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tion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的是“以学生为本”,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如果教与学结合不好,势必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以下几个方面是本人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的探索:
  1 探索学习教材的方法
  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1 便捷方式记要点
  历史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不同特点,需要不同的记忆方法。为此教师根据经验提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更多的是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1.2 掌握要领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掌握要领。然后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对各条信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
  1.3 历史事件的相关性
  历史事件的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2 全面掌握教材内容
  2.1 掌握教材隐性内容
  教材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图表等,首先直接反映相关部分的主题,体现为显性知识。同时,它们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它部分的主题,体现为隐藏性知识。在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对隐藏性知识深入挖掘和联系,并进行知识的迁移。
  2.2 探究历史事件
  从历史事件产生原因方面,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2.3 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一是对历史知识要从横纵向联系上,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二是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从而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能力
  3.1 运用历史解答问题
  当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展开,考试已不是检验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但解答问题的技巧,也就成为学生学习能力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教师要在这方面加大培养的力度。以便学生更好的了解运用历史。
  3.2 运用历史解决实问题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历史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一方面,学生可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加深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另一方面,以历史的经验和价值观来剖析自我,客观地分析和理解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与挫折,并进一步探索和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4 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1 找出历史教材中的不足
  由于教材编制体制及编者知识和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并指出其错误所在,体现了学生的历史考据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4.2 对历史观点提出质疑
  历史学科研究的不断突破创新,使历史教材的滞后性更加明显,特别是一些陈旧的历史观点和结论,学生在学习中要大胆地对教材的某些观点结论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主张,并引用史实加以论证或驳斥,不能盲从“权威”。
  4.3 对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提出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权威”,但教师的话并非句句是“真知灼见”,由于教师个人知识能力及认识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學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不要回避和掩盖,而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质疑,通过师生交流甚至争论解决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对学科综合学习能力要求的强化,教单一学科的教师与学习多学科知识的学生之间,知识和能力的互补性更加突出,学生能对教师提出质疑,甚至反过来指导教师,也不足为怪。
  5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5.1 对历史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同时尝试对一些历史事物的发展可能性作出大胆的推理和假设,可通过与之相类似的历史事物的对比、借鉴来提出问题和答案。
  5.2 学生研究性学习,历史学科的学习可以是对学科内某一重点、热点或现实问题的研究,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研究。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容、学习研究能力、研究需求或兴趣取向,确定相应的研究课题,以此训练检测学生的学科研究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
  总之,新时期的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同时体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能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摘取更丰硕的成果。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应传授给小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只有既掌握知识又会运用所学知识才能使智力得到发展,才算是学到了真正的本领。以往的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培养能力的关键是要靠不断地在实践中运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
期刊
构建创新型和谐社会离不开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就近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1 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如何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期刊
说话能力是一个人认知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等多项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既是语言训练的重点,又是难点。那么,如何加强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训练呢?我认为:首先要选择好说话材料。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材料的来源大致有二:一是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说话凭借;二是教师选取的课外说话材料。两者比较,后者占很大的优势。因后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亲切可感,令学生有话可说,而教材中提供的说话内容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对不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那么如何在农村初中这一较为闭塞的教学环境中学好这一世界性语言呢?对此,我校采取了引入国际志愿者外籍教师进行英语口语合作教学的实验,从而提高了学校干部、英语教师及全体学生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同时也积累了与国际友人的交流交往的经验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外籍教师;合作实验    1 问题产生的背景  英语教学自
期刊
一年一度的中考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它牵动着千万学生和家长的心。中考之后,总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伤心落泪,相当一部分家长扼腕叹息。我们理解学生的辛苦,更理解家长的殷切心情。为使初三同学在最后阶段学有所获,在来年中考考场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全面科学有效地搞好初三复习工作,是摆在每一位初三任课老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为使中考生能取得更好成绩,在总结以前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现提出新学年初三复习策略。  1
期刊
近几年来,我园一直是围绕幼儿园数学教育来开展研究与讨论的,在这里,我想围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合理的设计数学游戏”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过去人们都比较夸大游戏与学习的独立性。现在随着教育观、儿童观的的转变,使游戏与学习的内在联系得以揭示,“习之于嬉”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游戏作为教育的基本形式倍受推崇,幼儿园课程设计与教师行为也无不在游戏性,活动性上下功夫。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是指把幼
期刊
【摘要】从诗歌的标题、描写的色调、意象、关键词、诗眼、诗人经历、典故、注解入手准确全面的理解诗意  【关键词】诗歌;鉴赏;常法    古代诗歌的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要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从标题入手  题目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内容。这些信息,有时又是理解诗歌
期刊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思想品德课,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中学教师,因此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让学生感兴趣,必须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种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的任务更加艰巨。那么,历史教学如何改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第一、 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课题教学气氛。由于历史教学长期采用注入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师有较
期刊
1 案例背景:  2009年3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在湘南某县的县城完全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一年级某班的学生正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执教的Z老师是一位有5年教龄的年轻女教师,调来该校已有两年,原在某幼儿园任幼儿教师。她有一又会说话的大眼睛,常现在她脸上的笑容告诉我,她是一位素质比较全面的老师。  本课Z老师力求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建构“平面”的概念,为空间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