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前人智慧构建启智型小学语文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h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选编了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包括散文、诗歌、说明文等众多文体,不少是前人留下的作品。教学中通过学习前人的作品,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本文围绕如何汲取文章的智慧进行阐述,旨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鉴赏;情感;基调;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是人文底蕴最为丰富的学科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要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在积累、涵咏、顿悟的过程中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底蕴,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语文教学通过重视情感、审美情趣等过程,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这样,才能在心灵体验、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汲取智慧,从而构建启智型语文课堂。
  一、 加强诵读教学,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
  现代语文教学理论认为,诵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是获得语感的有效途径。不仅如此,在反复诵读中还可以体悟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抓住诗词韵律与节奏的技巧。接着,要求学生去反复诵读与感知诗中的情感。每篇文章都蕴藏着作者所想要传达的信息,有的情景交融、有的虚实相生。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文本。例如:在教学《游园不值》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投身其中,去闻一闻那醉人的花香。激发感官侧耳听一听,仿佛置身于空房之中,荒园之外,想要一赏其中的美景,敲一敲门,却无人回应,许是院中的青苔過于迷人,主人不愿破坏吧。作者满怀失望地扭头离开,却察觉有一枝红杏伸出了枝与他回应,院中必是一番无法言喻的美景吧。那一枝红杏带来的是无尽的幻想,为诗的意境锦上添花。再结合插图一瞧,学生会仿若身临其境一般,观赏到了那一番美不胜收的院中之景。这样,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习古人如何在自然的美景中收获喜悦。
  二、 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与阅读空间。并且通过创设相关的情节来营造和谐的阅读气氛,从而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做到入情入境,并从中汲取文本精华。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就借助多媒体精心制作课件,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刺激感官的阅读情境。在网络中截取动画片《将相和》中的片段,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情节。动画片中渲染了故事情节,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廉颇的忠勇爱国,闻错即改的高贵品质,更为蔺相如足智多谋、顾全大局的崇高品质所折服。通过这样的课文阅读教学,不仅激起了学生极大的阅读热情,深刻感知文本中塑造的人物高大的形象。同时,让学生们从中汲取古人高贵的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的教学,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敏锐的语言感受力
  我们知道,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大量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都是历代文人雅士的代表作品,它们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还要求学生对课外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能力,从而汲取语言与思想的精华。例如:教学古诗两首中的《泊船瓜洲》与《商山早行》时,在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语言的流畅与精准的表达。其中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首抒情诗,抒发了作者眺望江南的情形。在表达对故乡怀念之情的同时,字里行间还微妙表达了渴望推行新政的欲望。在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了封建社会中离家旅人的感受。这两首古诗语言简洁,写景抒情恰到好处。尤其是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成了传诵千古的思乡名言,激起了多少思乡游子的情感共鸣。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汲取了前人的智慧,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加强学法指导,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写作的基础,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我们知道,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依据。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熟练掌握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并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因为这篇课文在叙述中体现了聂将军的宽容大度、博大胸怀,因此,在学习中就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文中通过一些具体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例子。然而,这篇课文没有具体刻画人物的外貌、动作,以及语言等,而是通过平凡的事迹来展现人物形象,正是这样的情节叙述却让课文更加的感人,更加的给人以真实感,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利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其次,在其他文体中引导学生学会写人记事等。实践证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指导,同时,通过学习课文这样的表现手法也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综合上述,构建启智型语文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艰难旅程,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徜徉在前人的作品中。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达到陶冶情操与汲取智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甘晓娟.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
  [2]胡兵.精彩课堂不曾预约,谈小学语文非预设生成[J].北方文学,2015(06).
  [3]曹卫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2016(03).
  作者简介:胡香玲,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盱眙县马坝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题名:《把酒论家常》树种:福建茶伍宜孙遗作此系原香港国际盆栽会主席伍宜孙先生遗作,三年前经黄就成先生改作后再现人前。此作石形险峻,树势顺着悬崖,翘首指向蓝天,仿佛与悠
首先要广而告之的是,本期杂志是《广告研究》北京编辑中心出版的第一期杂志。2005年10月,《广告大观》主编陈徐彬与我商议,共同创办了《广告大观》理论版《广告研究》。转眼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工作中,德育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其属于新世纪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加以充分培养,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确保学生心理品质的良好养成。同时,将情感教育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理念,重点呵护学生的心灵,以促进德育工作的效率。因此,本文对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及策略进行分析,以满足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全方面要求。  关键词: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那么,对于中职教师而言,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进程进行核心素养培育,并让学生渗透核心素养培育,这才是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点。本文根据对于在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视野下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出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旨在为之后的中职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14年,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满足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更加重视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进而为中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学生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是学校和社会搭建就业平台的前提所在,所以说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要落实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落实  在探讨核心素养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素养”。“素养
该文从高技术应具有的特征,对国家发展和命运的作用和影响分析了航空技术是高技术的理由,提出了应以国情,即时--空观点,制定国家高技术计划的观点:航空技术必须列入国家高技术计划。
本文在充分考虑非临界损伤对监界失效的影响下,导出了系统失效的多级描述,从而采用一种计算技术去合理地合并临界失效模式和非临界失效模式,通过计算临界失效事件和非临界失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教学不仅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语言教学的基础,对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写作素养、文学思维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探究,更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小学阅读教学中应用比较阅读方法的意义,并提出有效的应用策略,旨在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比较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