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灵动高远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对2011年高考安徽省文综卷第36题的评析,指出该题在命题的立意、具体材料的运用、考查范围和知识点的把握、试题形式、教材联系等方面具有厚重、灵动、宏大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 2011年高考安徽省文综卷历史试题第36题
  
  2011年高考已经成为历史,安徽省是自主命题的省份之一,2011年高考文综卷呈现出许多亮点,其中历史试题更具特色。
  一、第36题试题解读
  1.试题再现。
  36.(26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8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8分)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10分)
  2.试题解读。
  问题(1)的考点是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考查核心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对应教材内容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第3课第三目内容。跨度时间长,但内容较少,是一个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完整专题。要求学生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一个连续的清晰认识,包括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本题设问较为明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材料解读能力,判断考查的是科举制。
  问题(2)的考点是梭伦改革,对应教材内容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第5课内容和选修一第一单元内容,以具体历史事件切入,内容丰富,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对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明确认识,尤其对梭伦改革要有充分了解。
  问题(3)的考点是比较分析题型。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雅典民主政治进行比较,要求学生掌握二者的发展变化和影响,该题要求学生具备宏观把握历史的能力。
  二、第36题的特色与立意
  1.厚重的人文气息。
  第36题通过考查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和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在高考中的重塑。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从汉朝的察举制开始已初具规模,影响很大,而科举制更是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与社会一千多年。试题展示了中国古代对文官选拔、对国家管理、对文化思想的重视。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在古希腊时期的雅典民主政治,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是梭伦改革。试题以梭伦改革为切入点,把西方古典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表现出来。二者的对比,表现出文化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试题所体现出的厚重的人文气息同样具有时代价值。当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该题通过对中外历史上制度文明的考查,让学生感受世界不同文明。
  2.回归教材,高于教材。
  两则材料的考查范围、知识点在教材中,而材料来源于教材外。在考查范围和考点上回归教材,在形式上灵活多变。材料一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知识点和第(1)问的答案在教材中。材料二关于民主政治制度的知识点和第(2)问的答案也在教材中。第(3)问就需要学生具备完整的知识贮备和宏观历史对比分析的能力,已经不局限于教材之内,而体现出灵活、新颖的特点。
  教材是高中历史学习的主要內容,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都应该以教材为主,并辅之以相关的学科知识。完全依赖教材和完全脱离教材都是不科学的。
  3.通史性和历史的整体感相结合。
  试题以中外历史相结合的宏大篇幅再现中西文明的发展与演变。所要考查的大范围是学生对整个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古希腊时期的民主政治的了解与认识。二者的历史过程非常完整,且时间跨度大。材料一以考查在中国古代实行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为核心,表现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文官选拔制度,具有历史的整体感和通史性质,打破了传统的以具体的、单一的知识点的格局。
  历史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历史知识的不可割裂。高中历史以模块、专题教学为主,但历史的内在连续性和整体性无法回避,更没有必要回避。学生掌握了完整的史实才能有对历史的宏观认识与把握。
  4.全球史观的宏大视野。
  选材的来源既有中国古代文献,又有外国著名学者的史学著作;范围包含东方文明的主要代表——中国,又有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内容包含中国两千多年的重要史实和西方古典文明时期的重要史实,选材的范围和角度相当广阔。第(3)题把中国文明的典范科举制与西方文明的典范民主政治制度相比较,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待世界上两种不同文明、两种不同文化的发展历程。
  最后一小问又从古代延伸到今天,探索两种不同文明形成的不同文化观念。试题以全球史观为理念,再现了中西文明发展的宏伟篇幅,使学生对人类文明、对世界的总体概况有一个全新体会。只有开眼看世界,才能拓展知识,开阔心胸,高中生需要这种视野,需要对祖国的辉煌文明和人类的所有文明有所知、有所体会。
  总之,通过对2011年高考安徽省文综卷第36题的评析,可以看出该题在命题的立意上、具体材料的运用、考查范围和知识点的把握、试题形式、教材联系等方面具有厚重、灵动、宏大的风格与特点。该题以新颖独特的形式,以高瞻远瞩的视角,为以后高考历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方向,也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其他文献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探究,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它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分析探究、提出问题→收集信息、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论证评价→得出结论、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必要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索,从而让学生自己主动建构
摘 要: 开设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文章在分析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军事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三位一体”体系下的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课程定位、教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 军事理论课 课程建设 “三位一体”    据国防部统计,2009年全国征集新兵60万,有近13万来自全国各级各类高校,比例超过20%,预计今后大学
摘 要: 在荧屏谍战潮流的大视野下,以《风声》为代表的谍战片试图将商业元素和艺术性相融合,逐步的找主旋律和市场的合适位置。本文立足文本分析,从内在层面即故事、人物、情感等方面和外在层面的影像包括符号式的意象表达及造型、道具,布景等方面对《风声》的创作进行分析和阐发。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为国产商业类型电影的发展所作的探索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 《风声》 谍战 悬念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拓展素质教育内涵,在教和学的两个环节,实施互动教学,突出主动性和开放性,充分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使教学内容由“课堂”转向“社会”。教学方法由“模式化”转向“随机化”。注重实用性,培养学生快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较强的听说能力。做到开放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激起语文教学的活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互动教学 教学改革  
摘 要: 酒意象在黄庭坚词中十分常见,且在其后期词作中尤为明显。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寥落与感慨之“悲”和达观与沉郁之“旷”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山谷后期词酒意象中的情感涵蕴。  关键词: 黄庭坚 后期 词 酒 意象  “酒”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从最早的《诗经》、《楚辞》开始,就已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们或以酒寓怀寄情,或以酒解愁自娱,更有甚者将酒称为“吊诗钩”,作为自
摘 要: 特朗斯特罗姆和马休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自觉运用超现实主义、比喻、象征等技巧,出色地对“语言对认知的削弱”及“语言表现物象的局限性”做出反叛,回归和捍卫了诗歌本身,同时也为纯诗的发展树立了各自不同的语言标杆。  关键词: 语言局限性 超现实主义 比喻 象征 语言观  语言在产生之初本是为了方便人类交流,增进对物象和自我的了解的。然而,语言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谨严的体系和固定化的所指,语言因准确对
摘 要: 成语的汉译英向来是翻译工作的难点,而在散文这种文体中经常出现各种成语,因此,本文以张培基教授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以奈达的功能对等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在散文翻译中,成语汉译英时意象的保留、丢失与改变。  关键词: 功能对等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成语汉译英 意象    一、散文的发展和特点  散文,属于文艺语体的一种。它是用以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的一种用语体式。我国传统意义
摘 要: 在农村小学中,许多学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心理,对写作没有太大的兴趣,阻碍了写作能力的提高。文章对使学生克服对写作的畏惧心理,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作了探讨。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写作教学 写作水平    提到作文,许多家长、孩子都为此头疼,教师们也是怨声满天。农村小学的学生相对于城市的孩子生活阅历少,知识面窄,课外阅读量不多。许多学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导致对写作没有太大的兴趣,从而阻碍
摘 要: 以人为本成为我国的时代精神,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本文分析了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平等地尊重学生的个性,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关爱学生 教师职业道德  在传统文化中,人文关怀是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重要标志。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本主义思潮则弘扬历代人本主义“尊重人性”的精神,倡导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研究。如今,以人为本成为我国的时
摘 要: 《儒林外史》作为讽刺小说,人们普遍比较关注的是他所写的儒林中的人物,即男性,但其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女性同样值得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鲁小姐和沈琼枝。他们同为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女性,在他们身上有着受时代影响的相似之处,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却有很大不同。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女性的分析,从而发掘从她们身上折射的清代八股制下女性的生活和思想观念。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