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语交融,润“德”细无声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如何在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交融中渗透德育教育展开讨论,力求把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音乐达到润“德”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肩负了传承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而仔细翻看现行的人教版教材,每册精选的课文都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佳范文,面对这么多的课文,教师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渗透德育教育,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实,教师不妨利用音乐这个载体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润“德”细无声的效果。
  一、以歌导入
  新课的导入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极好时机,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地播放一段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歌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乐声中身临其境,引发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从而营造出“未成曲调先润德”的氛围,不露痕迹地让德育渗透进学生的大脑之中。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课,一开始教师就说:“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叔叔,你们听。”随后播放音乐《学习雷锋好榜样》,学生轻轻哼唱,这时再借机导入:“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但是他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來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这样的导入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雷锋同志的一些情况,又让学生了解到了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无形之中就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学之中。
  二、以唱代讲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适时配上一段适宜的音乐就会使学生置身于乐曲所营造的特殊氛围之中,唤起学生的情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背后传达出的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王二小》一课时,由于低年级孩子年龄偏小,生活经历少,语言文字的抽象性使孩子一时难以理解王二小所处的险境及他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此时,教师适时地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在“鬼子扫荡”的音乐声中想象当时的情景,并适时提问:“孩子们,此时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当孩子带着这个问题,听着音乐再次读课文时,他们体会到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从而表达出对王二小的敬佩之情。此时正是教师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
  三、以曲浓情
  教学中扎实地抓好重点词句,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因此,在深入领会课文主题时引入音乐,可以加深印象,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课文主题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如,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的第6自然段写的是五壮士跳崖的壮举。教学完这个自然段后,教师可以多次播放《国歌》,让学生有感情地多次配乐朗读。这样通过配乐多次朗读,不但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使学生深受感染和教育,而且教师也用情感氛围创造了最佳的渗透教育时机。
  四、以乐促写
  习作教学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习作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能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折射出视像。这一视像是有生命的,是流动不息的,是可以叠加、延伸的。视像一形成,思维积极性一调动,便又转化成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慈母情深》一课时,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慈母的情多深啊!不禁令我鼻子一酸,我的心里有多少话要对母亲说,有多少情要对母亲诉啊!可以说你的自责、你的决心、你的懂事、你的感激……可想而知,当学生一边听着动人的音乐,一边思绪泉涌、奋笔疾书时,本节课的德育教育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以音绕梁
  结课是一堂完整语文课的最后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好的结尾能够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五年级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地震中的父子的故事,谱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的颂歌。教师在结课时播放歌曲《父亲和我》,让学生合唱,想象自己和父亲在一起的情形,以歌曲中的形象与作品中的形象作比较,使学生产生了音乐与文本的共鸣。一曲唱完,很多学生眼里都闪烁着晶莹的泪花,他们被父子间的挚爱亲情所感动,本节课的德育教育效果就显而易见。
  当然,音乐与语文整合渗透德育教育的运用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音乐。而且,音乐的播放要适时适度。教师要注意使用音乐的时机,而且音乐的使用不宜过多。
  总之,把音乐融合于神圣的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定会让我们的神思驰骋在文学与音乐的双重殿堂,更好地润“德”细无声!
  参考文献:
  崔峦,陈先云.新课标教案语文[M].延边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潘丽丽,女,1981年9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浙江省天台县赤城街道第四小学,主要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多篇论文在全国、省级刊物发表。
其他文献
阐述了产业型专业合作组织存在形式及内部成员利益联接机制,分析了合作组织内部成员利益联结关联度,提出了加强产业型专业合作组织内部成员利益联接的对策。
企业廉政文化,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践中形成的,是企业文化渗透、激活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企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导向功能,其内涵是以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廉政理论为指
摘 要:人一生的发展如同建设一座高楼,地基对于高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理,学前教育如同人生的地基,做好学前教育工作对于幼儿今后的人生发展起决定性因素。从幼儿教育的一个方面——美术活动教育探讨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活动教育在幼儿对外界具有初步认识之后,通过自身对具体事物刺激而产生的朦胧美学,但美术活动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应当足够重视,掌握合理的方法,辅助以适当的工具与培养环境,塑造幼儿的美学
探讨"代"与"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把握其精神和特征,提高数学学习和教学效率.
关于正方形的折叠问题,有比较多的教学设计和方法,笔者思考能否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得各种学习层次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使他们得到一定的发展.  第一步:一张纸片,如果对其进行折叠,你最容易想到的是怎样折叠  有的学生想到将其对折,有沿着对角线折叠,等等. 观察折叠后的图形,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这里面有怎样的数学知识呢?  第二步:还可以怎样折叠?有什么好的建议?学生提出多种建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如在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我通过让学生自己推导将一
本文结合了高等院校用电的特点及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设计,结合高校供配电系统改造实践,在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从照明系统、供配电系统、科学管理等方面分析了高校电气
根据江苏省1990--2008年的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专业市场与经济转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专业市场发展与经济体制转型、经济结构转型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
冷湖0-5号构造是柴达木盆地以下侏罗统为烃源岩的一个含油气构造带,目前除冷湖3号油田为侏罗系原生油气藏外,其他所发现的油田均为第三系次生油气藏。通过对该构造带三维地震精
对正大12玉米品种种植密度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正大12种植密度为825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且该群体密度下的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抗逆性等方面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