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中考数学总复习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sper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数学复习课中,普遍存在简单的“做资料-讲资料”的模式,做了一堂课的题目后,这堂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老师自己都不能明确回答,而评讲过程中也主要是集体对答案,重点不突出,浪费时间多。许多老师在复习时偏离课本,认为课本的题不会考,宁可查阅资料,搞题海战术,致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然而谁都知道,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在于老师是否能上出一节绝妙的好课,而在于老师是否能上出比较好的每一堂课,并且要靠我们老师抓好数学的复习,注重课堂的实效。本人就多年的教学谈一下我的一些做法。
  一、落实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第一轮复习,重在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思想方法学好,运用自如,才能转化为能力。教师在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的基础上,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落实好措施。紧扣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例如,代数可以分为“数与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像、统计初步”,几何可以分为“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与四边形﹙全等与相似﹚、圆、作图题”等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个初中知识网络体系,摸清他们之间的联系与转化,从而加深对各单元知识点的运用与理解。教师要针对每个单元设置合理的检测题,并引导学生规范答题步骤,加强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的提高。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复习时要归纳类比,总结规律。在复习时要注意课本中公式、定理,尽量从课本中去寻找中考题型的影子。许多中考题材取材于课本,或是来源于例题或习题,有时候是原题,有时候是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进行小包装,或大包装,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要重视课本题型的延伸、举一反三。
  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是解题的灵魂。学生在复习时老师一定要不断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有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整体代换的思想。
  二、专题复习重在能力的培养
  1.这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点交织成知识网,注重与现实的联系,以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专题复习按照中考题型分为规律性专题、方程型综合问题、函数型综合问题、几何型综合问题、探究性专题、阅读理解题、创新型问题等。复习时重视“通法”淡化“技巧”。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这几年的中考题的题型与知识点变化很大,但俗话说得好:万变不离其宗,不管题型怎么变化,其中的内涵还是要运用数学知识与思想来解决的。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习得一些解题技巧,而不应该把复习的中心放在难题与怪题的研究上。
  2.加强应用性、探索性问题的训练。传统的应用题比较陈旧。新型的应用题主要是以利率、利息、商品的销售、人口增长率、环境保护、运输决策、合理规划等。这种题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因为都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出的,学生也能够结合身边的实际进行解决。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善于让学生懂得建模,转化为我们数学中的问题去解决。
  3.立足生活,重视知识的迁移。中考题中涉及面广,但落脚点往往又很低,很多重点、难点的考查内容都以基础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就应该将知识渗透到现实生活中,以生活,社会作为切入点,使课本知识得到拓展和引申,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时半功倍。
  4.在专题复习时要多问、多思考、多练。根据老师的讲解思路、理清这个专题具体有哪些常规思路,其共性是什么,既要做到一题多解,又要做到多题一解。对于不理解或比较模糊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自己可以有针对性选择专题进行训练。专题中忌贪多,求难。这个阶段训练应该小而精,对于难度较大的题可以把它分割成几个简单的题目去思考,做到分类突破。
  三、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不断地进行模拟训练,可以周测,也可以月测。对于没有掌握的基础知识,要多找同类的题把它掌握。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遗漏的知识点,把缺失的知识补回来,通过多种方法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具备的解题策略,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让他们的解题与应试能力逐步提高。笔者的做法就是帮助学生选取一些往年的中考题,结合学生的复习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些高质量的中考试题,对于那些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就让学生多加练习,逐步强化。在做题的过程中,笔者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解题全过程,然后把学生的试卷收上来进行修改,那些学生都会犯错的地方就多加讲解,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规律。这种做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帮助他们积累学习经验,他们学习更有自信,在中考时也能够有效提高考试成绩。
  历年中考中总会出现一些与高中接轨的新题型,如有一年中考就考高中正弦定理。其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些题目通常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经过用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通過信息迁移来解决新问题。所以老师在复习这类题时,应该搞清楚已知什么信息,给出的信息与我们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新旧知识如何迁移,然后去模仿,最后推出问题的答案。
  总之,针对中考复习,只有立足课本,落实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才能在中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责编 张晶晶)
其他文献
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是一个多边发展金融机构,由61个成员组成。其中43个来自亚太地区,17个来自世界其它地区,致力于在亚太地区减少贫困。中国和亚行是发展中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这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兵种集体改工的队伍,在国有大型企业中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在新形势下,发扬光荣传统,投身市场经济大潮,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争
基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对大学英语学生写作中的衔接手段做了为期14周的教学训练,旨在探索该训练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衔接手段的系统训练能
一、浙江电厂面临的基本形势自2002年“厂网分开”改革以来,电力发生了一轮周期性的发展,从电力相对平衡到短缺,从短缺到相对平衡,再从电力相对平衡到电力过剩。这一轮用电增长周
当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给现行教育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教育必须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从知识本位转变为创新本位,使沉睡的创新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据此,语文学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开启学生思维的人文学科。语文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展开自由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开启学生的思维,使之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一方沃土。  一、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应培养学生对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词语的概念意义上附加的国俗语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笔者试对汉语中的“猪”一词的国俗语义变化进行分析。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有利于提高教学素质。创设情境教学可以从创设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操作情境;创设变式练习情境;创设悬念情境这几个方面入手。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之成为推动求知的一种强烈的内驱力。善于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自觉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充当经济增长引擎、创造就业机会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功能。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列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拥有一定的核心
采用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改性氢氧化铝(ATH),制备了(DOPO-ATH)阻燃剂,并用以阻燃环氧树脂(EP)。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对DOPO-ATH进行了结