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之我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19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进行分析,并反思如何创设有效情境,不断进行思考。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创设情境;误区;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2-058-1一、枉然之情境
  研究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是我们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必须联系教学实际去学,而不是盲目追随,生搬硬套。这种为了赶潮流,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做法失去了创设情境这一教学方式自身应有的价值,又怎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呢?下面我就从我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情境创设的误区。
  1.先进设备滥使用。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设备在数学课堂中的使用日益增多,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对于漂亮花哨的东西总会更愿意集中注意力一些。于是多媒体课件在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中逐渐成为了一大功臣。作为年轻教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于是在享受着多媒体课件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越来越依赖于多媒体课件,认为用了多媒体课件就是精彩的课堂了。
  2.卡通人物乱出沒。除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动情境,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卡通人物也是情境创设的一个主力军。喜羊羊,孙悟空,kitty猫,各种各样的人物,只要是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就会想破了脑袋往上套。计算题太枯燥,于是喜羊羊来了和大家一起做题;老师提问太没新意,于是孙悟空给出题考考大家啦……类似这样的情境创设相信许多老师都用过。不得不说,在适合的情境中,孩子们喜爱的卡通人物能让数学知识变得平易近人,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收获很好的课堂效果。但是不顾内容情节在数学知识中生搬硬套上一些卡通形象反而会让学生感到腻烦,失去了新鲜感,也就失去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本来有趣的卡通人物也变得无趣了。
  3.口头游戏太虚假。除了卡通人物,游戏也是低年级小朋友的一大爱好。于是数学课便也打起了游戏的主意。可是数学课堂毕竟不是体育活动课,由于时间和教学任务等原因,真正能玩起来的游戏并不多。于是游戏情境就停留在了口头描述上,这样的情境往往一开始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最后却让学生发现原来是假的,感到很失望。
  如教学两位数加法算式时设置情境,小朋友进行跳绳比赛,李同学跳了81个,王同学跳了70个,一共跳了多少个?美其名曰跳绳比赛,其实只是口头说说,名字采用了班中小朋友的名字,数据则都是老师编的,当孩子们听到跳绳比赛肯定很开心,可是听完才发现原来是假的,顿时会少了兴趣。倒是好奇起班里的这两位同学到底1分钟能跳几个,完全脱离了数学学习的主旨。这样的情境用的多了,学生也就提不起兴趣来了,一听就知道是假的。
  二、有效之思考
  1.情境创设要以学生参加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我们不能忘了这个初衷,所以学生才是情境真正的主角。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如上述《有余数的除法》的案例,多媒体设备能带给学生逼真的视觉效果,帮助创设情境,但是本课的内容是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我们就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情境的主角,让学生走入情境,亲自动手实践。
  2.情境创设要以学生喜好为主,但适度为宜。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在情境的创设要重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情境,卡通动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切忌过度使用,不分场合的使用,避免学生听得过多反倒失去兴趣,造成反效果。
  3.情境创设要以学生实际为主,忌瞎编为上。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有可能实现的情境至关重要。同时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可以在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像跳绳的情境,虽然贴近学生实际,但是却不能让学生开展实现,会让学生感到失望,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境创设的功能就大打折扣了。
  三、未来之方向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兴奋剂,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游戏活动等有利因素,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充满乐趣。但是情境只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情境创设不是要掀起一个又一个“热闹”的场面,而是为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仔细去推敲,做到“慎之又慎”。千万不能为追赶创设情境的潮流而盲目地创造情境,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希望我们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浮躁,我们呼唤一个“求真”、“有效”的教学情境,别让情境的创设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累赘”,让我们一起在不断反思中找到情境创设的良方!
  
其他文献
假期的一天,我去外婆家。在玩耍时,突然发现外婆家的门上挂着几串“黄豆种”。我突发奇想:有豆种,就能“孵”豆芽,我何不自己试试?  说干就干,外婆给了我几颗黄豆种,我觉得太少,就“四处搜寻”。终于,在灶台上,我发现了一袋被扎紧的黄豆种,我拿了几颗。妈妈说:“从这里拿出的黄豆种孵不出豆芽!”“我偏不信,偏要试试!”我“口出狂言”。  我把黄豆种分成两份,一份是挂在外面的,一份是袋子里的。按照书上说的,
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
创作心得: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柔和的晴天风光。鲜嫩的荷叶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我就是根据这样的一种意境创作的这幅图画。
在混凝土抗渗试验中,试件与试模之间必须要有很好的密封性,这是试件制作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实验数据准确与否的一个关键环节。这是一个较麻烦、也是较难操作的试验。各试验室采
摘要:回眸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指导的机械重复催生了学生对作文的厌倦感,老师的角色错位引发了作文教学的低效。突破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在习作指导中要立足生本,追求高效。在习作指导时,我们必须灵活使用并适度开发教材;给自己准确定位,把生活的源头活水真正引入学生的视野;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习得方法,把“自主”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自主参与;源头活水;提高实效  中图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初到成都,寓居在“府西七里、浣花亭三里”的草堂寺。时为彭州刺史的高适,以诗寄赠,杜甫作诗《酬高使君相赠》酬答。两个大诗人的一赠一酬颇有意思,高适祝愿杜甫像西蜀扬子云那样,拟经书以名世。杜甫却谦虚地回答:“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试想,如果杜甫像汉代的扬雄和司马相如那样,再去拟经或作赋立身,也许他就不是唐诗的 “诗圣”!汉赋和唐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辉煌。  关于时代的话题,
课堂上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直接制约着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说、会说、敢说,还要积极培养学生学问、会问、敢问、善问,逐步提高学生主
上世纪三十年代,思想界有过一次关于“现代化”的大讨论。参加这次争论的有胡适、孟森、蒋廷黻、吴景超、钱端升、常燕生、丁文江、陶孟和、张奚若、陶希圣、张忠绂、陈之迈
东北的五、六月份,乡下一切都是绿的,绿得秀色可餐。绿的山,绿的水,绿的大榆树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一场春雨过后,榆树钱儿就挂满了树枝,一片挨一片挤在一起,一嘟噜一嘟噜的,压得榆树枝都弯了,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串串串起来的钱币,煞是好看,特“稀罕”人的。  我们村子那时候街前屋后树很多,大多都是榆树,并且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老树,高高的,粗粗的。结榆树钱儿的时候,我们这些淘孩子们就爬上大树,骑在树干上撸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設高潮的到来,中共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軍的口号,并要求我国的最急需的科学和技术部門,在12年左右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从而达到完成社会主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