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有关知识,学生生活经验,实践操作,训练数感等,采用一定教学策略,加强数感的培养,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教学 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把“数感”摆在首要位置,这充分表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生活实践,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培养数感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便捷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在现实情境中经历建立数感的数学过程,获得对数与数量及数量关系的感知经验。
  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作业里出现:“小明身高138米”、“一包盐重1吨”、“爸爸每天工作8分”、“妈妈体重55克”……如此荒诞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学生缺乏生活上的实践,对数概念没有切身的体验与把握,没有形成良好的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与学生生活实践的“切入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积极创造条件,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地感知、体验,再加入适当的抽象概括。如在生活中数数各种物品;或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1米、100米、1000米等的距离,感受1平方米、1公顷的大小;或到超市去看看、称称、掂掂,感受1克、10克、100克、1千克、10千克等的实际重量。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对数有敏锐的感受力,还能培养学生“亲近数学”的行为,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这样,就不会出现作业中可笑的现象了。
  生活实践可以让学生获得数感,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这样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了数的意义和服务于生活的事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
  二、实践操作,强化数感
  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数概念的抽象和数量关系的建构及对数量的估计通常在具体的行为操作和思维探究中实现。动手操作活动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现,是经验不断内化、提升的过程。因此,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进行具体的操作探究,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从而强化数感。
  因此我在低年级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数数小棒,数数卡片,摆一摆圆片,剪剪几朵花,画一画几种水果、房子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2……这些数究竟是什么,它们可以表示多少。学生列举了很多例子,如1栋房子,1辆车,1把笔,1张桌,1所学校,1个班级,让学生理解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又可以表示一个整体,一个单位。在学了1的基础上再学2、3,等等,真正意义上理解数几的含义,它是表示几的物体,如几架飞机几条船,几个梨,既可以表示吃又可以表示玩的用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又如在教11~20数时,也是用数小棒先让学生数出十几根小棒,问怎么样摆才能让大家看得清清楚楚,然后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在同桌交流、比较中得出结论。一致认为把10根捆成一捆,余下几根放在一齐,一捆表示十个一。不仅显示出这样摆的优越性,而且对两位数的数位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多位数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实践操作,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才能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形成数感,增强数感,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三、学会估算,发展数感
  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估算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多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觉进行估算,强化对数据的认知,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在教学“计量单位”后,可设计一些本身蕴含着估算价值的例子让学生进行练习。如一支铅笔长约(),运动场一周长约(),我们学校大约有学生()人,一袋梨4(),一间教室长15()等。学生的良好数据感和量化能力不仅表现在对数据的提取和加工上,同时还表现在“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上。如,“小红家养猪年收入是5850元,养鱼年收入是3480元。估计这两项年收入一共多少元?”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估算策略有所不同。有的说:“5000加3000等于8000,850加480大于1000,因此,它们的和比9000多一点。”有的说:“5850少于6000,348少于3500,因此它们的和比9500少。”有的说:“这个数比5000 3000大,比6000 4000小。”这些估算方法都是对的。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学生在这样的估算训练中,估算能力逐渐提高,见到生活中的事物,能够很快和数建立起联系,体会了数的大小、多少的实际意义,对数的感知能力也逐步提高。
  四、解决问题,升华数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例如,在一节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创设情境,如:春天来了,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呢?学生回答是春游。在组织春游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或者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想出了很多问题,有租船问题;有购票问题;有计算耗油量的;有根据路程与速度估算时间的;有设计路线的。学生从多角度考虑,设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自己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做出比较。例如,公园大船每条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坐4人,租金8元,全班50位同学,请学生设计一种租船方案,计算出所用钱数,比较一下哪种租船方案最佳,并说说理由。结果种种租船方案出台,经过比较认为租7条大船,2条小船最省租金。
  让学生在亲身活动经历和运用中感受数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巩固了对书本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生的数感也得到了升华。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知识,儿童生活经验,联系身边有趣的事,等等,采用一定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数感培养,把数感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OBE和微课成为了比较受欢迎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而且通过研究发现两者有着诸多的相同点,即都极其注重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传统的俄语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能
对于全社会而言,将优秀艺术作品作为人类文化实证传承给未来,从来就不是一件可以轻描淡写的事情。中国油画自明万历年间由西方传教士引入的西方绘画为发端,历经较为漫长的“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去获取知识。教师如果灵活运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一定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直观操作 巧妙引导 比较归纳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其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
本文对三网融合的理解、发展现状和现实意义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与叙述。在分析了对三网融合两种理解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推动中国三网融合的五种推动力量,引申出三网融合的真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本身有创造、发现的愿望,他们渴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数学学习不仅意味着模仿和记忆,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即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思考与交流,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
新办学模式下,对本科学校的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其在教学管理中加强信息化模式的应用,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对大数据的挖掘与利用,规范教学管理行为,使日常工作
冀棉20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农三师种子公司李宪俊冀棉20(原名冀492),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从海陆杂交后代中,经多年的连续选择而育成。1994年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预
玉米新品种介绍伊犁地区种子站李志伊单九号伊单九号是伊犁地区农科所玉米专家陈茵同志1982年选用MO17为母本,B73作父本组配而成。1987—1989年参加自治区北疆片品比试验,三年平均亩产880.8公斤。比对照
通过原位悬浮聚合的方法,以过氧化苯甲酰(BPO)做引发剂,制备了聚苯乙烯/多壁碳纳米管(MWNT-g-PS)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水和乙醇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分散性及稳定性.通过高倍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也是构成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必须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学的思维能力训练,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把思维能力的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和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