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常态下教师队伍建设的再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f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吕叔湘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对出现的教育新常态、新问题、新形势和新任务,仍需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教师人事制度创新、深化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关键词:教师队伍;新常态;新问题;举措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3-3
  一、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学校内涵建设,认真抓好师德建设、人才培养、人事改革三项重点工作。以理论学习、法律法规教育、师德教育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为抓手,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改善教师队伍状况和加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深化改革,优化管理,注重成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新形势和新任务,仍需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教师人事制度创新、深化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近期,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专项调研。
  (一)教师队伍情况分析
  (二)教师队伍建设举措
  1.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办学根本任务
  我校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工作首位,坚持立德树人办学根本任务。坚决做到“四抓”:狠抓师德教育认识;狠抓师德教育规范;狠抓师德教育主题活动;狠抓队伍机制建设。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明显成效:教师从教行为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2.构建教师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水平
  我校结合《丹阳市关于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培训管理工作办法》,制定了学校“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落实了教师培训规划和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学时认定办法,构建了现代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实施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计划。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优化教师管理机制,提供教师爱岗敬业动力支持
  我校严格岗位设置和管理,规范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出台了《教师岗位设置暂行办法》,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岗位设置与教师结构工资更具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认真落实工资制度改革,制定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和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出台了《教师工作常规与工作质量考核实施细则》,向科学管理又迈进了一大步。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以及与这些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其他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文件出台,为我校教师管理提供了全面而可靠的法律依据,也为教师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操作办法。因此,学校以往对教师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行为大大减少,整体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教师评聘制、教师工资岗位设置制、绩效工资制的逐步推行和试行更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也给学校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社会对学校的美誉度和满意率等都有明显提高。
  近年来,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好业绩,但与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奋斗目标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相比还存在差距。
  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结构性不平衡现象依然严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江苏高考方案的不断变化。在落实课程计划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校教师结构性不平衡问题依然凸出,有些学科教师严重短缺,有些学科教师相对富余。由于学科教师编制的不平衡,教师的配备就不能完全迎合课程改革对学科教师的需要。主要学科高层次拔尖人才数量严重短缺。因此,我校只能采用学生转科、教师兼课等方式暂时应对,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甚至高考本科升学率。编制管理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年老体弱和病休教师工作不够正常或难以胜任正常工作,但却占用了一定数量的岗位和编制;个别学科教师紧缺和高层次拔尖人才短缺,存在编制虽多却按学科配套的教师不足、能胜任教学的教师不足;有些学科教师虽人员富余但称职人员不够的现象,这些富余人员和不称职人员分流困难,一旦遇到教师事假、病假、产假、境内外培训或会议等情况,任课教师就会出现“断档”,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教师能进能出的机制在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因此,我校教师结构性缺编和高考升学压力,仍有部分教师超负荷工作。
  2.师德师风建设仍然面临挑战
  尽管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事迹。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目前,我校仍有少数教师素质能力低下,甚至极少数教师法律法规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师德师风建设仍面临新的挑战。少数教师的师德师风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之处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少数教师安于现状,丧失职业追求,失去学习兴趣,缺少学习热情;少数教师滋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产生了不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忙于有偿家教的现象;少数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上班时间从事炒股或商业经营活动;少数教师不尊重学生,时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发生;极少数教师师德失范,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等。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其症结在于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不强。其综合素质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3.高层次拔尖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用人制度存在的教师职务终身制、人员单位所有制没有改变。要切实落实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度还有一定难度。学校考核仍流于形式,优胜劣汰、转岗、待岗、下岗等奖勤罚懒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由此导致统筹配置教师资源机制难以有效运行。教学成本投入不足,拔尖人才数量偏低。一是我校特级教师、正教授级高级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数量严重不足,数量和质量还不尽人意。他们在指导培养中青年教师方面,作用发挥不够。有些教师对评拔尖人才的评审积极性不高,新老交替面临严峻形势。二是学校不能真正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造成人浮于事,甚至导致骨干教师流失;三是少数教师素质低下,产生了拜金主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
  4.继续教育培训急需有效落实
  一是在我校现在还有部分教师没有能够完全理解国家和省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思想认识不到位造成部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教师对多头培训感到力不从心,由于高中教师工作时间长、负担重、压力大,有时处于应付状态,培训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地方教师培训机构的管理不到位,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主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再加上教师培训机构的制度不严,培训的主题性和针对性不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培训者培训能力较低,导致培训实效性不高。四是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培训有时也受到时间限制等等。因此,高中教师工作疲惫,职业倦怠,真正外出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极少。多头培训的繁多、继续教育方式方法的牵强,导致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现有师资队伍的质量与未来教育的不适应、现行教育教学方法的呆板与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现行教研方式的陈旧与指导教师教学的不适应,从而出现了“身在课改中,处在理念下,留在陈旧里”的普遍现象。
  三、教师队伍管理的设想和建议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保证。优化教师结构、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等对教育新常态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我校对“十三五”期间教师队伍管理进行了一些思考、设想和建议:
  1.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编制结构
  近几年,随着丹阳高中布局调整,农村高中撤并,教师分流进城,我校教师编制出现了“超编”的情况,但事实上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教师却不够完整,产生了学科教师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我校将尝试对年老体弱者实行提前退养,让出教学岗位;对确实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岗位转移,让他们从事教育教学服务工作;对紧缺薄弱学科,采用招聘高层次人才和制定校培梯队计划的方式解决。严格教育教学岗位工作量标准,人尽其职,通过考核竞争确定岗位数,富余的教师通过转岗培训和进修,从事紧缺薄弱学科的教学工作。根据教师管理特点,广泛征求意见,吸纳教职工代表议案,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符合教师队伍建设的岗位编制、逐步完善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方案。建立一整套务实有效的教师编制管理机制和工作作风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主管科室的调控作用,形成健康的“教师能进能入能分流”的任用机制和管理机制。同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完善教师分配和调配机制,坚持按学校实际情况核定学校编制,按学科、依专业配备教师,走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路子,教学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做到用有所专、教有所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逐步形成“以观念、能力、成绩任人评人”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道德素养
  随着《丹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履职行为十项规定》和《丹阳市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有偿家教和收受礼金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文件出台,我校借势发力,列出教师责任清单,签名后在校园醒目位置张贴公示。在师德建设上,认真抓好教育、制度和管理三项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教育观,增强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引导教师形成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核心的精神品质;学校将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激励教师教有创新的奖惩机制和学生评教体系。坚持实施师德建设长效管理,建立有效的师德建设监督机制,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扣发工资乃至行政处分。同时,教师有偿家教问题是当前社会反响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将认真研究,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正确引导,有效遏制在职教师从事以营利为目的有偿家教。
  3.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学校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有计划地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尊师重教的舆论宣传。广泛宣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教育教学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宣传学校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模范教师和先进事迹等等。开展校内年度“感动校园十大新人新事”、“优秀教师团队”、“文明示范教职工”等评选活动,引导社会及家长形成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参与教育的良好氛围,使教师真正成为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次,加大教师聘任制度执行力,建议把绩效工资制度、职称评审制度、岗位设置考核奖惩制度和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制度结合起来,将师德考核作为重要内容,出台教师岗位标准和能力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细化考核聘任细则,实现教师聘任的公开、公平、公正。对现行的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细化,出台具有更为可操作性、行之有效的执行办法和实施细则,真正体现优绩优酬、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个个争做群众的满意教师。
  4.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的培训实效
  学校将以镇江市“青蓝工程”和丹阳市“1358”工程为依托,启动以提高全体教师素质为主的“提升工程”和以骨干教师培育为主的“名师工程”,加大拔尖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围绕课程改革,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师各类培训,构筑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如:教育部门的集中培训、教科研活动的教研培训、校本培训等途径,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刷新”、知识结构的拓展、能力结构的激活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娴熟;重视教育的外延发展,以省级地理课程基地为载体,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发挥地理课程对其他学科的示范辐射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教师办公教学条件,让教师真正工作顺心、在校安心、教学尽心、生活舒心,让教师的“身价”有增无减,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制定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的详细考核办法,切实提高培训实效,以培训能力建设为抓手,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力争做到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减少多头培训。将集中培训、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改革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吸引力和感染力,结合高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培训,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着力问题解决和行为改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课堂,相当一部分教师仍占据着课堂的主宰地位,对高效课堂的两大支柱——学习小组建设和前置性作业设计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陶行知先生早年发表的《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提出了“六大解放”这一教育理念,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使每个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能够充分学习、学会学习与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只有教师解放了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才能真正实现回归儿童立场、回归语文素养、回归动态生成课堂的美好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中学德育管理不能只依靠单方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新媒体时代社会参与的作用,涉及到学校在中学生德育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家庭德育管理这个重要角色的参与,这是一项需要合力的变革。  关键词:新媒体;引导式;网络监管;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126-1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带给中学生的冲击不仅体现在行为改变上,而且对
摘要:目前初中思品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不到尊重,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本文从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相关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负面影响,使学生重理轻文,只重技术,忽略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导致许多学生对伦理、生态环境、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淡漠和无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人文精神重新定位,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政治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独立个性为目标的重要课程。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应重视在进行政治教育的同时,渗透相应的人文知识教育,以发展学生的独立个性
摘 要:我校地处经济较发达农村,目前,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德育面临新的挑战、新的机遇,为了加强德育管理,我校以加强德育针对性、有效性为目标,重视研究新形势下的实际情况,注重挖掘现状中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围绕“意识、关系、机制、细节”几个关键词,积极开展工作。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管理;意识;关系;机制;细节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
摘 要:为了实现英语考试评价的信息化,提高中考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的评价信度及工作效率,从2009年起,江苏省中考实行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即采用人机对话形式进行听力、口语合二为一的测试。然而,在实际的中考英语口语教学中经常出现“教时多,效率低”、“哑巴英语”等低效现象。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中考英语口语教学低效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成效,提升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关键词
摘 要:新的教学观要求学生不能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意识到每一个知识点不是被灌输的,而是自己主动探究的结果。本着这一教育理念,本人有针对性地对《遭遇险情有对策》一课的具体内容进行巧妙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灵动。  关键词:思品教学;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5-
摘要:随着云计算越来越普及,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技术以一种前所未有、润物无声地姿态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学习的空间中,将原有的由黑板、粉笔、教师、学生构成的教室环境,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技术改变了个体的思维方式,因此,如何将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促进学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
摘要:随着锚点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学生的思维拓宽了,深度加大了,而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发展却停滞不前,落后的历史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型锚点探究型课堂下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要求了。传统的历史教学以唯物史观为核心,内容分割仍沿用多年以来革命史观的理念,已然落后于时代。时代催生的新史观必须要融入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史观;初中历史;融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摘 要:本文以一节公开课的设计为例,阐明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导图软件和Moodle教学平台的应用方式及优点,希望能给信息技术课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Moodle;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3-109-1  目前的计算机里很有多成熟的应用技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师未能推广应用。近年来,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