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路还有多远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573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希望我的孩子能跟城里的孩子受同等的教育。”“希望我的孩子能上一所好的学校。”“希望我的孩子能分进重点班。”这些话是很多父母心里的纠结和企盼,它们背后反映的是社会对教育公平的期待。教育公平不是个新话题了,之所以还要再拿出来讨论,是因为这一话题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久治不愈的教育症结,在社会上反响强烈。
  本期所刊登的这几篇文章,有从专家的角度,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对教育公平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还有从一线教师的角度谈一些观点、看法和做法,有的也许没什么新意,也不够深刻,甚至还片面和绝对,有的做法还在探索阶段,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基层教师对教育公平的呼唤和期待,体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一片深情。
  教育是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平衡器”。给每一个孩子公平的教育环境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动摇的任务。
  追求教育公平,我们一直努力着……
  现状
  ★教育经费投入存在地域差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突出。
  ★社会大量学龄人员丧失受教育的机会。贫困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和流动人口子女等上学难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中,涉及“择校”和“就近入学”原则的冲突,重点校(班)和薄弱校(班)的冲突。
  ★贫困学生与弱势群体救助不到位。
  ★教育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偏高。
  ★教育特权、教育腐败、教育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
  权威声音
  袁贵仁(教育部部长):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两大战略重点。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负有重要的指导、设计、推进的责任。要坚持以加快发展促公平、资源配置促公平、完善资助促公平、规范管理促公平,有效解决择校问题、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切实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
  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最终的教育公平,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育而激发潜力、得以发展,通过教育而获得人生路上的成功。要实现这个目标,则需广泛推行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的个性化教育,以取代陈旧的教学模式。当然,要实现教育公平、广泛推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在我国目前还有其他的限制,比如,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自主选择课程体系的能力,如何区别学生的差异,提供个性化教学辅导,我国的课程改革应该如何跟进,教师队伍如何对应进行个性化教学工作等等。
  朱永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所谓的“教育公平”,首先是机会的公平,让所有的人都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其次是过程的公平,让所有的人接受尽可能均等的优质教育;最后才是结果的公平。要实现教育公平,最关键的是先缩小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城市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差别,尽可能把最薄弱的学校优先办好,多“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目前,“高考公平”很受关注,但教育公平最重要的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因为一个人接受的基础教育品质如何,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终身。
  刘长铭(北京四中校长):从2012年开始,北京至少有两件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工程列为政府的实事。一是鼓励中心城区的一些学校在城乡新区建设分校,这是城乡新区中小学建设工程,而且明确要求要实施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不是说一个学校在那边挂一个分校的牌子就可以了。对于资源输出的学校,市委市政府予以奖励,并且补充一些编制来促进学校的教师到郊区新的学校任教。二是北京从2012年开始有一个工程叫“北京数字学校”,组织北京市最优秀的教师,在今年提供9500节网络课,然后免费提供给全市各个学校。
其他文献
将福建省A股上市公司分成自愿审计、强制审计和未审计三个组合,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这三组上市公司在以半年报公告日为事件日,公告日前后5个和10个交易日为事件窗进行了研究分析,发
从侧孢短芽孢杆菌X10发酵液中提取的拮抗蛋白粗提液具有抑制茄科劳尔氏菌生长的效果,该抗菌蛋白粗提液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耐90℃的高温;用蛋白酶处理,其抑菌活性受胰蛋白
欧典事件说明,成熟的市场经济距我们还很遥远,国人在消费中还必须继续承受着各种各样痛苦,委屈和被骗的代价,欧典类的企业学将会以种种方式出现于我们的视野,政府的公信和企业的诚
一、在数学内容上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既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又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努力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各种有效因素,不断提炼出教学内容中的精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深入挖掘教材内在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学习目的对学生活动起指向与推动的作用,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要求。  (2)联系九宫填数、古代算术题
<正> 关于广播语言的特点、目前许多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广播工作者都发表了许多意见、大家在揭示广播语言的特点、探求广播语言的内在规律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有不少同志对广播语言特点是有不同看法的,这些看法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根据,目前要一下子统一起来,困难还是比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要使研究深入,一定要
备课、授课和评课(更确切地说是课后反思),这“三课”已成为教学工作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集合概念,它们明确界定了教学的工作范围。在这个相对闭合的教学工作流程中,如果哪个地方断开了或不顺畅,这个循环就不能正常运转,教学工作就会受到影响。我们必须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  养成优秀的备课习惯。随着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备课不再只是教学步骤的体现,而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备课不是为了背课而是为了上
<正> 电视新闻节目(本文所指的是以录像影片拍摄制作的新闻、电视记录片和专题节目等,不包括口播新闻)作为视听传播媒介是通过声画来传达新闻信息的。那么在电视中这两种不同的形象是以哪一种为主?以画面为主还是以解说为主?对这个问题,在电视新闻工作者中是有不同看法的。多数同志认为形象化地传达新闻信息是电视新闻有别于报纸、广播新闻的最主要的特点,镜头画面是电视新闻的基础,是主角。近几年来,在电视新闻改革的探索中,也有同志提出电视
<正>一、化归:变"新知"为"旧解"这就是化归方向的熟悉化原则,化归的方向朝着熟悉化,把生僻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即转化为已知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新东西化作原有的"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学习成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该文以分布式认知理论为依据,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英语移动学习现状展开调查,就如何提高大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那么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何引领学生走向善学的"殿堂"呢?笔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