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效率的策略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并不是完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组织教学,因此,学生往往被动地参与数学教学中.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是21世纪初中数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数学中课堂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初中数学均采用选项教学方式,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虽然各地区初中在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但主要集中于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新生入学之后就对数学课内容进行选报,打破初中数学直接进行分项教学.另一种就是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基础课的教学,在二年级以后开始实行选项教学.总体来讲,选项这种教学模式较之从前的统一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课余数学指导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设置单一不够广泛.这种教学内容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初中生广泛而又个性十足的兴趣爱好.
  数学的知识传授大多数是动作技术,教师可以通过文字、语言、图片、音像等形式进行传授,但大多是静态的形式,且多以刺激学生的单一感官为主,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使学生较易接受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好,便于学生的认识、记忆、理解.打破了课堂的死板结构,有效地节约数学课的时间,减少了多次重复讲解而导致学生出错的现象,增加了练习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效率的途径
  1.大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理论水平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首先强调的是数学理论的学习.要求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应理论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提初中学数学的理论水平.它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只有加深理解,提
  高初中数学理论水平,才能更有效地用于实际;另一方面,只有提高初中数学的理论水平,才能牢固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显然,对前期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数学后期的学习和应用.
  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应试的需要,许多学校将讲解理论的时间压缩(如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剩下一年用来准备高考的复习).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等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这为以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留下隐患.在教学观念上,部分教师将数学教学等同于解题教学,对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网络结构缺乏必要的揭示和认识.导致对数学概念和逻辑体系理解不准确,不深刻,难以形成自身的知识网络,给知识的灵活运用增加了困难.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因为,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对数学知识不理解,也就不可能对数学产生热爱之情.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了在抓好双基教学的同时,培养初中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起来的.我在备课时注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举一反三地解决新问题,主要做法是:
  (1)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
  根据数学知识系统性强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并启发他们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认清新旧知识的不同,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练习时,为了进一步强调写竖式时要把各加数的小数点对齐,避免和整数加法末位(个位)对齐混淆,我出了几道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题,让学生练习.这种类型的题三年级不作为教学要求.是四年级要学的内容,所以我只要求写竖式,不要求计算结果,全体学生都写得正确无误.
  (2)让学生亲自观察、动手实践来探索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地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动脑分析,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课例与案例的研究
  如特级教师孙维刚的课堂教学,吕传汉等人的“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研究,MM教育方式等,他们通过个案研究获得规律性的认识,进而形成高效率的共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乐观的自信心、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数学认知结构及学习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控.而且更需要树立信心,从这个一切都可能发生的时代充分获益.
  
  参考文献:
  [1] 苏得宗,魏芬. 新课改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初探[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191-192.
  [2] 龚文英.在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有效“解决问题”[J]. 教育科研论坛,2011.10:44-46.
  [3] 骆洪才王晓萍.数学教育论[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90-92.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技巧,通过沟通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校园,共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 沟通 交流 师生关系 和谐校园  善于沟通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良好的沟通能使师生之间换位思考、加深理解、增进友谊、融洽感情,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使教学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对于公共课教师来讲,显得更重要。  现代
摘要:一堂完整的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导入环节.通过导入环节,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讲授打好基础.因此,导入技能高低与否,也反应了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体会,总结了几种高中数学课堂上常用的导入方式,希望通过有效的导入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入技能;学习兴趣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使得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说在数学的课堂中要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潜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善学、好学、乐学,从而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使教学内容的落实更加有效.  下面以苏科版的八年级上册的“4.3平面直角坐标系(1)”的这节课为例,谈在数学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