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高中物理习题课七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vis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理教学中,解题是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实践,它对于深入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上好习题讲评课,是摆在高中物理老师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下面我就自己的体会谈谈如何上好高效习题课。
  1.习题课应该应该由易到难,逐层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尽可能地让学生做更多的习题、讲更多的习题,但是显然学生并不像老师想象的那样能接受那么多。特别是中等生和后进生,有时老师讲中等难度的题目时他们就有可能听不懂,这样老师讲再多也是做无用功。因此在讲解例题和习题时应该从基本应用题开始,许多老师认为这类题不重要,可以忽略,直接讲解难度更高的例题,其实不然,基本应用题是通往更高阶梯的台阶,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才能更进一步,因此习题教学一定要由易到难,逐层递进。
  2.帮助学生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和总结解题方法
  有些学生不能独自总结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所以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技巧。首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例题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即通过这些题目,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二是加强针对性训练,克服缺点,即选用足以暴露其缺点的各种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三是拓宽视野,增强适应性。即选题不仅内容上力求齐全,而且尽可能涉及不同形式、提问角度乃至叙述方法的各类题目,使学生课后遇到各类题目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降低题目的难度,增强解题的自信心。
  3.发挥教材优势
  教材中的习题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它起点低,面向大多数学生,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运用、基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重要作用。所以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习题,把它讲深讲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习题的讲解中,教师指出习题出自课本的哪个地方、哪个知识点,学生就会有亲切感,不会觉得陌生,从而克服畏惧心理。只有不怕了,学生才会有积极发言的勇气。它起点低,有利于大多数学生参与,对活跃课堂气氛有重要作用。
  4.精心选择例题
  由于课堂例题担负着阐述某一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规范性解法的任务,课后的练习题、习题担负着巩固理解相应概念和规律的任务。因此课堂例题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选择例题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先选“探究”类例题,目的是将方法、规律的应用示范给学生,做好评点与探究,将本题所涉及的方法、规律及解题中的注意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再选“应用”类例题,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完成,做好引导与错误辨析、反思归纳学生解答中的失误点与应对措施。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例题,即选择的例题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太易,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或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例题就失去了意义。太难,学生无法参与讨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也就无法实现互动。要选用学生出现过错误的或可能出现错误的题,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巩固及运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选用这些题目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纠正错误认识,抓住解题的重点。
  5.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有很多,如:比较和鉴别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等效方法、理想化方法、极限思维法、图像法、假设法、隔离法、整体法、临界条件法和矢量三角形法等。这些方法与技巧,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演练,才能逐步掌握。
  6.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习题课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能力主要是指:
  6.1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能够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物理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和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
  6.2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指以下两个方面:
  6.2.1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解题中,首先要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分析,经过概括、抽象,再根据物理规律和公式列方程,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6.2.2运用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
  物理解题中,常常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讨论。运用数学知识对有关物理问题进行计算是学生最感困惑的难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有关的物理概念、定律理解不透,思想方法不对,思路不清,数学运算的技巧不熟练等。由此出现乱套公式或按曾经做的形式上类似的题目依样画葫芦等现象。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总结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7.手段要得当
  许多物理基础知识和规律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概括、总结出来的。在习题教学中,师生分析物理现象时,只习惯于进行静态分析,也就是静力学问题老师好讲解,学生也好学,而对于运动的模型就无计可施,无从下手。而物理学的关键就是对于过程的分析。这就是新教材的“重过程”。分析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就是要对物理现象进行动态分析,所以通常采用下面的手段。
  7.1计算机多媒体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若利用录像、动画等手段模拟物理事实,使物理事实能直观、全面地展示在课堂上,这将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材料。通常在涉及天体的运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电场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碰撞、爆炸、原子模型建立、α离子散射实验等习题教学中,可以采用媒体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题目描述的过程。
  7.2实物投影
  在习题课教学中,可以适时运用实物投影,把学生典型、规范的好的解法进行投影,通过榜样来激励引导学生,增强被示范的学生的光荣感,也可以把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投影,从而让全体学生共同吸取教训。也可以投影老师的书面表达过程,从而生动、鲜活地展现老师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合理、规范的解题意识,当然也可以投影较小的与题目相关的实验。
其他文献
陈鸿寿(曼生) 镌印 摄影 金鉴  北京的收藏市场我还是比较喜欢朝阳大柳樹的,因为它比较接地气,不像古玩城,让人感觉高不可攀。西泠八家之一黄易“墨居”印  我在大柳树的一家店里见到不少钱币、瓷器及印章,又见靠墙的玻璃柜里有老印章数十方,有三方是我所知的名家——一方是丁辅之的,一方是黄易的,另一方是石涛的。这几位在中国文化史上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从印章所用的石头上的包浆看都是老印石。摊主告诉我,店内的
期刊
目的:观察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阻断剂氯沙坦(Losartan)对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血管重塑的影响,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血管重塑的信号通路研究及血管内皮功能与一氧化氮合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新课程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为教育宗旨;以“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为课堂主题;以“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为教学意图。高效课堂的构建是现阶段乃至将来的趋势和目标,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  大部分学生刚进入高中阶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概念和规律教学为核心的学科,理论知识广,实验操作性强,很多概念和规律的掌握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自己在物理教学中的些许经验谈谈认识和想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传播知识的主渠道,它在培
摘 要: 自古以来,人们对人才的要求就是德才兼备,德育素质是当今对人才要求的一个重点。在如今的各科教学中落实好德育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过抓好课本教材和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是可行的。  关键词: 中学历史学科 德育 渗透方法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其传统美德深深地扎根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在历史中的报国情操、爱国精神、勤劳俭朴、自强不息等的道德精神在历史教科书中不乏典型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必须强化知识与情感相融合,激发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适当调适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一、挖掘知识载体,凸显情感目标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要真正有效地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努力挖
摘 要: 本文首先对5种线性电路常用的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接着通过实际例题对这几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最后总结出不同电路结构应该选择相应分析方法的规律。  关键词: 支路电流法 网孔电流法 节点电位法 叠加定理 戴维宁定理  线性电路是指由线性元件、独立源或线性受控源构成的电路,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位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在对同一电路进行参数计算时,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
摘 要: 促进高中学生物理能力发展,给学生以后学好物理知识并且真正运用物理知识打下扎实基础是高中物理教学的终极目标,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物理的能力。当学生将所学的高中物理知识真正掌握并且会运用时,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的能力也就随之提高。本文简要谈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综合能力 培养方法  综合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高中学生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