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学科中渗透书法教育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bo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写好中国字应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今日很多中国人的字却写得不好。翻开学生作业,字迹潦草,歪歪斜斜,犹如“草上飞”,甚至缺胳膊少腿,错别字成堆。看部分学生作业犹如看天书,难以辨认,对学生字迹整洁的要求已如同虚设。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我国悠久文化传统的学习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汉字是中国人的杰作,它的书写要求有一定的标准,最基本的就是笔画正确,间架结构合理。新教材强调“写字育人”,力争让学生把字写好一点儿,要求“端端正正写字,实实在在做人”,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从小练就一手好字,会使其终身受益。
  目前,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中的一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较孤僻。调节心理素质、规范行为的好办法之一就是练习书法,可以使学生进入相对静止状态。现在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太马虎,不认真,不专心。而练字要全身心的投入,久而久之就可养成严谨认真的好习惯。事实证明,要想写好字必须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学生最缺少的韧劲与耐力,恰好可通过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来获得。纠正了草草了事、粗枝大叶、马虎的毛病,从而养成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重点在‘育’,所谓‘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指导学生写一手端端正正的好字,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那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写字兴趣
  科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成材的重要的心理条件之一。要让一群活泼的孩子热爱写字并形成习惯。我认为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写字热情,增强他们习字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使学生能够自而地知难而进,勤学苦练。
  要使学生产生兴趣,首先教师要有浓厚的兴趣,还要克服学生认为“写好字太高难”的心理障碍。因此,我很注重教师的范写作用,经常写给学生看,书写遇到难点时,还会注意言语的激励,这时,学生的心理上没有压力,可以自觉地去手摹心追,去自觉感受流动的线条的美,也感受到,写好字并非高不可攀,因为它就在眼前。
  无论是讲解还是练习,归根结底就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去提高。因此在写字的教学中应当运用多种方法来调动他们写字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写字的兴趣。教师应当起到榜样的“潜移默化”作用。老师不管上的是什么学科,在课堂上都应该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应该把黑板当成一个很正式的写字平台。课下经常练字,并定期向学生展示,请学生来评价。在学生中树立写字的榜样。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写字专栏,主要展示学生的写字作品为主,也有他们的练字心得。当然,开始时学生的作品不佳,但需要经常更换让学生不断受到“进步”的激励。 定期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作品展评。同时也引导学生定期公布自己写得最漂亮的字,以自我鼓励,不断时进步。这样,教室里始终洋溢着一种书房的气息,使学生不断地受到写字氛围的熏陶和心境上的净化,感受写字的美,很容易激发学生自觉练字的积极性。
  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正身,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自身有个好习惯,率先垂范,是无声的命令。思想上有了认识,如同在大海中行船有了航标。平时我们要以身作则,备课是先要对自己所教的生字,都默背笔画位置、搭配比例和整体字的结构,难写的字多练习几遍。教学时,当堂示范板书,面批作业也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握笔的姿势。连批改的字迹也端端正正的,个别辅导时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当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也让学生看老师写一写。无形中就把自己置于一面镜子面前。在几十双明亮的眼睛审视下,教师的写字姿势规范了,写字水平提高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形成了。学生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见了老师写字这个活生生的标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激发兴趣,培养爱好。
  三、不断加强培养“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
  俗话说,字无百日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得下苦功夫,就得天天练,月月练,年年练。就得达到足够的训练量。但是但从目前的小学生写字训练量来看,严重不足,根本达不到要求,写字训练量也就变得少之甚少。要解决学生写字训练量不足的问题,就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写字课上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训练,其次是平时作业时练。小学生虽然上写字课的时间不多,但平日写字实践的时间相当多:如抄生字是写,写日记是写,做各科作业也都是写。然而由于学生急于赶作业,注意力又不在练字上,所以往往缺乏训练意识,字写得不够认真。但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确立一种“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也许能够增加学生的练字机会,解决写字训练量不足的问题。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是天天在练字,更不必特别划出练字的时间。”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这么一种良好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地速度,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越练越熟,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写字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要渗透于学生日常的读写实践活动之中,持之以恒地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求达到创新的能力,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基础教育肩负的重任。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作文 教学 创设情境 想象 创新能力  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写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思来,正所谓“万紫千红才是春”,否则就有可能千人一面,人云亦云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营造宽松氛围,设计开放性问题,诱导学生大胆想象、联想,教给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 学生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有益于形成科学的世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难关多,要动脑认真思考,计算题与数字为友,枯燥无味。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就要学会寓教于乐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寓教于乐 教学艺术  小学生年纪小,上课还带几分孩子气,而数学学习,多是些动脑筋的事,没有趣味性。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寓教于乐,即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产生乐趣。  一、课前激趣,缓和学生心理紧张情绪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
本文介绍一种红外热电视系统的分层式伪彩色显示装置。文中说明了这种方法的伪彩色显示原理,分段叙述了伪彩色编码器和温标信号发生器。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layered p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加热金属丝来产生噪声的微波标准噪声源。对其设计与有效噪声 温度的量测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提出了一种量测玻壳和调谐元件损耗对有效噪声温度 影响的方法
云冈石窟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合称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它也是集建筑、壁画、雕塑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早期,是佛教刚刚传入中国,进入中原的第一站 Yun
本文结合对配电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主要概述了如何加强配电网的运行管理,以保证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和配网设备健康运行水平,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更好地做好优质服务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采用NICAM双声道数字声系统)多声道电视接收机的基本技术参数要求与测量方法》简介刘全恩(北京电子部第三研究所100015)为适应我国电视广播和有线电视发
《品德与社会》课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真正体现品德教学的学科价值?我们可以考虑从教学细节入手。高效是品德课育人目的的关键,注重细节则是达到高效的保证。我们若能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节之处见精神,关注细节,研究细节,善待细节,我们将更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高学生思想品质,让品德与社会课更高效。  教学细节,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可以是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