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的常用方法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诗歌的标题、描写的色调、意象、关键词、诗眼、诗人经历、典故、注解入手准确全面的理解诗意
  【关键词】诗歌;鉴赏;常法
  
  古代诗歌的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要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从标题入手
  题目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内容。这些信息,有时又是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提示。如贾岛的一首诗《题李凝幽居》。题目中的一个“幽”字透露出很多信息:环境的幽静,李凝的身份这些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很大的帮助。阅读唐朝诗人朱余庆《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不抓住诗题中的“近试”,就不得诗歌的要领,还以为真的是说洞房之事。
  2 从诗词描写的“冷”“暖”色调入手
  古人写作诗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戴叔伦的《三闾庙》,诗中的第三四句是写景的句子“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描绘了一幅特定的形象的图景,引导读者去思考。季节是深秋,时间是日暮,景色是枫树林,选取的都是“冷”色调的景物,再加上“萧萧”这一象声叠词的运用,,更觉幽怨不尽,伤情无限。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和作者对屈原的同情。
  3 从诗词选取的意象入手
  中国悠久的诗歌历史和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使得诗歌中很多形象具有了某种稳定的含义,这种形象就成为了诗歌中的特定意象。诗歌中的意象,都关涉两个方面:形象和情意。抓住那些典型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如郑板桥《题画诗》之一:“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诗人抛掉乌纱,辞官不做,返回乡里,与瘦竹为伴,以钓鱼为乐,不正是他为人耿介﹑不愿同流合污的品格的表现吗?而“清瘦竹”的形象和特征又正是他的节操的写照。我们平时应积累一些意象的含义:梅花凌冬傲雪的风骨,菊花经霜不凋的孤高,杜鹃表示悲苦……
  4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入手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如储光羲的《钓鱼湾》: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深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此诗中的第一句的“乱”字用的非常好,既写出了杏花纷繁茂盛的特征,也表现出垂钓者没有见到情人时忐忑不安的内心活动。此诗只要把握住了这个词,理解这首诗就颇为容易。
  5 从诗词中含有诗眼的句子入手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如宋代武衍的《宫词》:“梨花风动玉兰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第二句是含有诗眼的句子,一个“锁”字形象的表明了满庭春色闭所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以此使人联想宫女的年华,也锁在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6 从诗人的人生经历入手
  “诗言志”,我们在阅读一首诗歌时应了解作者是谁,他是怎样的人,他处于什么样的时代,处境如何等,对理解诗歌能起到引导作用,对鉴赏诗歌的语言和理解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帮助。如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少年就定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1154年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又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黜,晚岁闲居故里,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掌握了这些,我们鉴赏他的《书愤》就非常容易了。
  7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入手
  古代诗人创作时,为了诗诗歌语言 精炼,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从而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会采用用典的表现手法。例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他就化用了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王安石没有去责怪商女无知,而是意在言外,另有所指:歌妓门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耽溺酒色,醉生梦死。然而,如果不改弦更张,采取措施,富国强兵,必然续演六国悲哀。
  8 从诗词的注解入手
  诗歌加的注解的原因一般有:①难懂得词语,不加注释,容易形成理解的障碍;②生僻的字,加注解便于识别;③典故标明出处或内涵,便于理解;④交代写作背景,帮助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所以注解一定会对诗歌的理解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如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隔占春。纵被春风吹作尘,绝胜南陌碾成尘。(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写作的背景,从“变法失败,被迫闲居”可知作者的处境,但诗中的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縱被”和“绝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本文介绍了鉴赏古代诗歌的一些方法,只求“常用”,不求完备。
其他文献
万有引力定律章节中主要研究的是物体或者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围绕某中心天体或某一点做圆周运动的相关问题。天体的半径 r球,万有引力公式F=GMmr2 中的 r万和圆周运动的半径r圆 这个三个“r”,是在本章中运用非常频繁的物理量。这三个r 的数值有时候都相等或者其中两个相等,有时候三个值完全不一样。在实际问题中三个“r”区分和确定是个让学生感觉很困难的事情。  从物理意义上来说三者是完全不同的,天体
期刊
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必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学会“IT”,学会创新,学会思考,在课程改革中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期刊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已成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此,笔者就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1 正确认识“创新”的本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创新”是与班级管理无关的,只是和
期刊
【摘要】读,从古至今就是语文教学的必行手段。读运用得好,完全能激起学生情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文章整体形的特点,指导学生诵读涵咏,体悟作者的情感意境。俗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同学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文中段落,自己谈谈读时的感情。这样能培养孩子正确的认知能力,学生在有选择地读时已逐步把握了文章情感,进入自己设定的情境中,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唤醒或启迪学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应传授给小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只有既掌握知识又会运用所学知识才能使智力得到发展,才算是学到了真正的本领。以往的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培养能力的关键是要靠不断地在实践中运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
期刊
构建创新型和谐社会离不开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就近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1 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如何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期刊
说话能力是一个人认知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等多项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既是语言训练的重点,又是难点。那么,如何加强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训练呢?我认为:首先要选择好说话材料。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材料的来源大致有二:一是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说话凭借;二是教师选取的课外说话材料。两者比较,后者占很大的优势。因后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亲切可感,令学生有话可说,而教材中提供的说话内容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对不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那么如何在农村初中这一较为闭塞的教学环境中学好这一世界性语言呢?对此,我校采取了引入国际志愿者外籍教师进行英语口语合作教学的实验,从而提高了学校干部、英语教师及全体学生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同时也积累了与国际友人的交流交往的经验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外籍教师;合作实验    1 问题产生的背景  英语教学自
期刊
一年一度的中考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它牵动着千万学生和家长的心。中考之后,总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伤心落泪,相当一部分家长扼腕叹息。我们理解学生的辛苦,更理解家长的殷切心情。为使初三同学在最后阶段学有所获,在来年中考考场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全面科学有效地搞好初三复习工作,是摆在每一位初三任课老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为使中考生能取得更好成绩,在总结以前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现提出新学年初三复习策略。  1
期刊
近几年来,我园一直是围绕幼儿园数学教育来开展研究与讨论的,在这里,我想围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合理的设计数学游戏”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过去人们都比较夸大游戏与学习的独立性。现在随着教育观、儿童观的的转变,使游戏与学习的内在联系得以揭示,“习之于嬉”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游戏作为教育的基本形式倍受推崇,幼儿园课程设计与教师行为也无不在游戏性,活动性上下功夫。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是指把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