇文章(和部分章节),终成完璧,也弥补了遗珠之憾。孙国栋和赵国君等几位师友与程先生都有个人交往,并曾主动提供经济援助,令我这个身为程先生同乡和来自二程故里的晚辈汗颜不已。
  程先生已经驾鹤西行,晚生不敢谬托同乡,攀附先贤,谨录《思想时代》中的一段话,追怀乡贤程巢父先生:
  作为知识分子,要永远保持一种开放的心灵,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地步。通俗地说,就是不主观、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因为真理是无穷的,多元的,因此真正的知识分子必不可为自己的“一曲之见”所蔽……所以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生长点有转而散在民间之势。我们切不可轻视民间的芸芸众生,他们之中藏龙卧虎,大有人在。我就常常见到报纸刊物上偶尔刊载几百字短文的作者,他们的智慧和识见,比某些所谓的“学术精英”、“文化精英”及头衔赫赫者要高明得多。
其他文献
期刊
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2020年是收官之年。全国现存的三百四十八个戏曲剧种,连续三年在昆曲发源地集中亮相,虽已收官,新的一轮盛典又在酝酿之中。  昆曲,是被称为“百戏之祖”的。  何为百戏?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中,百戏原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后汉书·孝安帝纪》曰:“乙酉,罢鱼龙曼延百戏。”这指的是“各种各样的戏”,从秦汉逐渐兴起。汉唐时期,随着西域的胡乐杂
期刊
马克思主义是近现代最强有力的、科学的、能够解释和关照人类社会民族问题的思想体系.20世纪中后期以来,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从历史的角
民国时期沪上富绅徐冠南、徐晓霞堂兄弟,原籍在桐乡乌镇。徐家祖上为乌镇首富,在当地颇有名气。缪荃孙先生曾为徐晓霞父亲徐焕谟作传,文中说:“先世善治生,富而好礼,有声浙西”。徐家共有三兄弟,老大徐焕藻(茗香),即徐冠南父亲;老三是徐焕谟(字绿沧,号叔雅),即徐晓霞父亲。徐家常年雇着一位有名望的私塾先生叫卢小鞠,他为徐家培育了十个秀才、三个举人。  徐冠南,1866年生,名徐棠,字公棣,号冠南。光绪二十
期刊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寄胡饼与杨万州》)  公元819年,白居易脱下江州司马的青衫,转任忠州刺史,忠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市忠县。  在这座小城,年近半百的诗人白乐天吃了一口街头小吃,当然不是火锅,而是一种炉子里烤出来的面饼,上面撒着芝麻,这就是胡麻饼——唐朝人最爱吃的面食之一。白居易惊奇地发现,忠州胡麻饼的做法竟然与长安城辅兴坊的很像,都是讲究面脆油
期刊
我在湘西的一所乡村中学毕业,当时正处“文革”中,前途迷茫,就读些文学书籍,四处搜罗旧书。一位住在小镇上的朋友,是个在文学上小有成就者,在他那里我借了不少书,其中就有一本《不能走那条路》。当时不知李準何许人也,只觉得他写得很朴实。后来读《李双双小传》,虽然他所写的生活过时了,但把那个农村女性写得鲜活极了,心里暗暗佩服。想不到的是,四十多年后,我竟然成了《李準文学回忆录》的编选者。  细读李準的这些文
期刊
文有“文眼”  《红楼梦》里的人物语言,看似一句平常家常话,实不平常。看似没意思的废话,却别有意思。当然这还要有赖于读者以细心去发现;而作者也总以各种方式给以“暗示”助其发现。正是由于两者的默契与互动,《汉书》之所以可以下酒也。言及此者,是因想起黛玉初来贾府时,在贾母屋里王夫人和凤姐儿的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话。  “又见二舅母(王夫人)问她(王熙凤):‘月钱放完了没有?’熙凤道:‘放完了。刚才带了人到
期刊
1946年1月,白薇在致刘海尼的信中,感慨地说:“抗战以来,奔流了两年,埋没四川乡下六年。”刘海尼在《记白薇》中亦说:“抗战初期的两年间,白薇是在各处奔流着的,到重庆的她大部的时间都埋没在乡间。”具体说来,白薇是在1939年冬,从桂林出发,经贵州到达重庆。对于途中见闻,白薇作有《陆司机》和《钓丝岩上的石工歌》两诗,以记其事。  初到“战时的新都重庆”,白薇“带着滚滚的热血”,四处寻找工作。她找过史
期刊
笔顺教学是中、小学汉字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汉字笔顺的教学给予了重视。比如,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小学一、二年级时,在“识字与写字”的教学方面,要求小学生能够按照笔顺规则,会写八百个汉字。此外,在三到九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教学方面,也都提及要会写数量不等的汉字的教学要求;虽然不再提及汉字笔顺的问题,但是掌握相关汉字的笔顺,显然是“会写”汉字
期刊
《风定落花》一书的作者姚锡佩,六十年前在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读书时,我们是同班同学,她在班里年龄最小,是上海一所女子中学的文科高才生。大学毕业后,她长期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工作,任研究室研究员,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她的业绩可谓硕果累累。除与人合作撰写四卷本《鲁迅年谱》、两册《鲁迅藏书研究》,她本人写了百多篇关于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论文,在颇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后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