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说的权利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i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本”,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说的权利,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的说,让学生通过对某一知识从不完全地理解,再到不断完善的更新过程,以至于重新认识某一知识,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然而,现在的许多老师喜欢把概念、法则、结语形成结论性的语言,让学生去读、去背,认为这样才能学得牢,学得实。从表面上看学生学得有效果,在短时间内学生都有让人满意的成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遗忘得也越来越快。因此,笔者对此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阶段有许多概念、法则、结语,有的老师在讲授时千方百计地想让学生用书中现有的语言来表述,生怕有半点差错,所以在讲授时都围绕着概念展开,所设计的每一问题都能引导到书中的语言上去。笔者认为,书的语言与学生语言有一定的差异,学生的语言虽然粗糙,不够精炼,但是能清楚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它是学生自己不断总结、内化的结果。通过学生得说,反映出学生反复吸收、加工、纠错的过程,最终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接受,这样才会学得牢、学得实。如笔者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动手用纸折一折再剪一剪,再展示。“你发现了什么?”
  生1:有一条线,左右两边图形一样大。
  生2:线的两边一模一样。(这样的答案显然不能概括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师:左右两边一样大就是轴对称图形了吗?这时出示一个任意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折一折。
  这时有学生站起比划,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折叠后两边一样大,也可以说是一模一样,感觉与今天有些不同。
  生:没有像刚才一样折叠后两边变成一个。(“变成一个”显然也是学生自己的说法,虽不能完整地表达意义,但学生说法值得肯定,至少他自己明白自己的说法)
  生3:沿着一条线折叠,两边完全重合。
  这样,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片段式的表达,让轴对称这一概念一步一步由模糊趋向清晰,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明辨是非、纠错的过程。
  鼓励学生发表观点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发挥小组合作探究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引导者,为学生的说备足课,积极营造让学生敢于说的氛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改变过去教师“包讲”、学生围着教师指挥棒转的教学思想,让课堂不再禁锢学生的思维。如笔者在教二年级《长方形的认识》时,学生一致认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笔者不急于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怎样去验证这四个角都是直角,让学生自由说。
  生1:我是这样比的(边说边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四个角一一比较)我追问:也就是说这个同学量了4次,有比4次少的吗?
  生2:只要比两次就行了(边演示边讲解)先把正方形对折,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两个角比较。
  生3:我只要比一次就行了。把正方形先横着对折一次,再竖着对折一次。原来四个角就全部重在一起了,所以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量4次到量两次是一个飞跃,那两次到一次更是学生思维质的飞跃,比老师的讲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数学课上放手让学生去说,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表达的多种方式,对于众多学生而言,总有一种适合他自己。对于学生间的沟通理解是非常有效的,往往会达到教师讲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432-98=432-100-2
  436 98=436 100 2
  这类题看起来简单,但学生错误百出,为什么?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理清加减法算理,只记得老师强调的灌输“加一个数时,多加的数要减,少加的数要加,减一个数时少减的再减,多减要加”。这几句话说起来就拗口易混淆,很多囫囵吞枣,没真正理解算理,計算的熟练程度也不够,错误也在所难免。
  这时,笔者给了学生一个生活情境图,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编一个数学计算故事,发挥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去说。一个学生说:我带着432元钱去买一个98元的书包,我是这样付款的,我从432元中先取现100元,也就是432-100,营业员多收了2元就会找回2元钱,这时我的钱就加上找回的2元,所以432-98=432-100 2=334。这种学生日常生活中例子很多,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种付款方式适合于所有多加少加、多减少减的算理,学生理解就很容易,无需死记硬背就可准确理解算理。这样利用生活实例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去说,比教师讲更有效果,更能高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从话语权交给学生开始,让他们的所思所想尽情流露,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学情。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各抒己见,交流分享,完善知识体系,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灵动精彩,让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经济开发区树人小学)
其他文献
介电型电活性聚合物(DEAP)由于其大应变,高效率及高能量密度等优点,在仿生机器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设计制作了一种可实现弯曲变形的DEAP驱动器,根据弹性大变形理论建立驱动器的机电耦合模型,通过微分方程组的迭代求解获得激励电压与输出角度、侧向输出力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5kV电压下,该驱动器可产生最大75°的弯曲角度,最大侧向输出力达到0.7N。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较吻合,验证了驱动
作文能力是语言积累、思维能力、生活经验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作文教学也恰恰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小学三年级作为作文起步阶段,对于学生能否走稳习作之路
为解决厚壁管道周向压电Lamb波缺陷检测中非平稳信号引起的低信噪比和分辨率问题,利用相位相干成像算法(PCI)从Lamb波信号中提取相位信息构建相位相干因子,通过动态加权处理放大相位分布对超声图像像素幅值的贡献。一方面,该方法保留相位分布一致的缺陷回波幅值,增强缺陷信噪比。另一方面,该方法能通过增强孔径波束指向性,提高后处理图像的虚拟聚焦效果及横向分辨力。通过对外径269mm、壁厚32mm的带有
为了提高粘滑式纳米定位台对不同负载,尤其是大质量负载的适用性,设计了驱动模块化的粘滑定位平台。将质量块、柔性铰链及铰链架一体制造,将压电陶瓷致动器、预紧垫块及预紧
摘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也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经之路。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对培养新一代的創新能力肩负着重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第一,训练质疑驳问,帮助学生寻找创新思维;
该文针对密闭金属结构内、外高可靠性通信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提出了过金属壁双向信号可靠性数据传输方法,分别为由外向内的数字幅度调制数据传输和由内向外
针对目前酶、蛋白质等重要生物分子在检测中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缺陷阶梯型光学生物传感器,用严格耦合波分析(RCWA)法计算此传感器反射光谱的反射率。由模拟结果可得,传感器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排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它是培养学生用代数思维解决问题的开端。学生从算术法解决问题过渡到列方程解决问题,思维方式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个质的飞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确定等量关系,这是学生用算术法解决问题所缺失的,学生长期用算术法解决问题形成固有的算术思维,一下子要过渡到代数思维,离不开等量思维的这座桥梁。因此,培养学生的等量思维是列方程解决问题
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充分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语言的记忆和巩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临床常用的主要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