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

来源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xing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要求,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据此,本节内容主体是使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相比是从另一个角度讨论学习液体、气体压强问题.与前面不同的是:其液体、气体所处的状态是流动的而不是静止的.本节主要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也是本节的重点,二是飞机的升力问题,属于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应用,是本节的难点.由于“流体流速大,压强小”而产生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教学中可应用这些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安排了几个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结论.这几个探究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更易于激起学深的探究欲望.
  对于飞机升力的理解,通过吹气使纸条飘起实验让学生对升力形成初步认识,再利用多媒体展示鸟飞翔的原理,与机翼对比分析流速情况,使学生对机翼升力形成深入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即伯努利原理;(2)能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鸟以及飞机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所产生现象的奥妙,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体验;(2)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四、教学设计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2教学目的引入课题:
  教师:今天很高兴认识同学们,希望我们今天的合作能够给大家带来知识和快乐.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神奇的现象,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小实验.
  教师:介绍实验器材,乒乓球(三个)、塑料软管(直径大于乒乓球直径)、网兜(套在软管的一端).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能让乒乓球通过软管进入往兜里呢?请同学们思考.
  教师:哪位同学想到了?
  教师预测学生能或者不能想到神奇的方法.如果能说出来,教师追问什么原因,如果不能说出来,教师演示.
  (用手把住软管的下端,让他对准乒乓球,用另一只手摇动上面的软管,乒乓球会自动被吸进网兜里.)
  教师演示后提出来:大家知道为什么乒乓球会自动的进入网兜里吗?想要知道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
  引入课题 在流体中运动
  教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别着急!记下来的小实验可能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提出:大家猜测一下,如果用吸管向火焰中间吹气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教师演示、提问:为什么火焰向中间靠拢而不是向两侧分离呢?哪位同学能够发挥他的聪明才智,猜猜看!
  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达到要求!既然老师说他神奇,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更神奇呢,
  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完成.
  学生发表他们的看法,各抒己见.
  学生仔细观察,因为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是常规方法,,而教师演示的方法却不容易想到
  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演示的实验,如果向两只点燃的蜡烛火焰中间吹起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
  学生先思考,再进行猜测,教师最后做实验,学生猜测可能靠拢,也可能猜测向两边分离.
  2通过教师的煽动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未知的物质世界.
  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用学生想不到的方法,展示了一个神奇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学生猜测
  对学生大胆猜想给予表扬,提高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
  教师:一定会有学生知道中间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外测压强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学生猜不出来,教师可以从气压形成风的原因给同学们解释.)
  教师问:你认为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还有其他的看法吗?
  教师:为了能够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流体在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的实验器材,一会儿同学们就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证明猜想,在实验前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提示,(幻灯)好,找同学给大家阅读一下.
  教师: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合理的开发器材,做出更多的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好,同学们现在可以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好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到学生做的都很认真,而且每个组都开发了很多个实验,我们为了每个组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老师决定每个组上来只能展示一个实验,要求:每组派两名同学,一个人根据老师给大家的提示回报你们的实验,另一名同学进行实验,看哪个组先来?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大量的实验证明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实际上这个结论早在1738年就被瑞士的物理学家伯努利发现了,后来人们把这条规律称为伯努利原理.
  板书: 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教师:伯努利原理为我们解释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例如:鸟的飞翔(幻灯)想要了解鸟是如何在空中翱翔的,就必须从鸟的翅膀形状说起.同学们可能都见过鸟,谁能给大家形容一下鸟翼的横截面是什么形状的?(若说不出来,教师举例鸡翅中的形状)
  教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鸟翼模型,下面我们就来模拟鸟飞上天的情形.由于我们没有办法让模型向前高速运动,我们就用吹风机代替鸟向前飞行的情景.   教师演示:模型升起
  教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教师:模型上升的力到底从哪里来的呢?看看哪位同学能够让大家明白?(若没有同学答出,教师放映幻灯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正因为人们掌握了鸟飞翔的原理,后来经过人们的不断努力,研制成了大型的飞机(飞机幻灯)
  教师提出:同学们知道飞机的什么部位与鸟很相似吗?相似在哪?它对飞机的飞行有何帮助?
  教师一定要强调飞机获得的是空气给他的向上的升力.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教师放映喝水似的情景,嘴不接触到水,用力一吸水就进入嘴里)
  教师:上面所讲的都是伯努利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但有时也正是由于伯努利原理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幻灯片两艘同向行驶的船相撞和风卷屋顶)
  课堂演练飞机飞行原理、火车站台上有一条黄色的警戒线教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展示的神奇的小实验吗?谁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乒乓球能够自动的进入到网兜里呢?
  作业:足球场上的“香蕉球”是怎么回事?2学生猜测原因可能是在吹气时,使蜡烛火焰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在外侧气压下将火焰压向中间.
  学生可能答有、或者没有.
  学生进行实验,合理的开发实验器材.
  学生展示自己组的实验,叙述实验过程,得到的结论.
  1.用漏斗吹乒乓球
  2.在纸条上方吹气,纸条飞起
  3.向两张白纸中间吹气,两张纸合拢.
  4.将一只吸管插入水中,另一只在他上方吹气,有水雾喷出.
  5.硬币跳高实验
  6.撞船实验演示
  7.将两只筷子合拢,将两个乒乓球放在上面,向中间吹气乒乓球合拢.
  学生描述鸟翼翅膀截面形状(教师或学生将其花在黑板上)
  学生思考鸟翼飞起来的原因
  学生:模型上升
  学生试着进行解释,鸟飞翔原理.
  学生:机翼由于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压强小,下放空气流动速度慢压强大,空气就给飞机一个向上的升力.
  学生进行解释
  学生进行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
  学生进行解释2以简单的实验现象入手,简化学生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繁琐过程,使学生更容易想到,更容易猜测.
  逐步的追问,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尊重学生的意愿进行科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的目的性一定要明确,教师在提示中已给出.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开发实验器材,学生进行自我展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表现欲望.
  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鼓励学生要善于观察事物的本质.
  很容易的让学生联想到伯努利原理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观察得到结论.
  理论联系实际,让知识被我们所用.
  由学生自己做小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其他文献
为何正中午太阳我们觉得变小,而夕阳又红又大呢?如图1所示.  图1 图甲的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哪个更长?图乙中,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大?先看看,再用尺量.我们的视觉总是可靠的吗?  把同一个人的两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再把两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不一样,从凉水到温水中时,感觉此温水热,从热水到温水时感觉比温水凉.可见凭感觉一个物体,有时并不准确,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
物理阅读题以科技报道、社会生活、科技说明题材的材料为背景,让学生通过阅读,从中提炼出物理问题,加以解释与说明.物理阅读题解答,具体可分为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步审题意:弄
电学问题中常常会涉及到电路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当电路中有多个电表、用电器的安全问题常常会使同学们顾此失彼,有时甚至是无法入手.其实对于电路的安全问题一定要注意全面考查、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下面举例分析,相信会对同学们有所启迪.  图1例1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U = 30 V且保持不变,电阻R1 = 40 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60 Ω,电流表的量程为0 ~ 0.6 A,电压表的量程
“简单机械和功”是对“力和运动”的知识加深和拓展,从物体平动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发展到物体转动时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三要素有关还与力臂有关,从二力平衡条件发展到杠杆平衡条件,层层递进.而“功”是初中物理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也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就“简单机械和功”的相关知识解析如下,以帮助同学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
小制作是指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器材,根据所学过的物理原理、方法,设计与制作同学们所熟悉的生活用品,它的特点是就地取材,成本较低.物理小制作类试题测试的目标是考查学生的创
由于ICU病人的病情重,仪器设备多、病人均存在恐惧、焦虑,因此在ICU实施镇静和镇痛治疗非常必要.本文介绍了ICU镇静治疗的目的,以及如何选择ICU理想的镇静、镇痛剂,治疗ICU病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切实强化医院宣传工作,增强医院宣传的力度,创新医院宣传工作方法,引领医院干部职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较好地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