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qia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31-01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建立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要求教师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将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例如,网页制作涉及到因特网信息检索、计算机图文编排、网页的连接、网页修饰、计算机文件存储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网页——“任务”。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要考虑到应该包含网页制作所涉及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然后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去完成。
  “任务”分解、编排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每个“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任务”之间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完成了网页制作任务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在因特网上发布站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对在因特网上完成网页制作、站点发布的过程有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进一步为学生的独立设计、创作奠定基础。
  
  二、“任务”的选择、设计要难度适宜,要符合学生特点
  
  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能力等特点。“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任务”选择要难度适宜,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我在浏览VB5提供的程序实例时,看到其中的ATM取款机操作程序,感到这个VB程序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向学生提供这样一个“任务”他们会有兴趣。然而,照搬这个程序,对于大多数学生显然是难度过高了,因为涉及过程、模块、系统函数调用等概念。为此,选择这个任务后,我进行重新设计、编排,变换方法,降低难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效果较好。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在传统的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顺序。然而,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是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总结”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要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其一般的规律,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因此,在每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后,介绍在因特网上站点设计、制作、发布的一般过程,就是基于这种思想,同时还将学生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了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有关的方法和技能后,以上机考试或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设计并完成一个信息处理的相关任务,提交电子作品和说明文档。时间可以是2-3周,或更为充分的时间,学生可以在课内、课外去搜集资料、构思设计、上机调试运行。在选择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独立设计并制作完成的“任务”,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三类:
  1.“照猫画虎”。仅仅在教师展示“任务”的基础上做一些变换,这类学生基础较差或比较懒,只能达到基本教学要求。
  2.“举一反三”。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应用、加以变换,并进行简单的创作。在完成自创“任务”过程中,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是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
  3.“提高创新”。选择题目有特点、有创新、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类学生在理科试验班中表现充分,文科试验班学生在网页制作、动画制作方面有不少优秀的表现,普通班也由部分学生达到了这个层次。
  总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关键是“任务”设计,要仔细推敲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设计好的驱动“任务”,教师破费心思,而学生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作品,则是对教师最好的回报。
其他文献
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初中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
摘要:职业学校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应用操作自己所学的知识,要更换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在理论课的同时学习技能。  关键词:行为引导型 职中学生 学习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22-01    教学是一种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是教与学的统一,传统意义上,教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23-01    高中体育教学的理念是“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它要求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健身学习平台,要求优化教学策略、转变学习方式。而分层教学法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构建和其能力相对应的平台,使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分层教学法能使不同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而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即教师在教
将音乐元素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也是一种容易操作的教学模式,它必将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25-01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愉快教育思想将在“素质教育”发展中产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已逐步摆脱了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基本格调和模式化的体育教学体系。这种以“愉快”为目标的现代体育教育观的确立,赋予了学校体育新的生命力。体育中的愉快教育指的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
摘要:本文从7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我校近十年在医用化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以及在多媒体教学中如何将素质教育中的“六育”落实到化学课的每一堂课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医用化学 多媒体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29-01    医用化学“多媒体教学”是我校进行了近十年实验研究的教学科研课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67-01     由于先天及后天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往往有一定差距。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刀切。同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使能力高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低的学生又“吃不了”,因而已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既然人的思维是异步的。因此只有在异步的教学环境
摘要:本文陈述了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认识,提出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必将面临革新”的观点,从我校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设想和尝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整合 高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32-01    一、关于信息
摘要:兴趣可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强烈求知欲,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力。本文从激情引趣、巧妙设疑、鼓励表扬、任务驱动、分组学习、趣味作业等方面分析了培养兴趣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要作用和实践意义,尤其注重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兴趣 激情引趣 合作交流 任务驱动 开放作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30-01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
醋蛋作为一种传统食疗保健品,制作工艺简单,在民间广为流传,主要以鸡蛋和醋为原料制成,具有营养价值高的特点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醋蛋中含有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