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自主探究之我见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r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耗时最多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它也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意识水平的综合反映。
  【关键词】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创新思维;鉴赏能力
  “自主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的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那种“要我学”的陈旧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充分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自主探究性阅读,充分开展自主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是初中许多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下面我就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来谈一下肤浅的看法和认识。
  一、自主探究,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是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很狭小,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教师要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整个课堂应是听不到指责声和感受不到压抑感。哪怕是不正确的结论,教师都应满腔热情地予以引导和鼓励,切忌生硬否定甚至讽刺,以免泯灭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比如在学习《月亮上的足迹》的时候,课前可以设计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近月球”(1)关于月亮的传统故事你知道哪些?(2)有关月亮的成语、对联、诗词名句你有知道多少?(3)月球上的环境和我们地球一样吗?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4)人类什么时候首次登上月球,我们国家的登月计划叫什么?(5)你认为人类该如何开发利用月球?这些问题的设计,给了学生查找资料,合作交流的机会。课堂上,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就有了探究的兴趣,就能收到既立足于文本,又跳出文本而进行迁移性、發散性的多角度的探究性的阅读效果。
  二、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情景是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情景能对人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利用情景教学,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驰骋想像,更好的感受和理解文章。如:学习课文《贝多芬》可以让学生聆听一下《命运交响曲》,领悟“命运在敲门”的韵味;学习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可以唱一下国歌,体验爱国情怀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把握和体会。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置身于黄土高原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的兴奋,随着那擂鼓那冲劲和节奏鲜明的隆隆鼓声不断升温,对于安塞腰鼓所带来的震撼也不言而明。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可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和学习的愉悦。
  三、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朱自清的《背影》、茅盾的《白杨礼赞》、林清玄的《光之香》,先让学生从这三篇文中找出共性,它们都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语言都很优美。但学生通过比较可得出:叙事性的散文是通过事件来直接抒发感情,抒情性散文是通过象征意义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哲理性散文则语言意味深长,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当学生掌握了这些不同特点以后,再从课外去寻找相关散文去阅读比较。
  此外,我还将相同或相近主旨不同作者的文章进行比较,如:杜甫《春望》与张岱《湖心亭看雪》,同样是“悲”,杜甫表现出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而张岱更多的是面对历史走向的无奈。还可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如:鲁迅,教材中收录的鲁迅作品计有: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藤野先生》,杂文《最先与最后》等。这几篇作品,体裁不一,主题各异,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一个多面的鲁迅形象。还有梁启超,他的两篇作品(《少年中国说》和《学问与趣味》)被收录进语文教材。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对梁启超的文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这位文学大师的人品有了了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鉴赏和品味语言的能力。 有时,还可以将中外同种体裁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思维训练,而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思维离不开语言,因此思维训练也必须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和发展。新《语文标准》也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呢?
  1.扩宽阅读量。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还应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把读书的感受写下来,并摘录精彩的词句。
  2.注重独立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只有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3.培养兴趣。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相互启发,不断探究,总结方法,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活动。充分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中堡中学)
其他文献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普遍缺失问题意识。思维上的问题性心理造就了问题意识,往往表现在人际交往关系中产生的困惑,怀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在学习交往过程中
荣昌县一位居民反映:我们是荣昌县昌元街道滨河花园棕榈园,幢业主,现向您投诉渔人码头滨河花园店严重持续扰民事件。该店去年底开在我们家楼下,至开业来,呛人的油烟味使周围20户左
【摘 要】文中辨析了“传知”与“传道”在初中教学中的利害,以及通过他人和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教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例证中反映出学校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只有卸下沉重的包袱,学生才能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传知;传道;自主  我国从古到今给教师定位的角色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的含义是传授给学生的是道理、方法和情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是一种思维能力和价值
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主要活动,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所以,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数学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若能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取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师应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效益观  课堂教学效益观,
记者6月1日从《江西省湖泊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此《条例》1日起实施。《条例》明确江西湖泊保护要建立名录保护制度,并实行湖长制。
鉴于传统卡片式工艺数据组织模式和以工艺卡片为蓝本的工艺数据库的内容和数据存储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未能发挥出工艺信息的最佳效应,本文提出中性工艺信息模型.该模型突破卡
规模化养殖生产时现代生猪养殖的发展方向,而确保生猪养殖的高效益回报,掌握科学的养殖管理技术是关键中的关键。由此为出发点,就规模化生猪高效饲养技术做系统探讨,以供参考
高中语文,兼有培养高中生语言交际能力与准备升学选拔的双重任务。传统课堂高考“指挥棒”的弊端也随之呈现。课堂过于注重知识积累与繁琐的训练,往往疏忽了高中生的情意参与。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掀起了一场教学革命。它否定了学习过程等同于简单复制或者被“灌输”的观点。认为学生主体的情绪、思维等都需要融入到建构知识的活动之中。高中生思维发展迅速,求知欲与参与感强烈较强,如果缺乏学生主体性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主要内容都属于电脑操作方面的,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尤其在实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今天,大多数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把练习作为学生成绩提高的主要方法。而这种做法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但是,当我们看着学生反复地练习那些模拟题,反复地记忆着理论题,而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忘却性无比大的时候,是否会有一丝怀疑:信息技术课真的该这样上吗?“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是不是提醒我们“学生
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如果运用得当,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